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土地革命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卷)(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张文杰//黄莺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波澜起伏、辉煌绚烂的壮丽画卷。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伟大开端。这一时期,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以游击战、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先后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和“围剿”。在反“围剿”斗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主力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革命转危为安,并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则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总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并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内容推荐

从1927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和其他地方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革命武装,相继转入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有:彭湃领导建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领导建立的湘赣边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王文明、冯白驹领导建立的琼崖革命根据地;吴光浩、徐朋入、曹学楷、周维炯、徐百川、徐向前等人领导建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方志敏领导建立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前身);贺龙、周逸群领导建立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建立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领导建立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前身);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这些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下大部分坚持下来,并逐步摸索到一套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政策。其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创造的经验,更具有典型意义。

本书展现的就是创建这些革命根据地的曲折、艰难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

为了有所侧重和写作的方便,本书的前半部分集中描写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程,后半部分则是对其他革命根据地创建历程的记述。

目录

总序/张震

第1章 大革命洪流

第2章 乌云积聚

第3章 血雨腥风

第4章 打响第一枪

第5章 秋收暴动

第6章 潮汕悲歌

第7章 上井冈山

第8章 羊城惊雷

第9章 浴血珠江

第10章 割据三城

第11章 湘南暴动

第12章 朱毛会师

第13章 三打永新

第14章 八月失败

第15章 举义平江

第16章 恢复井冈

第17章 赣南闽西

第18章 八月来信

第19章 风卷红旗

第20章 坚持湘赣边

第21章 烽火湘鄂赣

第22章 彭湃海陆丰

第23章 狂飙赣东北

第24章 浪打洪湖

第25章 点火黄麻

第26章 风云鄂豫皖

第27章 百色举义旗

第28章 云涌左右江

第29章 椰岛怒潮

第30章 红日照陕甘

参考书目

后记

瑞金、会昌战斗时南昌起义军战斗序列表

瑞金、会昌战斗时国民党军战斗序列表

全国主要军阀部队分布情况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第三次反“会剿”战斗序列表

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表

重要战斗要图

试读章节

第1章 大革命洪流

“五四”风暴席卷全国——先进知识分子向左转——中国共产党成立——“二七”惨案唤醒力量联盟——西湖争论,马林要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陷入苦闷——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孙中山北上,出师未捷身先死——东征、南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巩固——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叶挺独立团功勋卓著——冯玉祥五原誓师——南北夹击,北伐战争定胜局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的大地上汇聚起一场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矛头所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大革命的口号: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大革命的领导者: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旗帜下,重生的中国国民党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联手合作,共同奋斗,导演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大革命的浪潮由南向北,唤起工农千百万,汇聚成国民革命的滚滚洪流。

大革命的洪流所到之处,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土崩瓦解。

正当大革命即将成功之时,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却向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

血雨腥风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奋起反抗,被逼上梁山,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那么,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让我们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解开一个个历史的谜团……

1911年10月,爆发了伟大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革命的果实很快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死后,中央政府为北洋军阀所控制。直系、皖系、奉系等军阀派系之间彼此争权夺利,经常发生战争。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卷入内战的军队,1917年约5.5万人,到1924年增加到45万人。军费的激增,使人民担负的各种苛捐杂税达到难以承受的地步。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①

除了军阀,另一个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是帝国主义。在近代,西方列强靠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几近被瓜分,沦入半殖民地的境地。中国人民在苦难、痛苦和耻辱中煎熬。进入20世纪,帝国主义疯狂掠夺的本性终于把他们自身拖进一场空前的大厮杀,这就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方列强窝里酣斗、无暇他顾之时,中国民族工业曾一度迅速发展。在1914年至1919年的6年间,新设厂矿379个,平均每年增设63个。然而,在渡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机以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又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政治上、经济上的掠夺、控制。社会上大多数人都直接感受到来自列强的巨大压力,反帝情绪一浪高过一浪。

1919年春天,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又一次深深刺痛了中国人,那就是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列强们在巴黎召开分赃的“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作为I协约国一方、胜利者之一,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如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取消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等——均遭拒绝,只答应归还八国联军入侵时被德国夺去的几件天文仪器,而德国在中国获得的一切特权竞要被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来,群情激奋,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高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杀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游行群众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实行总罢课。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们不畏镇压,走上街头讲演:“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啊!”……讲演者“垂泪而道”,听众则“掩面而泣”。学生的爱国之举唤起了社会各界。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主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罢工工人约六七万人。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迫于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最终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那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英勇地站在第一线,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则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以特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的革命精神,成了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于在斗争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办工会。这些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P1-3

序言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80周年的纪念日。从诞生之日起,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与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经过长达22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谱写了一曲天翻地覆、乾坤更替的壮丽史诗。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和军队专家学者共同策划、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问世了。当看到这部14卷15本的恢弘巨著时,作为亲身经历这支革命军队艰难历程的一名老战士,我仿佛又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心潮澎湃,思绪难平。

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波澜起伏、辉煌绚烂的壮丽画卷。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进行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伟大开端。这一时期,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以游击战、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先后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和“围剿”。在反“围剿”斗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主力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革命转危为安,并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则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进行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总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并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9月至1950年6月进行的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以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随后适时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果断发起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随后向全国进军,展开战略追击,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中国革命战争长达22年,历时之久、规模之大、条件之艰苦、历程之复杂、胜利之辉煌,为中外战争史所罕见。在指导这场战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但指引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而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军事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亿万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斗争经验与创造精神。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有过重要的理论贡献。但这一思想体系之所以用毛泽东同志的名字来命名,是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特贡献分不开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率先在井冈山斗争中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9年,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建立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纲领性文件。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奠定了我军战略战术的基石;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战略退却、战略反攻理论以及慎重初战,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作战原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就已经产生。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同志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名著,阐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但坚持了8年之久的敌后抗战,消灭了大量日伪武装,而且自身力量得到了空前发展。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朱德同志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全面阐述了以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基本内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大量军事著作和文电,进一步丰富了积极防御和运动战思想,而且创立了转入战略进攻、进行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系统理论,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历程,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与伟大。其中所蕴涵的战争指导真谛,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思想源泉。

中国革命战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雄辈出的伟大军队。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朱德同志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同志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7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75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800名。这一千多名将帅,无不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沙场猛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不仅在战略战术上高敌一筹,而且能以高昂的士气压倒一切敌人,从而创造出无数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战争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广大官兵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崇高信念,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人民军队这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是激励新一代军人建功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每当回想起当年这段血与火的斗争历史,我便常常怀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和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无数先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既包括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者,如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杨靖宇等同志,也包括千百万的史书上不见姓名的烈士。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次战役、战斗中,先后有一百多万指战员牺牲于战场,仅师以上干部就有两千多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牺牲时都很年轻,风华正茂,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那一代中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以身许国的真实写照。没有这些先烈血染疆场,就不会有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为了全方位描绘中国革命战争史,从1995年开始,人民出版社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始策划并着手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历时寒暑12载,终于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最好纪念。《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套丛书,共包括14卷15本,分为土地革命战争纪实(4卷5本)、抗日战争纪实(4卷)、解放战争纪实(6卷)。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专业功底的军事历史和军事理论科研与教学人员。他们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把当年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这套丛书,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更好地把握今天、面向未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张震

二○○七年四月

后记

有一首歌曲曾广为流行,歌中唱道: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个家》。歌曲经过某位著名歌星深情的演绎,唤起了人们心底对于家的记忆,也唤起了那些有家的、没家的、离开家的,以及在现代都市中匆忙穿行而无暇顾及家庭、已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各色人等关于家的感受,关于家的共鸣……

对于中国革命来说,也是需要“家”的。这个“家”,就是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说:人是不能没有屁股的,天天走路,不坐下来休息一下怎么行?革命也一样,不能没有根据地,我们不能整天像流寇一样,到处无安身之处。

贺龙说:野鸡有个山头,白鹤有个滩头,一支红军没有根据地怎么行?

方志敏说:根据地是农民的“炮台”,是农民利益的保障。

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根据地的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于1930年写道: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从1927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和其他地方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革命武装,相继转入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有:

彭湃领导建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领导建立的湘赣边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王文明、冯白驹领导建立的琼崖革命根据地;

吴光浩、徐朋入、曹学楷、周维炯、徐百川、徐向前等人领导建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领导建立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前身);

贺龙、周逸群领导建立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建立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领导建立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前身);

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

这些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下大部分坚持下来,并逐步摸索到一套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政策。其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创造的经验,更具有典型意义。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一时期,由于“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一度造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1928年8月失败,并成为同年3月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同年秋琼崖革命根据地失败的主要原因。“左”倾盲动主义被纠正后,各地恢复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又走上了正轨。到1930年上半年,在蒋、阎、冯大战期间,各个革命根据地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都有了较大发展,已遍及全国十余省的一百多个县。

此后,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剿”中,各个革命根据地有发展、有巩固,也有因王明“左”倾错误而遭受的惨重损失。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已无法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而被迫放弃,南方的革命根据地相继丢失,只有北方的刘志丹、谢子长于1934年领导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从而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的新起点。

本书向您展现的,就是创建这些革命根据地的曲折、艰难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

为了有所侧重和写作的方便,本书的前半部分集中描写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程,后半部分则是对其他革命根据地创建历程的记述。

本书得以完成,要感谢许多关心、支持和帮助这项工作的人们。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中将、国防大学战略部主任范震江少将为本书的主旨和写作风格进行了指导。战史专家徐焰教授就书中一些问题不吝赐教,使作者获益颇多。人民出版社的侯春编辑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王世欣承担了部分章节初稿的撰写工作。作者之一黄莺除参与写作外,后期还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我还要感谢我的夫人马静,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承担了繁杂的家务劳动,使我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写作中去。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战史著作、文电和大量的回忆史料。除注明出处者外,历史图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附录部分的战斗序列表引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战斗要图是总参测绘局的同志参考了新版军事大百科全书的重要战斗要图绘制的,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张文杰

二○○七年六月于北京红山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