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塞尔现象学/现象学原典译丛/中国现象学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丹麦)丹·扎哈维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胡塞尔现象学》是目前国际现象学领域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现象学家丹·扎哈维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作为导论不失其深刻,同时又很适合研究者和高阶爱好者,是一本既专业又易读的胡塞尔思想概述和导论。扎哈维以清晰的框架,阐述了胡赛尔的早期意向性、中期先验现象学与后期时间性和生活世界等思想,从胡塞尔哲学的整体出发,抓住胡塞尔在各个阶段的哲学中心,并阐述其中的连续性,分析胡塞尔与德国古典哲学和后期现象学家的思想关系。阅读此书,可以看出胡塞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弗雷格的相似之处及其对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思想的启发。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早期胡塞尔:逻辑、认识论和意向性
第一节 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意向性概念
第三节 行为、意义、对象
第四节 意指性的和直观的被给予性
第五节 明证性
第六节 范畴性对象和本质直观
第七节 现象学和形而上学
第二章 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转向:悬搁、还原和先验唯心论
第一节 无前提性
第二节 笛卡尔式的方法和本体论的方法
第三节 一些误解
第四节 胡塞尔的先验唯心论
第五节 构成的概念
第三章 晚期胡塞尔:时间、身体、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
第一节 时间
一、原初印象—滞留—前摄
二、绝对意识
三、视域和在场
第二节 身体
一、身体和角度性
二、作为主体的身体和作为对象的身体
第三节 主体间性
一、唯我主义
二、先验主体间性
三、对他者的经验
四、构成性的主体问性
五、主体性——交互/主体性
第四节 生活世界
一、生活世界和科学的危机
二、常态性和传统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中译本修订后记
序言
多年来,我欣喜地看到
自己的多部著作被译为各国
文字。但我从未有如此荣幸
见到我的文集被翻译出版。
我很高兴商务印书馆愿承担
这一工作,也深深地感谢倪
梁康教授牵头发起这一浩大
工程,感谢所有译者的辛勤
付出。
这些著作囊括了多达25
年的工作,从我于1992年
开始撰写的博士论文《胡塞
尔与超越论交互主体性》
(Husserl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Intersubjektivitat)直至2019
年的简短导论《现象学入门
》(Phenomenology: The
Basics)。作为一个整体,这
些著作涵盖我一直以来所致
力于探究的各类主题和论题

在博士论文中我指出,
胡塞尔如此关注于交互主体
性的原因之一是他对于下述
先验问题的兴趣:某样事物
是真的,这意味着什么,我
们如何才能如此这般地体验
到它。对于胡塞尔而言,对
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转
向先验交互主体性。我也探
讨了萨特、梅洛一庞蒂和海
德格尔对交互主体性的现象
学理论所做出的贡献,并且
突出展示了它们所具有的共
同特点和优点——相比于在
哈贝马斯和阿佩尔的工作中
展开的语言进路而言。对交
互主体性的聚焦一直都是我
的核心关切。我始终思考着
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问题。
我在这部论著中支持对于共
情的现象学解读,赞同交互
主体间理解的身体性和语境
性特征,并且批评在所谓的
“心灵理论”论争中占主导的
立场,即模拟理论和理论一
理论。
我的教授资格论文《自
身觉知与他异性》(Self-
awareness and Alterity)聚
焦于反思与前反思自身觉知
的关系。常有学者批评胡塞
尔把自身觉知看作一种反思
性的主客关系。同时,胡塞
尔也时而被解读为素朴在场
形而上学的拥护者,即把主
体性看作纯粹自足的自身呈
现,毫无任何不在场、外在
性和他异性。《自身觉知与
他异性》一书试图表明,胡
塞尔与萨特一样接受前反思
自身意识的存在。通过对胡
塞尔内时间意识的新颖解读
,我指出,胡塞尔认为自身
觉知刻画了体验维度本身—
—无论我们意识到或忙碌于
怎样的世内存在物。此外,
正如标题所示,这本书也试
图表明,胡塞尔并不是在场
形而上学家,而是他异性思
想家,许多为后来的现象学
家所发展的思想早已出现在
胡塞尔的思考中。通过梅洛
-庞蒂、萨特、亨利和德里
达的著作,我进一步展示出
自身觉知这一概念如何在现
象学哲学中起到关键和奠基
性的作用。现象学不仅关心
意向性,关心意识如何关涉
对象的显现,它也不得不面
对意识的自身显现问题。自
《自身觉知与他异性》这一
著作起,我始终努力探究体
验、自身和自身觉知三者问
的关系。我指出了所有这些
概念都相互依赖,并且体验
的第一人称或主体特性使得
我们可以把一种最小限度的
自身性样式归于体验生命本
身。
时至今日,我已在自身
和他者问题上探索了几十载
。2005年出版的《主体性
与自身性》(Subjectivity
and Selfhood)一书展示了
我对于自身性问题的核心看
法,2014年出版的《自我
与他人》(Self and Other)
则汇集与综合了我对主体性
以及交互主体性的双重兴趣
。我的研究背景在于经典现
象学,但我一直都相信,现
象学亟须参与到与其他哲学
立场和经验学科之间的对话
中去。恰是通过受到普遍关
注的富有争议的论题,通过
对峙、批判以及向其他进路
取经,现象学才能够展示出
它的生命力以及与当代的关
联性。这一态度贯穿了这两
部著作。它们一方面仍然坚
定扎根于现象学,同时也广
泛参与到与分析哲学和认知
科学的讨论中。
使得现象学、心灵哲学
与认知科学得以互通的志趣
,以及希求对话能使各方受
益并带来相互的启迪,这是
我与肖·加拉格尔(Shaun
Gallagher)一起撰写《现象
学的心灵》(The
Phenomenological Mind)一
书的缘由。这本书现在已经
出了第三版,它从90年代日
益广泛传播的现象学自然化
呼召中得到了部分的启发。
这一自然化究竟可能意味着
什么,这本身是一个富有争
议的话题,但在《现象学的
心灵》一书中,我们仅仅把
它理解为下述提议,即让现
象学参与到与经验科学的交
互中。现象学已经提供了对
感知、想象、身体觉知、社
会认知、自身体验、时间性
等问题的具体分析,并且它
并不只给出对那些既定解释
对象的精细描述。同时,它
也提供了能够挑战现有模型
的理论,后者甚而能够导向
对相当不同的论题的探索。
现象学研究那些同样能以经
验方式被考察的现象,因此
它应当对下述可能保持开放
,即经验发现可以推进或挑
战现象学的分析。经验研究
者们可能不会过多关心深层
的哲学问题,但他们常常比
一般的扶手椅哲学家更关注
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对自身和他者进行系
统性研究并努力推动现象学
、分析的心灵哲学以及诸如
精神病学、发展心理学、认
知科学和人类学等经验学科
的对话的同时,我也一直持
续撰写着哲学史相关的议题
,尤其是胡塞尔的著作。我
批评了那些在我看来过于简
化胡塞尔思想的解读,它们
把胡塞尔描绘为一位唯我论
者和主观唯心论者。我则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