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高效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二十条”搭建了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激活了数据要素价值,夯实了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本书从大数据理论、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技术、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据治理、大数据安全、数权法、大数据史九个部分对大数据名词条目进行了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多语种翻译研究,提出了“以错为准、轴为两翼,规范为主、兼顾描写”的系统性翻译原则,推进了数字中国、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等基础制度体系建设,有利于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发和利用。 本书服务于语言学研究和大数据研究,可供语言学、术语学、大数据等研究领域的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杜家利,男,山东烟台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博士后一等资助项目1项;主持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70余篇,近半数被EI/CSCD/CSSCI检索收录。SSCI检索国际期刊Language Sciences的匿名审稿人。曾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三等奖。 目录 上册 序一(冯志伟) 序二(裴亚军) 序三(连玉明) 前言 第1章 术语和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及大数据名词翻译的意义 1.1 关于术语的研究 1.1.1 概念、术语与语言 1.1.2 术语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其分类 1.2 关于术语翻译的研究 1.2.1 翻译理论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2.2 翻译的通论性研究 1.2.3 术语的汉译与外译研究 1.3 大数据名词多语种翻译的意义 1.3.1 学术价值 1.3.2 应用价值 1.3.3 社会影响和效益 小结 第2章 大数据名词多语种翻译的理论构建 2.1 翻译轴、翻译锚和翻译软件的确定 2.1.1 基于汉语研究的翻译轴的确定 2.1.2 基于英语特征的翻译轴的确定 2.1.3 翻译锚的选定 2.1.4 翻译软件的选定 2.2 多语种翻译体例构建 2.2.1 “*”一级标记 2.2.2 “#”二级标记 2.2.3 三级无标记 2.3 多语种翻译方法构建 2.3.1 “以锚为准” 2.3.2 “轴为两翼” 2.3.3 “规范为主” 2.3.4 “兼顾描写” 2.3.5 研究方法应用举例 2.4 多语种翻译特色构建 2.5 多语种翻译目标构建 2.5.1 大数据名词语义场的构建 2.5.2 基于释义的汉外对应性翻译 2.5.3 “以锚为准、轴为两翼,规范为主、兼顾描写”的原则制定与主线确立 小结 第3章 大数据名词汉英翻译研究 3.1 汉英翻译中语素类研究 3.1.1 “……法”的翻译 3.1.2 “……权”的翻译 3.1.3 “……省”的翻译 3.1.4 “……省人民政府”的翻译 3.1.5 “……省政府”的翻译 3.1.6 “……市”的翻译 3.1.7 “……市人民政府”的翻译 3.1.8 “……市政府”的翻译 3.1.9 “无人……”的翻译 3.1.10 “……云”的翻译 3.2 汉英翻译中单一名词类研究 3.2.1 “博客”的翻译 3.2.2 “产业”“工业”“行业”的翻译 3.2.3 “产业园”的翻译 3.2.4 “发展”的翻译 3.2.5 “法案”的翻译 3.2.6 “方案”的翻译 3.2.7 “纲要”的翻译 3.2.8 “工程”的翻译 3.2.9 “公示”的翻译 3.2.10 “公益”的翻译 3.2.11 “管理”的翻译 3.2.12 “管理局”的翻译 3.2.13 “规范”的翻译 …… 第4章 大数据名词汉法翻译研究 第5章 大数据名词汉俄翻译研究 下册 第6章 大数据名词汉西翻译研斫究 第7章 大数据名词汉阿翻译研究 第8章 大数据名词多语种翻译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和索引检索说明 附录1 大数据名词编码对照 附录2 大数据名词汉英对照 附录3 大数据名词汉法对照 附录4 大数据名词汉俄对照 附录5 大数据名词汉西对照 附录6 大数据名词汉阿对照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