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详实的研究结论,系统介绍了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原理,重点论述了铅酸蓄电池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各工艺流程对电池性能参数的具体影响。全书分为铅酸蓄电池基本原理、原材料、生产制造、混合动力汽车用铅酸蓄电池、铅一碳电极以及设计计算等内容。本书的主干内容为生产制造部分,该部分理论结合实际,在介绍当代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关键工序的控制要点,以确保生产期望的负极铅和正极二氧化铅活性物质结构。本书引用和提炼了大量原始技术资料和实验数据,论述了电化学反应机理、VRLAB中封闭氧气循环相关反应,并介绍了铅一碳电极等业内最新研究进展。 本书可以指导铅酸蓄电池生产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控制工艺过程,也可以作为大学教师的工具书,用于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铅酸蓄电池技术。 作者简介 德切柯·巴普洛夫(DetchkoPayIov)是全球知名的铅酸蓄电池科学家。他研究并创立了许多重要的铅酸蓄电池相关理论,并在全球进行讲学,促进了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1997年,他正式成为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德切柯·巴普洛夫教授是保加利亚科学院电化学电源中心实验室(CLEPS)(目前的IEES)的创建者之一。自1967年成立铅酸蓄电池部门以来,他一直担任该部门的负责人。德切柯·巴普洛夫教授的主要科学成就是铅电化学领域,他揭示了铅酸蓄电池生产和运行期间所涉及的各反应机理,以及VRLAB所涉及的氧循环反应机理。他的近期研究工作专注于评估碳添加剂对负极板的影响以及探究其反应机理。 目录 译者序 原书第2版前言 原书第1版前言 致谢 第1部分 铅酸蓄电池基本原理 第1章 铅酸蓄电池的发明与发展 1.1 前奏 1.2 普朗特——铅酸蓄电池的发明家 1.2.1 科学家普朗特 1.2.2 普朗特其人 1.3 铅酸蓄电池艰苦的发展历程 1.3.1 初期的普朗特技术 1.3.2 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的发展 1.3.3 铅酸蓄电池在人类生活中的首次应用 1.42 0世纪的铅酸蓄电池——发展的第二阶段 1.4.1 铅粉的制备过程 1.4.2 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新材料与新工艺 1.4.3 失水与免维护难题的解决方案 1.4.4 早期容量损失与解决方案 1.4.5 硫酸铅铅膏 1.4.6 蓄电池活性物质的骨架与结构 1.4.7 二氧化铅活性物质的凝胶-晶体结构 1.4.8 PbPbOPbSO4H2SO4电极 1.4.9 负极活性物质中膨胀剂的3种成分 1.5 铅酸蓄电池的应用 1.5.1 铅酸蓄电池的类型 1.5.2 铅酸蓄电池在电化学二次电池中的位置 1.6 铅酸蓄电池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 1.6.1 混合动力汽车 1.6.2 铅酸蓄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应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铅酸蓄电池原理 2.1 铅酸蓄电池热力学 2.1.1 概要 2.1.2 硫酸铅电极(PbPbSO4)电势 2.1.3 二氧化铅电极(PbO2PbSO4)的电势 2.1.4 铅酸蓄电池的电动势ΔE 2.1.5 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和使用期间所涉及铅化合物的简介 2.1.6 PbH2SO4H2O体系 2.1.7 PbH2SO4H2O体系的电势/pH图 2.1.8 温度对铅酸蓄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2.2 铅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期间所形成的电极体系 2.3 PbPbSO4H2SO4电极 2.3.1 铅表面的电极过程 2.3.2 铅阳极氧化的基本过程和硫酸铅晶体层的形成 2.3.3 PbSO4层孔内溶液的碱化过程 2.3.4 作为选择性渗透膜的PbSO4层——PbPbOPbSO4电极电势 2.4 铅表面的H2H+电极 2.5 PbPbOPbSO4电极体系 2.5.1 PbO的形成机理 2.5.2 铅的中间氧化物 2.5.3 PbPbOPbSO4体系转化为PbPbOnPbSO4体系的光电化学氧化反应 2.5.4 PbPbOPbSO4电极转化为PbPbO2电极的电化学氧化反应 2.6 PbPbO2PbSO4电极体系 2.6.1 PbO2的物理-化学性质 2.7 MePbO2电极的电化学制备 2.7.1 α-PbO2层的制备 2.7.2 β-PbO2的制备 2.8 PbPbO2H2SO4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2.8.1 平衡电势 2.8.2 温度相关性 2.8.3 硫酸的吸附 …… 第2部分 铅酸蓄电池生产用原材料 第3部分 铅膏制备和极板固化期间的反应 第4部分 极板化成 第5部分 电池存储和VR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