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源远流长,此漫长过程并非清晰如一,重要等同。而是时明时暗,时重时轻。在一些关键的时期,由于出现了关键的人物,经历了关键的事件,形成了决定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性质的总体趋势,在这种趋势引领下,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决定了其内容。 概括而言,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经历了以下若干决定性的时期。其一,中国法律制度形成的时期。其二,西周礼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其三,礼法相争时期,此时期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化形成之时期。其四,秦朝以法制为主导之时期。秦朝的法律制度,虽则存续之期间短暂,但具有特别的意义。即不同于此前的春秋时期的法律,其开始背离西周的礼制,但没有完全确立法制的主导地位。秦朝实行所谓全面的法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制深入到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其五,法律儒家化趋势形成之时期,亦即礼法制度回归之时期。春秋决狱标志着法律之儒家化的开启(从法家化法律扭转)。其六,中华法系创立与延续之时期,“一准乎礼”之唐律的制定确立了中国法律发展的方向,此后,含括唐宋元明清历代之法律都沿着这条确定的轨迹继续发展,此时期为中国传统法律发展的主导部分。其七,中华法系开始瓦解之时期,晚清之法律变革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终结。 作者简介 高旭晨,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北京市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出版有《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述论》等专著。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初建时期(尧舜立国至夏商) 重要节点:皋陶作士 第一节 尧舜立国与中国法律之起源 第二节 “皋陶作士” 第三节 夏商时期的法制简述 第二章 西周:礼治主导下之法制 重要节点:周公制礼 第一节 西周法制概说 第二节 西周的礼治与德治 第三节 西周时期法制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对礼治的背离——法治主义的极盛时期(春秋战国至秦) 重要节点:李悝作《法经》 第一节 礼治与法治之分野 第二节 儒家之法律思想 第三节 法家之法律思想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之重要立法活动 第四章 法治主义的极点:秦朝的法制 重要节点:秦国灭六国,秦王称皇帝 第一节 秦朝法制之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秦朝法制之基本内容 第五章 法律儒家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两汉魏晋南北朝) 重要节点:《春秋》决狱 第一节 汉代对秦朝法制的匡正 第二节 法律制度儒家化趋势的形成 第三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制之基本内容 第六章 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延续(隋唐至清末) 重要节点:《唐律疏议》的制定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中华法系延续与发展期间之社会文化背景 第三节 中华法系下历代法制之基本内容 第七章 中华法系的终结(近代) 重要节点:清廷发布法律变革诏书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中华法系终结之思想背景 第三节 严复“自由为本”的法律观 第四节 清末法制变革的发端与背景 第五节 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者——张之洞 第六节 清末法制变革的执行者——沈家本 第七节 中华法系之终曲——礼法之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