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按照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的规定编著的,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政教、哲学、历史、中文、教育等专业的教材。
本教材力求突出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发展线索及理论形态,并尽可能全面地包括中国哲学史著名哲学家及其代表作和一些相关的文化常识,以使学生通过本书能对中国哲学的概貌有一初步的把握,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思路。
第一篇 先秦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第一节 早期的“阴阳”、“五行”说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论争的中心——“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第二章 百家争鸣的兴起
……
第三章 百家争鸣的高潮
第四章 先秦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二篇 秦汉——鸦片战争以前
第五章 独尊儒术与对儒家神学的批判
第六章 玄学的盛行与儒、道、释的鼎立
第七章 儒、道、释的相互作用与合流
第八章 理学的盛行与对理学的分析批判
第九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三篇 近代(1840年——1949年)
第十章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第十一章 近代哲学的前驱
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的进化论阶段
第十三章 “五四”时期的哲学论争与马克思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胜利和专业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