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邀请中国作家协会褚水敖、朱大建、彭瑞高、王琪森、马尚龙、杨绣丽、张志萍、朱全弟、朱蕊、顾文艳10位作家深入浦东周浦镇基层,走进各基层单位和百姓生活,听民声、诉民情,捕捉周浦镇先进典型的人和事,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浦东改革开放30年以来周浦镇的发展,百姓生活的巨变。
本书汇集了这10位作家根据不同的主题,创作出的一系列接地气、话周浦、颂祖国的散文作品12篇,这些作品扩大了”文化周浦”的影响力,推动”文化周浦”的繁荣与创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上海心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邀请中国作家协会褚水敖、朱大建、彭瑞高、王琪森、马尚龙、杨绣丽、张志萍、朱全弟、朱蕊、顾文艳10位作家深入浦东周浦镇基层,走进各基层单位和百姓生活,听民声、诉民情,捕捉周浦镇先进典型的人和事,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浦东改革开放30年以来周浦镇的发展,百姓生活的巨变。 本书汇集了这10位作家根据不同的主题,创作出的一系列接地气、话周浦、颂祖国的散文作品12篇,这些作品扩大了”文化周浦”的影响力,推动”文化周浦”的繁荣与创新。 目录 第一辑 文化周浦 张志萍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王琪森 丹青流芳翰墨留香—周浦书画艺事叙略 马尚龙 周浦人宣卷念出了“经” 朱全弟 文化周浦 杨氏针灸的大爱传承 第二辑 宜居周浦 朱蕊 羊大为美·食 杨绣丽 悠游周浦 彭瑞高 “小上海”的代表 朱大建 春天里,我在周浦逛商城 褚水敖 大笔书写大文章 第三辑 创业周浦 杨绣丽 擦亮初心,清芬铸魂—记周浦镇党建工作 顾文艳 明日之镇:智慧周浦的文化时空 褚水敖 创造力之花 序言 小上海 新图卷 王伟(上海市作家协会 党组书记、副主席) 人们习惯把在百余年间 蓬勃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大 都市的上海称为“大上海”。 其实,一个精彩纷呈的大 上海,是由许多个活力四 射的“小上海”聚合而成的。 而这些小上海中,昔日南 汇、今朝浦东的周浦,无 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从千余年前跃然出海、 蔚然成陆那时候开始,周 浦就一直是一块成长性的 土地。这片源于沧海的桑 田,海纳百川一般地吸引 了万千来自八方、竞逐梦 想的人们,汇聚了无数通 达四野、富于创造的智慧 。在并不漫长的岁月里, 这里集聚起繁盛的财富、 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涌现 出无数的先贤。特别是伴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新 时代的号角声,周浦在弘 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谱 写下光耀恒久的发展新篇 章。因此,当我们的作家 沉浸于这片热土,接触到 意气风发的周浦人,看到 周遭生机勃发的景象,心 情为之感染,文思为之涌 起,笔墨为之飞扬。于是 ,就有了这一部洋洋十多 万言的著作,描绘出一幅 千年周浦的崭新画卷。 这是一部庞杂而不失精 粹的书。说庞杂,是因为 它虽则篇章不多却题材覆 盖面广,举凡党的建设、 创新发展、文化传承、生 态进步、世情乡风、好人 贤达、风俗美食等皆有涉 及。而精粹,则是说作家 在不同题材的不同点上深 思细悟、凝聚情感、研精 阐微、以小现大,生动地 表现“小上海”的大千世界。 大部分书稿的写作期,正 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前 夕,在这样的标志性时刻 回眸周浦的历史和审视它 的现实,自有不同寻常的 意义,因为小上海也是大 上海的一个缩影! 读到这部书稿时,已是 2021年细雨蒙蒙的开春。 掩卷之时,竟有了一种相 见恨晚的遗憾。平日里喜 欢行走上海、阅读上海的 我,至今还没有真正到过 周浦。几个月前,一条新 的地铁线紧贴着周浦的镇 区开通了,我想,待到春 和景明之时,就以这部书 为指引,实地去看看这个 小上海,亲身感受一下它 的繁荣兴盛、百花竞放的 神韵。 导语 这是一部庞杂而不失精粹的书。说庞杂,是因为它虽则篇章不多却题材覆盖面广,举凡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文化传承、生态进步、世情乡风、好人贤达、风俗美食等皆有涉及。而精粹,则是说作家在不同题材的不同点上深思细悟、凝聚情感、研精阐微、以小现大,生动地表现“小上海”的大千世界。 精彩页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张志萍 “傅雷乃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2019年4月15日下午1点30分,周浦镇周欣社区剧场,伴随着音乐声响起,情景演讲剧《傅雷》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浦东新区周浦镇继2019年1月22日届“傅雷杯”上海美家书征集展评系列活动启航式暨家书家风研讨活动后,作为“2019周浦傅雷十条”工作之一,围绕文化周浦、弘扬傅雷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 “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 1908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江苏省南汇县周浦镇渔潭乡西傅家宅(现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王楼村)传来一声震天的婴儿哭声,族中长辈根据孟子学说“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为刚出生的婴儿取名为“怒安”。1912年,怒安随母移居周浦东大街六十号,在这里居住生活了15年,并度过他重要的青少年时期。 在怒安15岁时,热衷于篆刻的远房表亲张愚石来傅家做客,怒安以此请他篆刻姓名章。表亲说姓名以单名为好。两人认为“怒安”两字,有“大发雷霆”之意,表亲提议以“雷”为名,如此,名和字相得益彰。怒安听了,欣然同意,“傅雷”之名由此而来,而“怒安”也就成了傅雷的字。傅雷的笔名“疾风”“迅雨”及书斋名“疾风迅雨楼”,也充分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倔强性格。 傅雷1920年(民国九年),考入上海南洋小学;1921年(民国十年),进上海徐汇公学;1926年(民国十五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上海持志大学;1927年(民国十六年)赴法留学。在法国,傅雷专攻艺术评论,对西方古典音乐和中西画论有很深造诣。1931年(民国二十年)秋,傅雷回到祖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即使我没有你的门第,我可是和你一样高贵。唯有心才能使人高贵;我尽管不是一个伯爵,我的品德也许超过多少伯爵的品德。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1931年10月,傅雷开始他部译著葛赛尔著《罗丹艺术论》的翻译;1932年到1933年,翻译菲列伯·苏卜的《夏洛外传》,1933年9月在自己出版社出版;1933年到1934年,翻译罗曼·罗兰的《弥盖朗琪罗传》,1935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傅雷对自己所著译的世界名著的要求是:不满意,必须重译!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至满意为止。其中《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三遍!《高老头》,重译三遍!《贝多芬传》,重译两遍……他追求完美,可以说苛刻到了极致的地步。 1961年6月26日,傅雷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说,“几个月来做翻译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的准备工作,七百五十余页原文,共有一千一百余生字。发个狠每天温三百至四百生字,大有好处。正如你后悔不早开始把肖邦的Etudes(《练习曲》)作为每天的日课,我也后悔不早开始记生字的苦功。否则这部书的生字至多只有二三百。倘有钱伯伯那种记忆力,生字可减至数十。天资不足,只能用苦功补足。我虽到了这年纪,身体挺坏,这种苦功还是愿意下的。” 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巨匠、文艺评论家、教育家,傅雷一生共翻译了三十四部外国文艺名著,其中巴尔扎克作品十五部,罗曼·罗兰作品四部,莫罗阿作品三部,服尔德作品三部,梅里美作品二部,丹纳、菲列伯·苏卜、葛赛尔、罗素、斯诺、埃里克·牛顿作品各一部。其中巴尔扎克的《猫儿打球号》,傅雷于1965年11月第四次修改并誊写,现已佚失。 1955年至1957年,傅雷以无党派民主人士身份出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担任文学、新闻、出版小组副组长。他肩负重任,热心奔走于文学、音乐、绘画、出版界之间,深入调查研究,写下了《关于减轻大学生业务负担,保障青年健康问题》等34件书面报告、文章和提案。 20世纪60年代后,傅雷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吸收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他曾当选为届、第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先后担任上海市政协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傅雷家书》,一面“忠实的镜子” “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在傅聪1954年出国留学时,对傅聪的叮嘱。 在傅雷短短五十八载人生中,从1954年1月18日送走傅聪不到二十四小时,他用蝇头小楷一笔一画写就的封信,到1966年9月3日去世前写的后一封遗嘱,共写了347封信。现存有308封,遗失39封。顶真、细致的傅雷在每封信上都作了编号,每封信再由妻子朱梅馥精心誊抄后作为底稿保存。不幸中万幸的是,虽然原信件手迹在那个年代抄家时被全部抄掉了,现存底稿是上海音乐学院清洁工打扫卫生时,在角落里看到一包用黑色纸包着的信件,交给时任院长贺绿汀,终使《傅雷家书》得以重见天日— 195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