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收整理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文献基础上,本书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进路,深度挖掘了信托文化的概念,阐述了信托文化建设的具体机制和方法,力图理论上有创新、实践上可操作。全书以回答信托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特征特质”“怎么做”四个问题为整体思路,系统性地研究了信托文化建设。具体来讲: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信托文化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国外经验明确了信托文化的定义与内涵,积极探索信托文化内涵定义,提出信托文化的定义:“基于信托架构这一原点,用于评价、激励、约束和规范信托当事人及其利益相关方的行为与关系的价值观念、法律制度、监管规则、社会舆论和理论基础,其核心是建立在忠诚守信、谨慎履职、财产独立、灵活创新基础上的受托人定位和买者自负的委托人、受益人规则。”信托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
此外,信托文化融汇了中西方优秀文化理念。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与信托文化相通的独特基因;另一方面,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信托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我国信托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信托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效果,我们总结出若干发展启示,提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取长补短。
第二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根据信托文化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对信托文化建设的核心特征和中国特质进行分析与诠释。信托文化的核心特征是信托文化存在的重要表现,也是信托文化不断演进发展的重要原因,更是信托文化持续焕发生命力的重要来源。我们基于制度需求、法律功能、经济价值和道德取向等方面,论述了信托文化须具有忠诚守信、持续稳定、财产独立、灵活创新四大核心特征。而信托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服务实体经济。由此,我们提出信托文化体系应具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文化、满足人民需要的民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文化、依法合规经营的底线文化和坚持职业操守的品质文化五大中国特质。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七章,在相关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信托公司开展信托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如信义文化尚未深入人心、使命文化尚未融会贯通、责任文化尚未夯实坚固、合规文化尚未时时遵循和品质文化尚未完全树立。本部分对信托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提出未来建设信托文化需要遵循的一些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与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为第八章和第九章,这部分基于前文内容,立足受托人角度,提出了信托公司开展信托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信托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五大机制:一是引导机制,表现为价值引导机制和行为引导机制;二是激励约束保障机制,全面调动激发信托文化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研究机制,应允许研究团队作为公司的零利润中心的存在,不断增强研究能力,向综合化和平台化研发体系转变;四是推广机制,突出信托文化建设在服务国民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评价机制,对信托文化体系建设情况、工作内容以及目标达成效果开展科学的评价,并设置相应奖项予以激励。这部分也从信托公司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了受托人层面开展信托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成果成效。本书在最后部分提出了推动信托文化建设的八大政策建议。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全面界定了信托文化的内涵与层次,并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典故对信托文化的源头进行探索;其次,首次采用跨金融理论、法学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的手法阐释了信托文化特征与特质;再次,首次提出开展信托文化建设的五大机制;最后,提出了学习典范人物、选树行业标杆等具独创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