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闹学戏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有令峻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面朝东什么花?
面朝东是葵花。
头朝下什么花?
头朝下茄子花。
节节高什么花?
节节高芝麻花。
一口钟什么花?
一口钟石榴花。
锣鼓一敲,南山脚下的东湾村便热闹起来。唢呐、笛子、板胡、扬琴……乐声响起,看戏的人把戏园子装得满满当当。“戏虫子”胡闹一周前刚从小学毕业,正在家中等待考试成绩,他坐在台下,投入地看着演出。除了大家熟悉的豫剧,菊香剧社还为东湾村带来了一出黄梅戏《打猪草》。胡闹从没看过,也没听过,这出戏像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潜入他的心里。
胡闹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舞台上的演员啊!
作者简介
有令峻,1951年生,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原副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加入济南军区装甲兵坦克修理部队。1971年至1972年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宣传队队员。1975年退役,先后在山东省总工会、山东工人报、时代文学杂志社工作。1992年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出版长篇小说当代都市三部曲《夜风》《夜雨》《夜雾》,少儿长篇小说“东湾村系列”三部曲《田野上的风》《东湾村的小伙伴们》《初一四班那些事》,纪实文学《我和战友黄继光》等作品40多部,计800万字,获奖100多次。
目录
戏班子来了
看戏
偷戏
夜宿棒子秸垛
毛遂自荐
排戏
一场风波
天不怕来了
救石榴
山中雷雨
暂住胡闹家
开心的日子
开学了
记忆深处的矿藏(代后记)
导语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作者以自己的少年记忆和生活经历为蓝本,通过东湾村小戏迷胡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戏曲艺术对成长的深刻影响。这是一部充满乐声的小说,细腻的文学语言精准描摹出戏曲的视听艺术,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如同真实观看了一出黄梅戏《打猪草》。在男孩胡闹作为临时替补为菊香剧社演出时,他不仅学习了专业的知识,也收获了成长的启迪。随着假期时间的流逝,小读者们能感受到胡闹的飞速成长。小说还运用了一些北方方言,展现了独特的民风民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后记
记忆深处的矿藏
我从7岁到13岁(1958—
1964)曾经在山东省平阴
县南栾湾村生活过6年,即
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
。当时父亲在栾湾邮电所工
作,我和母亲跟他住在那里
。这些年,我以那个山村为
生活背景,写过不少小说,
像“东湾村”少儿长篇小说三
部曲《田野上的风》《东湾
村的小伙伴们》《初一四班
那些事》(2013年4月天地
出版社出版),抗日“烽火
少年”中篇小说三部曲《柱
子和小八路女兵》《冲锋号
》《第一枪》(结集为《冲
锋号》,2020年9月济南出
版社出版),还写了100多
篇散文及短篇小说。
开始写《胡闹学戏》的
时候,还找不大着感觉,但
写着写着,许多记忆深处的
东西就不断地浮了上来。越
写,脑子里往上浮的东西就
越多。我就觉得,这些东西
是很珍贵的矿石了。一块一
块的,熠熠闪光。在南栾湾
村东山坡上,原先就有个小
铁矿。胡闹和奶奶住的那个
小院的原型,就是我小时候
住过的村子西南角的那个院
子。
小说里东湾村戏园子的
原型,也是有这个地方的,
就在我们南栾小学的西边。
我在那里看过不少戏。传统
戏有《穆柯寨》《红娘》《
四进士》《白蛇传》《卷席
筒》,现代戏有《三世仇》
《箭杆河边》《社长的女儿
》。演的多数是豫剧,也有
地方戏两夹弦,又叫半碗蜜
。一想起那个戏园子,我的
耳边就响起“锵锵锵锵”的锣
鼓声,演员唱戏的歌声,还
有笛子胡琴的演奏声。
那个石墙围起来的非常
简陋的露天戏园子,是我小
时候接受艺术启蒙的地方,
是我童年和少年时的艺术摇
篮。那个摇篮对我的影响,
比后来长大了看那些正规剧
团演的大戏、听的交响音乐
会、看的歌舞晚会的印象还
要深刻。《打猪草》那个经
典的黄梅小戏,则是我们小
学高年级两个挺漂亮的女同
学演的,非常纯朴,、非常
美好。
到了1994年我又去栾湾
时,见那个戏园子还有小学
都被拆掉了。在原址上长起
来的,是一大片茂密的白杨
树。
看来,一个人、一个作
家的生活积累真的是需要不
断地开掘的。人的大脑,真
的可以储存下不少的东西。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
,这好像不是一个男孩子干
的行当。我6岁上一年级时
开始登台,13岁就能“无师
自通”地读简谱,15岁初中
快毕业时在老师指导下演独
幕话剧《一百分不算满分》
中的主角大志。当兵第四年
,也就是1971年,我20岁
,参加了济南军区装甲兵宣
传队,演战士歌舞和现代京
剧《沙家浜》。我还写过演
过数来宝、表演唱、小话剧
、小舞剧,指挥全连全营唱
军歌。可以说,舞台上的各
种行当,我都是熟悉的。
书稿中的不少情节,也
是我经历过的。比如小演员
们如何练功,如何走台步、
压腿、踢腿、打“虎跳”。
1974年8月,我到莱阳参加
济南军区文艺汇演观摩,一
天早上跑出去练功时,一个
“大跳”跳起来落下去,没站
稳,摔骨折了左脚,住了20
多天陆军医院。看电影《青
松岭》,边看边摸着黑在本
子上记那一支赶马车的歌的
歌词谱子。在营宣传队时,
一个人打三样打击乐——大
锣、镲、小锣,也是我设计
的。还有,写胡闹和石榴在
山梁上小石屋里的暴风雨之
夜,雨过之后,天突然晴了
,晴得一点儿云都没有。这
不是我故意设计的,而是确
有生活依据。1990年我去
栖霞一个金矿,当晚县吕剧
团到矿上来演戏,演员们都
化好了妆,突然雷电暴雨大
作。我以为戏演不成了。但
雨停之后,天晴朗如镜,戏
照常开演。
以前,还有两次梦见在
南栾湾村南边一个村子东边
石头砌的台子上,20多岁的
我穿一身灰色的新四军军装
,打着绑腿,演京剧《沙家
浜》第八场《奔袭》,还下
台来跟观众说话。这回,我
把那个石头台子写到小说里
了,就是《夜宿棒子秸垛》
一节里平安寨小学的台子。
小说中写到的胡闹毛遂
自荐临时顶角、救场的事,
我也干过三次,但都不是我
毛遂自荐。第一次是1970
年初,我组织连队演唱组排
了一个天津快板,准备去营
里演出。但那个领演的战士
因闹情绪,临上场了却就是
不演了。我苦苦动员,他就
是不上。实在没办法,只好
我替他上了。尽管台下的官
兵热烈鼓掌,可我心里却挺
难受的。
第二次是1971年8月,我
在济南军区装甲兵宣传队时
,有一个演新四军战士的演
员因违犯了纪律,被队里撵
回原部队去了。队领导临时
决定,让我替他上京剧《沙
家浜》第八场《奔袭》,当
晚就参加演出。后来在鱼台
演出时还出了个不小的事故
,是我把天幕灯给蹬倒了。
第三次是1977年,我在
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当工会
副主席时,带了6个青年工
人到山东省杂技团学《狮子
舞》。第二年5月,赶上总
公司举行庆祝第五届全国人
大召开的大会,厂长书记让
《狮子舞》去参加。但车都
快开了,有一个领狮子的青
年工人因闹情绪,死活就是
不演了。我和厂工会王主席
先后跑到他的单身宿舍里,
可是怎么劝他,他就是不干
。这一对狮子,只一个领狮
子的不行啊。老八路出身的
王主席对我说,你不是也学
会领狮子了吗?别犹豫了,
精彩页
戏班子来了
村子里锣鼓一响,胡闹的心就跳了起来。
东湾村位于南山脚下,平日里是个挺安静的小山村。村子里锣鼓一敲,那“将将将将将将将将”的声响,能传出去老远老远。
胡闹一听这锣鼓声,就知道是戏班子来了。只有戏班子才敲这种锣鼓。村里人把这种锣鼓声叫“打通”。就是锣鼓家伙“将将将将”一口气打好长时间。中间稍一停,“将将将!”再继续打。这种打法,跟村里人打鼓的打法不一样。村里人打鼓,是“咚不咚冬冬将,咚咚将将咚将,咚咚将将冬将”。
村子里的鼓和锣,跟戏班子的也不一样,响声也不一样。
胡闹听戏班子的一个鼓佬说过,“打通”又叫“急急风”。“打通”的还能变着法儿,打出许多种花样儿来。胡闹正在村西边的柳树林子里捉结了狗。他刚欣喜地从一个泥洞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出一只带着泥土的结了狗,听见村里“打通”,直起身子,斜起一只耳朵,往村子的方向听。
“……将将将将将将将将……”
结了狗又叫结了龟儿,知了狗,就是还没变成知了,没蜕皮的知了。
柳树林子里,还有四五个男孩在摸结了狗。孩子们捉结了狗,一是玩,二是为了吃,为了解馋。
有个男孩一边找结了狗,一边还唱儿歌:
“结了结了往下退,
我给结了一床被。”
他一唱,另外几个男孩子跟着一块儿唱:
“结了结了往下爬,
我给结了一壶茶。 结了结了往下走,
我给结了一壶酒。
结了结了你别叫,
俺家娃娃正睡觉。”
这个柳树林子,是胡闹的一个乐园。他经常一个人来到这里,唱歌、练武、捕蚂蚱。
在茂密的林子里,是看不见戏园子的。但锣鼓声却听得很清晰。戏班子“打通”,就是告诉村民,晚上来看戏吧!来的人越多越好。一个村演戏,往往有不少外村的人也翻山爬岭地来看。
胡闹是个小戏迷。锣鼓一敲,他就无心挖结了狗了,转身出了林子,快步朝村里走去。
他没先回家,直接去了戏园子。
戏园子在小学的西边,跟小学只隔一条街。一周之前,胡闹已经小学六年级毕业,到县城一中参加了初中考试,现正在家等分数。对于能不能考上,胡闹虽说挺有信心,但也有点儿担心。平时,自己的成绩在全班排前四五名,可每年毕业班考上初中的,也就五六个学生。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李老师说,照这个成绩,如果考试发挥正常,考上差不多。
李老师没说下一句。胡闹就想,差不多,是差多少?如果差2分,或差1分,那不就亏大了?现在,先不想考初中的事了,反正自己努力了。暑假里,多帮奶奶干点儿活。抽空把鸡窝拆了,再重新垒垒。还有,赶上个大晴天,把厨房里的柴火抱出来,晒干了,再抱进去。奶奶做饭的工夫,那柴火好着。还有,去自留地里翻翻地瓜秧子,拔拔草。
胡闹从小对看戏、看文艺演出,有着一种天生的喜欢。村里只要有来演戏的,他一定去看,一场不落地看。看了之后,还咿咿呀呀地学着唱。不过,因一出戏看上一场、两场,最多三场,要想学会一段,是很困难的。即使学会一两句,也不容易。但胡闹仍是乐此不疲,兴趣不减。如看了武戏,回到家还拿起推磨的磨棍舞扎上几下子。七八岁时,还自制了弓箭、红缨枪、木板大刀片。到了十二三岁,就不玩那些娃娃们玩的东西了。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