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长度、热度、存在感远远不及唐朝,近现代以来,研究者大都喜欢隋唐并列,隋朝默默地给唐朝作陪衬。这对于一个有着开创性意义的朝代,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本书既不是以时间为维度全面叙述隋朝历史,也不是以传统纪传体模式描摹人物,而是选取了一些有意思的时间点,从一些历史断面,观察这个不到四十年的朝代。
作者探讨了隋朝灭亡的种种原因,其中对隋末农民起义、隋朝太子废立、运河开凿、关陇勋贵集团、府兵制改革、南北社会差异、李唐崛起等内容,给予重点呈现,并做出了独辟蹊径的分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隋亡(贵族时代的终章)(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陈峰韬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隋朝的长度、热度、存在感远远不及唐朝,近现代以来,研究者大都喜欢隋唐并列,隋朝默默地给唐朝作陪衬。这对于一个有着开创性意义的朝代,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本书既不是以时间为维度全面叙述隋朝历史,也不是以传统纪传体模式描摹人物,而是选取了一些有意思的时间点,从一些历史断面,观察这个不到四十年的朝代。 作者探讨了隋朝灭亡的种种原因,其中对隋末农民起义、隋朝太子废立、运河开凿、关陇勋贵集团、府兵制改革、南北社会差异、李唐崛起等内容,给予重点呈现,并做出了独辟蹊径的分析。 作者简介 陈峰韬,男,河南安阳人,现居山东济南。专注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研习与科普,对政治演变、制度演化及中古军事历史致力较深。著有《后三国战争史》一书。常年撰稿,作品在《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网易历史、凤凰历史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表,独立运营头条号“有历史”,多篇作品流览量100万+。 目录 第一章 创制与乱政 一、改革与旧制的纠缠——隋朝三省六部制的隐情 二、退守、怨念与造反——无处容身的开国功臣 三、从“四贵”到“五贵”——老牌关陇集团被摧毁 四、大业改制的猫腻 五、高颎之死——错误的政治清洗 六、杨玄感之乱 第二章 走火入魔的统治政策 一、差点打烂一手好牌——隋朝暴政逼反江南 二、徒具其形的科举制 三、并省州郡:低劣的行政区划改革 四、兴造之灾——隋炀帝严重偏差的政略 五、就食东都——隋朝均田制的告警信号 第三章 过早朽环的帝国军队 一、蕞尔小国若磐石——隋朝三征高句丽惨败记 二、辽东惨败的警示——大隋府兵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三、帝国毒丸骁果军 第四章 大好头颈谁斫之——隋帝国之崩溃 一、风云煊赫瓦岗军 二、河北窦建德的兴亡 三、王世充篡政洛阳 四、昙花一现的萧铣 五、江淮播乱亦豪英——杜伏威兴亡记 六、潜龙在渊李唐兴 第五章 历史深处的反思 一、魂断江都宫 二、家庭惨于战场——隋文帝的家庭悲剧 三、炀帝夺宫:家庭与国家的双重悲剧 四、谣言与真相:炀帝黑锅有几许 结语 隋唐本不应中断 后记 导语 把所谓的“隋炀帝暴政”具象化,论述了隋炀帝的政策并非传统印象中的瞎折腾,而是带着时代苦衷的试错。 全景展示隋末战乱的经过,描述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乱世枭雄的兴亡。 通过对萧铣起义的描写,展现南北朝巨大社会差异对隋朝的影响。 剖析隋炀帝的性格,深度解读隋文帝家族这一典型的关陇贵族的命运。 后记 读《隋书》让我长了 个教训:永远不能用吃快 餐的心态,去读任何一段 历史。 之所以有快餐心态, 一是因为当今时代,节奏 越来越快,似乎越来越不 耐烦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 做一点研究。二是因为《 隋书》薄薄的篇幅,让我 有了小视之心,认为读懂 这段历史不用花费太大功 夫。 然而真正读进去之后 ,仿佛打开了一个折叠的 维度,发现了一段被刻意 忽略的历史,以及一群散 发着独特光芒的人物,让 我在精神上深受震动。 隋朝的长度、热度、 存在感远远不及唐朝,所 以近现代以来编撰隋、唐 历史学术著作或教科书, 大都喜欢隋唐并列,隋朝 默默地给唐朝作陪衬。对 于一个有着开创性意义的 朝代,不得不说是一个遗 憾。 然后就有了这本小书 。本书的内容说不上有多 丰富,既不是以时间为维 度全面展现隋朝历史,也 不是以传统纪传体模式描 摹人物,而是选取了一些 有意思的时间点,从一些 历史断面,观摩这个不到 四十年的朝代。毕竟,市 面上已经有很多著作,以 多样化的手段展现隋朝的 基本史实,文学的、段子 的、甚至漫画的都有。我 就不必重复叙述了。 读史写史,最好能与 当下产生联系,如此才有 存在的意义。笔者既不愿 进行故作高深的“学术建 模”,也不愿过于滥俗地 写成厚黑学教材,毕竟很 多事情只从人性角度去解 读是行不通的。 就以本书选择的一个 历史断面——隋朝骁果军 为例,隋炀帝抛弃西魏北 周以来行之有效的府兵制 ,另起炉灶搞募兵制。结 果意外加速了帝国的灭亡 。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认 为这都是隋炀帝太昏庸太 无能导致的,但笔者认为 历史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也不应该太简单,否则皇 帝这个职业还有什么难度 ?隋炀帝过于急切的事业 心固然破坏了一项制度自 然的进程,但如果只去分 析隋炀帝多么坏、多么蠢 、多么短视,这既冤枉了 泉下之人,也是对军事制 度史基本规律的不尊重。 笔者用“破立双失败”来总 结这一历史问题。就是想 把折叠的历史维度释放出 来,既为了展现真正的历 史事实与历史规律,也为 了多进行一些思辨性质的 讨论。 不懂历史规律,把问 题归因于人性本身,就容 易让同样的错误多次出现 。类似的情况在不同时代 、不同领域的反复出现。 究其原因,大多是当事人 缺乏历史经验导致的。要 打破这种时空壁垒。解读 历史规律是最常规、最便 捷的方法。 在喧嚣的当下,这样 的历史解读可能有一些沉 重,但愈是喧嚣,人们愈 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此 方能走准自己的路,而不 是踩别人踩过的雷。 精彩页 第一章 创制与乱政 一 改革与旧制的纠缠——隋朝三省六部制的隐情 隋朝自兴至灭。首尾短短三十八年(581—618)。如此短暂的一个朝代,如同一颗炫目的流星,剧烈地发出光芒,然后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隋之暴兴暴亡。论者大多归因为隋炀帝的暴政。然而国家之亡,不能全怪一个人的胡作非为,即使他是皇帝,真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讨论王朝政治的得失。应立足于长远的政治纵深。自秦汉以来。皇帝个人作用发挥严重失位者比比皆是,但真正能影响到国家兴亡,或是直接导致国家灭亡的并不是很多。吊诡的是,却有许多极端的反例。诸如主昏而废的汉海昏侯,间接引出了汉宣帝的小治世;主昏而政明的蜀汉后主,促生了以弱制强的魏汉对峙局面;主暴而国强的北齐文宣帝,国势在南北朝后三国中居于魁首。 因暴政而亡的,多是没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小国,政治平衡很脆弱,经不起折腾。或是国家本已积重难返,任性妄为的皇帝适逢其会,加速了灭亡进程。 隋朝并不具备上述两种亡国特征,其亡国真正的动因,乃在于政制创废带来的紊乱。王夫之《读通鉴论》评日:“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此言可谓精准。无德是隋朝灭亡的一大因素,这点将在后文中详述。那么隋“有政”体现在何处?隋亡与政制的废立的相关性体现在何处?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必须充分了解隋朝最具时代特点的政制改革成果——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沿革 隋文帝建立伊始,便于开皇元年(581)二月,迫不及待地“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隋书·高祖纪上》)改革官制的基本内容,便是确立三省六部制。这个框架,一下子奠定了日后一千多年的中央政治架构,实在是了不起。 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负责定令,是决策机构,长官是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封驳,是命令的审核机构,长官是侍中。尚书省负责执行,是落实机构,长官是尚书令。 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各项庶务,是维持国家运转的部门。在自然经济时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体制下,六部制的政务分工算得上科学。 三省六部并非一夜之间生发的天才政制,隋文帝也绝无无中生有的政治智慧。隋朝官制的生发与确定,也是历史进程的一大节点。其来有自。 传统帝国的中央行政制度,起初是皇帝—丞相二元体制,皇帝垂拱,是国家元首,丞相佐治,是政府首脑。但随着秦汉帝国君权的逐步扩大,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的界限逐渐模糊,到后来有合二为一的趋势——当然最终合二为一要到明朝洪武废丞相,作为这一趋势的产物,中央内朝官的发展壮大,也就势在必行了。 皇帝把丞相的权力夺过来,起初会感到一定的压力,这压力来源于空前繁杂的政务。丞相之所以能应付裕如,在于他有庞大的僚属机构,诸如长史、司马、诸曹之流。但皇帝的内朝并无类似分工明确的官员,只有一些负责用印、掌书、传令的低级官吏。 所以,在侵夺丞相权力后,要想有效施行权力,皇帝必须尽快组建得心应手的辅助班子,这就是三省中部分机构得以组建的政治原因。 从秦汉开始简要回顾一下三省的由来。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