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当别人问你“你幸福吗”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呢? 高兴和幸福是一回事吗?究竟是什么让你感到幸福?人会因为外在的东西(例如金钱与美貌)而感到幸福吗? 作者斯汀娜·彦森对幸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是一位荷兰的哲学家,曾获荷兰儿童文学银石笔奖,她很擅长与孩子谈论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在这本书里,她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清晰明了的解答和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引发孩子对于幸福的体验、观察与思考,其中展示了古往今来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同时还提到了像亚里士多德、叔本华这样的哲学家在幸福或人生问题上的观点。 这本书语言浅显、幽默,叙述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告诉我们,思考“什么能让你真正快乐”是一件有益的事,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他人,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目录 引言——什么是幸福? 1.幸福是怎么在你体内运转的? 丹尼尔 2.幸福可以测量吗? 拉尔斯 3.幸福是怎么产生的? 鲁维 4.幸福的可塑性有多大? 泰格 5.长得好看能带给人幸福吗? 维多利亚 6.怎么让别人觉得幸福? 摩娜 7.金钱能带给人幸福吗? 劳拉 8.动物们幸福吗? 多尔夫·菲鲁恩 9.结语——你到底多幸福? 序言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把这句话补 充完整。在你看来,什么 是幸福? 幸福是……和我的家人 在一起。 幸福是……信箱里蹦出 个唐老鸭。 幸福是……有冰激凌吃 。 幸福是……能游泳。 幸福是……我脑袋里的 派对。 幸福是……开心得飘飘 欲仙。 当你诉说什么是幸福 的时候,你描述的往往是 让你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 。 再仔细看看这张清单 。你也许会感到意外:幸 福被划分成了两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游泳、吃冰激凌:也可 以是一种愉快的感受—— 一切顺利,你感到很高兴 。 尽管幸福没法被攥在 手心里,可我们还是常常 会说一个人“幸运”还是“ 不幸运”。举个例子吧, 我们会说:“你可真幸运 啊!”不过,幸运的人不 一定就是幸福的人噢。 遇到开心的事情的确 可以让人感到幸福,可是 ,也不见得回回都让人感 到幸福。所以说,幸 运和幸福是截然不同的。 你有没有过十分幸运 的经历昵? 你有没有感受过幸福 呢? 让我来给你讲一个故 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 男孩,他既倒霉过,也幸 运过,有时候感到十分不 幸,有时候却又感到非常 幸福。 五岁的萨罗是家里年 龄最小的孩子,他出生在 印度一个贫穷的家庭。有 一天,他强烈要求跟十岁 的哥哥一起去工作。哥哥 总是深夜出门工作,做着 十分繁重的活儿。在萨罗 的一再要求下,哥哥便带 上了他。他们来到一座火 车站,那里矗立着一座高 塔。萨罗累极了,一点活 儿也干不动了,于是他躺 倒在火车站的一张长椅上 。哥哥决定把他留在那里 ,让他好妤睡一觉。萨罗 一觉醒来时,怎么也找不 到哥哥的踪影。于是,他 爬上一辆停靠在站台上的 火车,又沉沉地睡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 火车正一路飞驰。萨罗被 吓坏了,想要下车,可这 压根儿就不可能。他来到 了一座繁华的大城市,放 眼望去,没有一个认识的 人,也没有任何人搭理他 。最终,有人把他送到了 孤儿院。某个来自澳大利 亚的有钱人家从众多男孩 中选中并领养了他。他得 以在富有的家庭里长大。 二十岁那年,他很想了解 自己的过去,便开始寻找 自己的亲生母亲。 …… 中世纪的时候,幸福 也很重要,只不过,信仰 变得愈发重要。显然,人 们只有在死后才能找到永 恒的幸福,毕竟,死了之 后就能上天堂了。想要做 到这一点,就一定要做一 个好信徒,向上帝祈祷、 为上帝效劳, 从十七世纪开始,人 们对于幸福的看法发生了 改变。首要问题变成了如 何养成稳重的个性:举止 得体,为社会、为他人或 者为上帝做好事。人们越 来越看重怎么让自己过得 舒坦。我们没法替别人做 决定,只能为自己做决定 。要知道,能令我们感到 幸福的事不见得也能让别 人觉得高兴。 有些人喜欢休息,有 些人喜欢跑步。幸福被越 来越多地理解为身心愉悦 ——什么是让你享受的事 ? 十九世纪的人认为, 只有当人们可以与他人分 享幸福并且建立了自己的 家庭时,他们才会感受到 真正的幸福。家庭幸福万 岁!老婆孩子热炕头。 到了二十世纪,个人 的发展成了决定幸福与否 的重要因素。人们不再满 足于成家!只有能实现自 我发展的人,才是幸福的 人。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 认知,也会通过上学和自 我反省来提升自己。只有 在一系列基本需求都得到 满足的时候,你才会思考 关于幸福的问题。你总得 有吃有喝,有床睡觉,有 瓦遮头。另外,你还得确 信自己是安全的,有人相 伴,不是孤身一人。只有 这样,你才有工夫自我发 展。1943年,亚伯拉罕· 马斯洛先生创建了一座漂 亮的“金字塔”。之后,我 们还会在这本书里提到它 。 我们为什么要在幸福 问题上花费这么多精力? 生命的目的就是要幸福吗 ?说不定不幸也是其中的 一部分呢。只有经历了不 幸的时刻,才会感受到幸 福。也许我们过度专注于 消除生命中的不幸了。简 单说来,就是: 人有没有可能过于幸 福? 导语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精)》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探讨深刻的人生问题。 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幸福哲学书,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 一本大人、小孩都能读懂的幸福之书。 以8个关于“幸福”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孩子逐步深入探寻“什么是幸福”的答案。 内容条理清晰、言之有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非空泛的鸡汤文。 作者与儿童互动能让小读者了解同龄人的想法,启发对于自己生活的思考。在每一章的结尾都有一段作者与孩子的访谈,她向这些孩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幸福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真诚而可爱,令人意外地还颇有见地。小读者可以从同龄人的想法中获得灵感,换个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遭遇。 精彩页 1,幸福是怎么在你休内运转的? 幸福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每个人在感到幸福的时候,感觉也许会有所不同。有时候,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是飘了起来。你扬起嘴角、眨眨眼睛,一切都水到渠成。如果你很幸福,就会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喜上眉梢。 恰恰相反,不幸的人会感到沉重。他们会低垂肩膀、耷拉脑袋、嘴角下垂。所有这一切都消耗更多精力。你会感到情绪低落,或者说是颓废。 幸福是向上的,不幸是向下的。尽管幸福是内心的感受,可是,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从别人的脸上看出他们幸不幸福。不幸的人往往比幸福的人走得更慢,两眼盯着地面。幸福的人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两眼炯炯有神。 其实,还有另一个小窍门。你的身体可以把你的大脑耍得团团转。 当你感觉糟透了的时候,你可以努力微笑,也可以尝试挺直腰杆走路,而不是弯腰驼背。有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开心起来了。我们的身体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糊弄我们的大脑。试试看吧! 说到我们的幸福感,它与我们身体里的物质有着很大关联。研究人员认为,主宰我们幸福感的荷尔蒙(又称激素),总共有四种——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和催产素。 多巴胺是送给大脑的奖赏。如果一个人设定了目标,并且实现了这些目标,就会感到十分满足。这是多巴胺得到释放的缘故。它也会激发我们尝试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举个例子,你正在学习12的乘法口诀或者练习一首很难的钢琴曲,突然间,你开窍了,于是你会感到十分幸福。这就是多巴胺。所有你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吃冰激凌、赢得比赛、喝最爱的饮料……这些都有利于多巴胺的释放。 第二种幸福物质叫做内啡肽。当人们进行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体力活动时,这类物质就被释放出来了。它能抑制疼痛,还能带给你无穷的幸福感。就拿每天跑步的人来说,他们的身体里就会分泌这种物质。他们甚至有可能迷恋上这种感觉,从而对体育运动上瘾。运动使人幸福,这个说法也在喜欢跳舞的人身上得到了印证。只要你别在跳舞的时候纠结自己跳得够不够好这个问题,那么你往往就会跳得很快乐。要不然,跳舞就会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快乐。 跳舞能给人带来幸福吗? 体育运动呢? 第三个是血清素。它是大脑里的一种物质。与情绪有着很大的关联。负责驱赶抑郁或者其他的焦虑感受。晒太阳就有利于这种物质的分泌。 有些人一遇到寒冷或者阴雨绵绵的日子就会变得郁郁寡欢,一见到太阳就欢呼雀跃。每到那时,他们的血清素水平就会增高。有些人会吃一些药,让自己觉得幸福。这些药能给你的大脑送上额外的血清素,一时间,你的感觉好极了,就像是遇见了爱情,恨不得翩翩起舞,拥抱每一个人。有了血清素,你会觉得飘飘然。可是,因为你把库存用完了,所以,等到第二天药效过去之后,你就会觉得非常难受,摸不着头脑。人类尝试通过药和食物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只要吃了这个、那个,或者把这几种药混在一起使用,你就会感到更加幸福。我常常想,吃块巧克力就能看出效果啦。我只要一想到巧克力就觉得开心,它是在我感到不幸时带给我安慰的一剂良药。每到这种时候,我就会善待自己,喝一杯热饮,再来一块巧克力。还有一些药,能在你感到十分恐惧或者过分忧虑的时候,压制你的不幸感。它们被称作抗抑郁剂,同样以血清素为原理。它们降低不幸的感受,确保你的库存不会被消耗殆尽。在丹麦,人们也将它们称作“幸福丸”。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吃上一粒,所有的烦恼全都被抛到脑后了。有些人是因为自己体内所分泌的血清素太少了而变得抑郁,有些人则是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才愁容满面。谈心也是一个解决办法,或者也可以采取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P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