![]()
内容推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随着全球化4.0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利益交融,休戚与共,中国也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程度与世界加速融合。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本书上篇“亚洲文明对话”是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现煦方国际公司)对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多国政要、学者的访谈,听他们讲述与中国的故事,讨论中国的发展,听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建言献策。下篇“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是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对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4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人的访谈,听他们对自己、对国家、对这个世界的梦想和期待,感受他们眼中中国的样子。 目录 前言 上篇 亚洲文明对话 中国道路的成功改变了西方人的认知——专访西班牙前驻华大使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 我们欢迎中国和平发展——专访巴基斯坦参议院参议员、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赛义德 孤立主义没有未来——专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世界应聆听中国方案——专访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 我完全相信中国能够完成脱贫目标——专访泰中友好协会主席、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 韩国应该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专访韩国议政府市市长安炳龙 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化认知架构的冲突——专访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 “一带一路”会让所有国家团结起来——专访缅甸少数民族事务部副部长拉莫吴 亚洲国家应该团结——专访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明石康 强大的中国是全人类的福利——专访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 中国不弘太担忧质疑声——专访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塔纳唐 世界需要新时代的中国智慧——专访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 下篇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 我期盼一个多多交流、多多融合的世界——Armenia(亚美尼亚):Setine Hovhannisyan 我理想的世界是包容和充满信心的——Senegal(塞内加尔):Assietou Kane 人类不应因为贫富、文化和宗教差异而彼此隔离——Bangladesh(孟加拉):Fouzia Reza 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性别歧视、就业机会均等——Brunei(文莱):Amal 我希望人们能接纳不同的文明——Indonesia(印度尼西亚):Mariyam Yasmin Baagil 我希望人们都能忠于内心——Uzbekistan(乌兹别克斯坦):Shakhzoda 我希望人们都能回归本真——Lattvia(拉脱维亚):Ervins Gorelovs 我希望世界更加公平——-Trinidad and Tobago(特立尼达和多巴哥):Shari Petti 我希望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Tajikistan(塔吉克斯坦):Svetlana Babina 我希望所有家人可以团聚——Cuba(古巴):Edurado Rencurrell 我希望世界可以无国界——Dominican Republic(多米尼加共和国):Denisse Gonzalez 我希望人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Mongolia(蒙古国):Undariya Rinchin 我希望未来的世界充满爱与和平——China(中国):陆思敏 我希望世界多彩多样——Korea(韩国):Seyeong 我希望世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Zimbabwe(津巴布韦):Rodney Tinashe Bunhiko 我希望世界可以没有边界——India(印度):Parshati Dutta 我希望人类共担责任——The 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北马其顿):Stefan Palitov 我希望世界是和平的、充满创造力的——Myanmar(缅甸):MinnAr Kar Tek 我希望每个人感激自己所拥有的——Poland(波兰):Anna Maria Tomczak 我希望能传递中国声音——China(中国):蔡晓倩 我希望人们可以自由通行——Morocco(摩洛哥):Salma Takky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和平——Ukraine(乌克兰):Lev Tyrnov 我想为青年人提供平台——Pakistan(巴基斯坦):Namra Nasyr 希望我的国家更加强大——Sri Lanka(斯里兰卡):Sahan Jayaneththi 我希望人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Portugal(葡萄牙):Rita Patela 技术的创新会让世界发展更好——Azerbaijan(阿塞拜疆):Kamal Mirzayev 我希望年轻人不再远赴欧洲——Guinea(几内亚):Younoussa Tounkara 人们都渴望和平与宁静——Turkey(土耳其):Levent Ozkan 让年轻人清楚自己的重要性——Mauritius(毛里求斯):Kavina Ragoo 我希望年轻人努力保护我们的遗产——Yemen(也门):Waleed Al-ward 我期待一个美好的世界——South Africa(南非):Kitso Rantao 尽我所能去保护和推广世界遗产——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黑):Gorana Sekulic 我想要艺术永存于世界——Singapore(新加坡):Pek Nan, John Tan 希望世界文化保持多样性——China(中国):刘洋洋 我希望世界更加包容——China(中国):高飞 我想要看到一个和平的世界——Indonesia(印度尼西亚):Muhammad Afif 我希望年轻人自信自立——Nepal(尼泊尔):Sushil Adhikari 我想了解别国文化,也传播中国文化——China(中国):冯叶 让世界各国的人平等享有机会——Bahamas(巴哈马):Jamaal Rolle 我希望世界和平有爱——-Trinidad and Tobago(特立尼达和多巴哥):Paul-Robert Pryce 导语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非常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与各国青年的对话中,他们聊了对自己的期望,对所在国家的期望,对世界格局的看法,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愿景。 本书缘起一个多语种短视频项目《从世界到中国》。 后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 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随着全球化4.0时代的到来 ,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 密,利益交融,休戚与共, 中国也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和程度与世界加速融合。改 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 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一 个开放、创新、自信的中国 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 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 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 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站在 新的起点上,中国应该以怎 样的姿态面对世界,讲好中 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借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 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 与遗产论坛举行的契机,我 们采访了多国政要、学者, 听他们讲述与中国的故事, 讨论中国的发展,听他们对 中国问题的建言献策。青年 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 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 青年间的文化交流对于促进 各国文明互信,加快人类命 运共同体从愿景到现实的转 换具有特殊的意义。2019 年春天,来自85个国家的 125名青年汇聚中国,我们 采访了其中40名来自世界各 国的青年人,听他们对自己 、对国家、对这个世界的梦 想和期待,感受他们眼中中 国的样子。 在对政要、智库大咖的 采访中,我们听到了他们和 中国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他 们中的很多人早在20世纪 70年代就来过中国,其中巴 基斯坦参议院参议员穆沙希 德·赛义德曾先后87次到访 中国,泰中友好协会主席功 ·塔帕朗西来过中国100多次 ,他们对于改革开放40多年 来的中国发展变化很有发言 权。“奇迹”和“赞叹”是他们 用得最多的字眼。西班牙前 驻华大使欧亨尼奥·布雷戈 拉特在接受采访中说,中国 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实 现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实 现的发展目标,这是不得不 让人赞叹的奇迹。 谈到中国能够实现快速 发展的原因,他们认为,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 团结一致的努力起决定性作 用。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各领 域的正确领导和指引,具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体制确保了党和政府可 以调动一切有利的人力物力 资源集中力量搞发展,人民 是团结的并且往一个方向努 力,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发 展道路想不成功都难。在采 访中,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 长麦启安指出,中国人的 DNA里就有着高度的技术文 明,古代的中国为世界贡献 了太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他 们擅长完成规模庞大且艰巨 的工程,比如大运河、长城 。现代中国取得成就,不能 不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坚 韧不拔、创新精神的延续。 对于国际社会中存在的 对“一带一路”倡议误读的声 音,我们也请教了受访嘉宾 们的看法。其中法国桥智库 主席Dr. Joel Ruet(周瑞) 博土给了我们一个很有启示 的观点,他认为之所以有这 些误读,源于东西方文化认 知建构的冲突而不是东西方 文明的冲突。西方的政治哲 学自侣世纪启蒙运动以来, 就更具有分析特征,擅长把 事物分割对待,而东方思维 提倡的是整体看待事物并加 以分析。但是东西方都必须 明白,无论是个体分析还是 整体看待,都只解读了真理 的一部分。麦启安认为,中 国应该运用改革开放的思维 ,在传播领域也进行一次创 新,以西方能够理解的方式 传达自己的观点。 与各国青年的对话中, 他们聊了对自己的期望,对 所在国家的期望,对世界格 局的看法,以及对未来世界 的愿景。这些青年有的来自 发达国家,有的来自发展中 国家,还有的来自战乱地区 。与我们之前的预想不同, 他们对世界的期望都有一个 共识,那就是期盼一个更加 包容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 ,人们不会因为彼此国家的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差 异、宗教信仰不同而相互割 裂甚至敌对,每个民族都有 平等的机会,国家之间的人 员流动是自由的,人与人之 间的交流是畅通无阻的。关 于中国的发展,这些青年们 都竖起了大拇指,希望中国 能将自己的发展经验分享给 更多欠发达的国家,帮助他 们实现强国之梦。 本书缘起一个多语种短 视频项目《从世界到中国》 (Five thousand miles to China),该项目由中国外 文局融媒体中心策划执行, 于2017年10月推出,已持 续两年多时间。该系列产品 推出后,在国内外社交媒体 网站上引起强烈反响,观看 量互动量都创出新高。人们 愿意听中国发展的故事,并 希望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 这让我们一鼓作气,将采访 素材重新整理汇编成书,希 望能覆盖更多的受众,为讲 好中国故事尽一份力。 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为 中国融入世界以及让世界了 解中国做出贡献的人。 精彩页 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是一位资深外交官,曾三次担任西班牙驻华大使,时间分别是1987-1991年、1999-2003年和2011-2013年。某种意义上,布雷戈拉特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在他看来,中国独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西方固有思维的错误。关于中国和西班牙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认为旅游业是联系两国最主要的纽带,两国应大力发展旅游业。 记者:您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您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印象? 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我曾经三次作为西班牙驻华大使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第一次是从1987年到1991年,一共四年半的时间;1999年到2003年,我第二次作为驻华大使来到中国;第三次是从2011到2013年。 我在亚洲生活了12年,时间跨度将近30年。在此期间我看到了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78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在150美元左右;现在中国的人均收入超过了10000美元。(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编者注)。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了绝大多数国家要耗时一个世纪才能完成的事情,这很令人惊讶。 以前在西方普遍存在的观点是,只有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才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现在,中国已经证明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历史上第一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并实现了现代历史中最快最大规模的经济发展。中国改变了西方关于这一观点的固有认知。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有很多原因。首先,中国成功地创建了一种经济模式,即市场和国有经济相结合的模式。中国的国有经济很强大,它对GDP的贡献高达1/3,并有一支水平一流的管理团队。 其次,中国还有由众多企业家管理的市场经济个体,这也是一流的。还记得多年前,一位日本驻华大使告诉我:“所谓的经济猛兽不是日本,不是韩国,而是中国。”中国人骨子里有企业家特质,当他们巨大的潜能被释放时,就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而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转,使得强大的国家力量能够引导市场上所有的创造力往正确的方向努力。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工作非常努力,现在很多中国公司都在实行“996”工作制。而欧洲人通常每年有一个月的年假,圣诞节、复活节也都会放假,时不时还有很多小长假。有一种说法很形象,欧洲人期盼每周工作35个小时,中国人恨不能每天工作35个小时。 我的儿子长居上海,他对我说:“爸爸,你有没有觉得在中国生活到处都能感受到活力和能量,回到欧洲就感觉有点儿死气沉沉的?”欧洲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如中国,我们太放松了,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享受生活上,而不是投入到努力工作中。 记者:您觉得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人民的沟通和交流? 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旅游业的发展很重要,旅游的过程就是对目的国增进认知和了解的过程,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旅游业一直是联系中国和西班牙的主要纽带,西班牙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20侣年去西班牙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大约是70万人,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00万大关,这有非凡的意义。中国人爱西班牙,就像我们爱中国一样。 记者:您如何看亚洲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很明显,亚洲文化少了一些西方文化中强调的对立。亚洲文化是一种共性文化,强调团结而不是分裂。西方看重冲突,亚洲看重合作。西方文化认为性本恶,亚洲文化则推崇性本善,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念。但是心须认识到,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因为真理并不是唯一的,任何人都无法垄断真相。现在亚洲尝试将自己的理念传播到西方,以实际行动为文明对话树立典范,我认为这是很有建设性的举措。 延伸阅读: 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据《2018年中欧旅游大数据报告》,2018年,中国游客在欧洲旅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国家中,西班牙排名第六位,中国赴西班牙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65%(2017年,中国共有71.8万名游客赴西班牙旅游——编者注),增幅居第四位。观看足球赛,乘坐直升机游览巴塞罗那和海岸线成为中国人赴西班牙旅游的热门项目。西班牙的圣家族大教堂、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奎尔公园、马德里王宫都是中国游客赴西班牙旅行的重点景观。 P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