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血火史诗丰碑永存/弥勒文史资料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在弥勒这片红土地上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革命武装斗争。主要包括“峥嵘岁月”“血火史诗”“浩气长存”“革命遗址”等部分。书中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弥勒市在1927年至1950年期间党领导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奋斗历史。
目录
第一章 峥嵘岁月
弥勒西山起义
西山——历史的丰碑
中共弥勒县委与西山武装斗争
第二章 血火史诗
西山奋举义旗 谱写壮丽史诗
——弥勒市民主革命时期武装斗争概述
星火燎原,点燃黎明曙光,誓把真理播扬
西山起义,吹响云南人民反蒋武装斗争号角
转战滇南,开展游击战,创建革命根据地
开展反扫荡斗争,全歼境内残敌,迎接胜利曙光
追寻真理曙光 军民前赴后继
星星之火
——传播火种,担当开路先锋
于无声处听惊雷
——不辱使命,舍身忘我终不悔
惊天动地
——拉开了起义序幕,打响了反蒋武装斗争第一枪
南征北战
——战歌唱醒广野,南滇星火燎原
迎来辉煌
——艰苦鏖战,奋斗牺牲,赢得最后的胜利
创建人民军队 开展武装斗争
他们特别能战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二支队12团斗争史
冒着敌人的炮火
——弥勒西山起义与胜利一大队的建立
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
——胜利五大队的组建
“铁军”是这样炼成的
——胜利六大队的成长历程
捏指成拳 剑指敌营
——麟马洞组建三十一团
为了新中国,四面出击
——跳出根据地挺进滇中
民族重任铁肩担 艰苦征程铸辉煌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二支队护乡第一团的战斗历程
点燃革命火种 根植理想信念
党的革命火种传播阵地的建立
全力支持西山反蒋武装斗争
第三章 浩气长存
热血长歌 浩气长存
——弥勒市民主革命时期著名英烈谱
杨治廷:大义凛然 慷慨就义
卢光宗:英雄虎胆 笑向屠刀
马士金:热血忠诚 英勇献身
龙于湘:碧血丹心 铁骨铮铮
童绍尧:坚贞不屈 抛洒热血
李兴仁:青春闪耀 壮烈牺牲
毕玉华:身先士卒 冲锋陷阵
青山埋忠骨 史册载功勋
——弥勒市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烈士英名录
革命先驱 光照千秋
——弥勒市民主革命时期著名人物谱
张士明:投身革命 无怨无悔
龙光明:追求光明 奋斗终身
李荣兴:南征北战 功勋卓著
昂天学:战功卓著 奉献一生
吴子谦:投奔延安 事迹传扬
钱满元:保卫西山 深受爱戴
窦崇孝:一心向党 矢志不渝
张迎年:肝胆相照 磊落一生
宋文溥:拖枪起义 武装反蒋
姜必德:传播真理 献身革命
姜必元:点燃星火 武装群众
刘荣显:身先士卒 鞠躬尽瘁
黄金福:坚持斗争 英勇无畏
何丕文:闪光青春 战斗一生
萧屏:戎马一生 胸怀坦荡
平述舜:抗日救亡 一心向党
王如玉:巾帼英雄 烽火人生
高树鹏:学运先锋 文化楷模
龙介仁:赤胆忠诚 信仰坚定
张黎:信仰坚定 光辉一生
杨朝臣:带头参军 转战游击
姜文学:组织发动 鞠躬尽瘁
武天才:战斗英雄 闻名全国
寇文辉:英勇善战 飞行模范
昂凤林:支持革命 造福彝民
杨开兴:救死扶伤 医德高尚
第四章 革命遗址
传承革命精神 讲好遗址故事
虹溪简易师范学校革命活动据点
弥勒县立简易师范学校革命活动据点
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建立地
西圣宫第二中心国民小学革命活动据点
白泥塘万人大会旧址
马龙民兵指挥部建立地
小芹田战斗地
勒克村革命活动据点
“一支人民的军队”建立地
竹园起义地
彝族协进会及民运工作团建立地
三家战斗地
中和铺村革命活动据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第二支队弥勒护乡第一团建立地
大横山战斗地
张冲故居
朱家璧纪念碑
姜必德故居
马士金故居
杨治廷烈士墓地
童绍尧烈士墓地
卢光宗烈士墓地
后记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铭记历史 继续前进再创辉煌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
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
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
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
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
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
候都不能丢。”为了铭记革
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
承红色基因,加强全市党员
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
主义、党的历史教育,让历
史昭告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幸
福生活来之不易,值得我们
倍加珍惜,继承弘扬,从而
树立崇高的理想,守望坚定
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政协弥勒市委员会决定编
写第十五辑文史资料《血火
史诗丰碑永存》。
《血火史诗丰碑永存》
的编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
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反
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在
弥勒这片美丽、神奇红土地
上的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
革命武装斗争。为了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为了新中国
的诞生,弥勒各族儿女前赴
后继,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
场场惊天动地的殊死搏杀。
他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
概,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
鬼神的热血长歌。
《血火史诗丰碑永存》
是政协弥勒市委员会根据文
史工作的具体实践需要的又
一次创新和尝试。旨在把弥
勒丰富的党史资源发掘好、
利用好,为地方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
,凝聚精气神,传播正能量
,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
作用,从而继承和发扬革命
传统,弘扬革命先辈英勇奋
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新的时代有新的作为新的
担当。
《血火史诗丰碑永存》
记载内容以中国共产党早期
在弥勒开展活动为主线,贯
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突出再现了当时白色恐怖
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党的建设
发展、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工
作、党领导人民开展反蒋武
装斗争,浴血奋战,英勇牺
牲,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
《血火史诗丰碑永存》
遵循“广征、核准、精编、
严审”的要求,以生动、翔
实的资料,全面、系统、客
观真实地记述了弥勒市
1927年至1950年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及建国初期党领
导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的光荣奋斗硒史。
《血火史诗丰碑永存》
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共产
党弥勒县历史(1927~
1978)》《艰苦创业血火
史诗》《西山风云》《弥勒
党史资料专辑》《弥勒武装
斗争回忆录》等专题文献资
料。
导语
弥勒市是革命老区之一。本书全彩印刷,分“浩气长存”“革命遗址”等章节,全面记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地下党组织以弥勒为根据地,各族人民奋举义旗、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场场惊天动地的殊死搏杀,最终迎来新中国诞生的苦难辉煌历程。书中不但讲述了杨治廷、卢光宗、马士金、龙于湘、童绍尧等著名英雄的故事,还收录了一些革命老前辈的回忆文章等。
后记
金凤子那个开红花,
一开开在穷人家,
拿起长矛和刀枪,
革命的红旗哗啦啦……这
是在弥勒百里彝山传唱已久
的一段“红土谣”,它让我们
仿佛回到那段可歌可泣的岁
月。
20世纪40年代,中共云
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响应中
央“开展武装斗争,配合正
面战场,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的号召,组织动员世居这
里的彝族阿细人开展反蒋武
装斗争,于1947年组建起
了“西山游击大队”,1948年
重建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
军”,1949年按照中央军委
指示,与桂黔游击部队合编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
纵队。由彝族阿细人子弟组
成的“自救军”第一大队,成
为纵队二支队的12团,团长
是阿细人李荣兴。在建团前
后的两年时间里,先后跟随
主力和单独执行任务转战于
滇东北、滇东南、昆明附近
和滇中、滇南等广大地区,
行程万余里,在30余个县市
的广大农村和山山水水中留
下了战士们的足迹。
到1949年边纵已有45000
余人,民兵游击队10万余人
,已在桂滇黔三省建立起了
12个成块的根据地,控制了
2000万人口的边区,钳制
着20万国民党的兵力,解放
了61座县城。
1949年7月17曰,毛泽东
主席高兴地指出:“云南还
有我们强大的游击部队。”
后来,边纵部队配合南下大
军作战,为解放滇桂黔三省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82年2月6日,中共中央
再次肯定:“云南地下党和
边纵在远离中央的边疆民族
地区,艰苦奋斗,取得了巨
大的成绩……”
1999年,弥勒被中共云
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确
定为全省革命老区县之一。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翻开
西山武装斗争这部厚重的血
火史诗,让我们震撼,让我
们自豪!
弥勒是云南省地下党活
动较早的县之一。土地革命
战争时期,曾先后有6名中
共地下党员来弥勒县境内开
展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的党员启蒙活动,为弥勒地
下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
战争时期开展党的工作打下
了基础。1934年,中共党
员杨东明受党组织的委派,
从昆明来虹溪区立简易乡村
师范学校任教,辅导青年学
习进步书刊,传播进步思想
。1940年初,省工委派共
产党员姜永清、陈明达、尹
本安等到校,以教书为掩护
,开辟党的工作据点开展革
命活动。2月,虹溪党支部
在校内建立,先后发展姜必
德、姜必元、赵静英、方淑
芹入党,这是弥勒发展的第
一批党员。
1946年初,在党组织的
领导下,弥勒县城、虹溪、
竹园等地的中小学师生愤起
罢课、罢教,声援昆明“一
二·一”民主运动,震惊县当
局。为配合反蒋武装斗争的
开展,弥勒党组织还培养时
任县立中学军事教官的彝族
青年杨治廷和图书管理员马
士金入党。自此,弥勒县立
中学先后有一大批学生参加
人民武装,走上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弥勒是
中共云南省工委在基层建党
重点县之一。省工委为了在
弥勒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
展党组织,先从昆明等地派
中共地下党员来县城和虹溪
建立工作据点后,于1940
年2月建立了省直中共弥勒
特支,书记孙仲宇。同月建
立省直中共虹溪支部,书记
姜永清。1941年3月,建立
省直中共弥勒县委。1943
年下半年,受共产党影响的
滇军二路军指挥张冲,用
150两黄金向贵州警备司令
部何绍周(后任云南警备司
令)购得机枪6挺、捷克造
步枪120支、子弹10万余发
。这批武器,在解放战争中
,共产党在滇东南地区发动
反蒋武装斗争时装备了弥泸
地区的游击队。
一走进弥勒市西一镇朱
家璧纪念广场,聆听当年边
纵老战士的回忆,会让我们
回到当年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朱家璧同志在世时,始
终惦念着弥勒革命老区,十
分关心老区人民的水、电、
路建设及文化事业的发展,
多次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弥勒
西山视察,促成拨款兴修县
城至西山勒克村20余公里的
简易公路,兴修响水洞饮水
工程等项目。
1992年10月27日,朱家
璧同志在昆明逝世,享年82
岁。遵照他的遗愿,其骨灰
的一部分于1993年11月6日
撒在弥勒西山勒克村旁,这
里是朱家璧参加云南解放战
争的出发地,如今也是他安
详的归宿之地。为纪念家璧
将军,弥勒于1994年11月
在朱家璧骨灰撒放处建盖纪
念碑。纪念碑坐西朝东,呈
正方形,基石镌刻其生平事
迹,老边纵战士队们还在碑
周围植上了翠柏,至今仍郁
郁葱葱。2011年西一镇人
民政府投资近29万在纪念碑
旁新建朱家璧纪念馆,
2013年投资26万元新建纪
念雕塑,2015年,再次投
资34万元修葺了纪念广场。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
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下了
悲壮的回声。在解放战争时
期,弥勒县先后近4000人
参加边纵、地下党,有242
人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
命。其中,有300多人直接
参加了省工委1948年组建
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下河
阳,在河阳及往返游击途中
牺牲、病故的达130多人。
西三镇马龙村的村民石
天华,其父是朱家璧将军的
手下,为缅怀先烈,他想方
设法在村小旁立了一块石碑
,刻写马龙村人在那3年游
击革命期间的历史
精彩页
我于1941年lO月奉调从四川到云南工作,任中共云南省工委委员,直至1949年夏。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参与领导昆明“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及以后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和人权保障等运动。在进行城市斗争的同时,也重视农村工作,为建立山区武装根据地作准备。1946年7月“李闻惨案”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镇压,在各大专院校开列“黑名单”,逮捕学生运动中的领导骨干。在这非常时刻,按照党中央在“蒋管区”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省工委组织分批大撤退,把已暴露的骨干分别疏散到农村,加强农村人民武装根据地的建设。省工委分工我负责滇东、滇南两大片的工作。为了作好转移接待工作,先选派一些同志到滇东南各县去加强党的领导,其中有1946年6月派往弥勒的王介,并指定姜必元为省工委向弥勒传达指示的联络员,路南县的彝族毕恒光为滇东南的总联络员。接着又派祁山为省工委滇东南地区特派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加速进行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
弥勒县有地下党长期工作的基础,祁山、王介下去后,多次赴昆明或到宜良、路南向我汇报该县的情况,特别是西山的情况。省工委研究决定:在弥勒西山、路南圭山、泸西东山、陆良龙海山、罗平钟山乡等山区分别举行武装起义。1947年,我又直接派了一批党的骨干到弥勒西山,有李文亮、张天祥、赵家康等20余人,并指示中共弥勒县委从本地抽调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上西山去加强工作。在此期间,我接见了西山彝族中新涌现的骨干杨治廷、李荣兴和弥勒县城的马士金,向他们讲了革命形势和党的民族、宗教、统战等政策,还讲了发动群众、建立军事根据地、建立秘密武装以及战略、战术和策略等具体事项,鼓励他们在反蒋斗争中起带头作用,谈话长达两三个小时。另外还指示在弥泸地区长期活动的何现龙到各县去做民族上层人士和乡保长的统战、民兵组织、武器筹集等工作,特别是把张冲军长留下的武器迅速分批集中起来。我还指示打进竹园镇任镇长的宋文溥作好拖枪上西山秘密起义的准备。为了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力量,省工委通知在国外的朱家璧、张子斋、马仲明等迅速赶回,并派王子近、萧屏等到滇南去接应上西山。
弥勒西山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进展得很快,首先是在马龙工作一年的张黎、童绍尧在西山奠定了基础,刘荣显在五山也干得很出色。何现龙、杨治廷、李荣兴、昂天学又分别到西山做了发动群众的组织工作和乡保长的统战工作,加上张冲到解放区消息的传播,在彝族各阶层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比预计的还快。省工委派了几批干部到西山、圭山后,深入宣传发动群众,逐村组建民兵和群众组织;积极做民族上层人士的工作,建立起广泛的反蒋统一战线;积极筹措武器(我与郭佩珊也秘密运送了一挺重机枪、一支指挥信号枪),从而加速了武装起义的进程。西山、圭山掀起了抗粮、抗税、抗丁的政治斗争。在省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批准组成以李文亮任书记的中共弥勒县委领导班子,这就有了党的坚强领导;组建了村政权和群众组织,控制了西山滇胜、华荣两乡的政权,经耐心教育说服,两乡乡长和大部分保长都同情和支持反蒋的人民革命;组建起“抗征委员会”,设军事、财粮部和情报股,这个组织带有人民政权的雏形;建立了民兵组织,站岗放哨,对外实行封锁消息。
1948年2月5日,意外地发生了泸西“旧城事件”。事前,我党干部祁山、赵国徽、李耀九等急忙制止,但已制止不了。事发后,引来了国民党军队的镇压。为了保护群众利益,祁山分别指示圭、西两山派出民兵去攻打驻午街铺之敌,他们正面向上硬攻受挫,彝族的好儿子、优秀的共产党员、民兵总指挥杨治廷负重伤被俘,后英勇就义,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午街铺失利后,西山、圭山、东山目标全部暴露,敌军压境并进攻西山。我立即指示祁山、何现龙采取应急措施,聚集民兵加紧训练和流动袭敌,以对付敌人的大举进攻。他们二人先到圭山把杨福安部队集中训练,又赶往弥勒西山中和铺,指定李荣兴、张天祥集中民兵训练,坚持游击,待机突围。
同年2月底,朱家璧、张子斋等率滇南干部、战士(干部大多为省工委所派)70余人先后到达西山勒克。刚落脚四五天,3月5日,敌人3个营分三路进犯西山。朱家璧等执行我反复告诫的“只能打游击战,歼灭小股敌军”的指示,反击敌军取得了胜利。形势紧迫,我赶到宜良叫毕恒光通知祁山来宜汇报情况。祁山汇报后,我详细交代:弥勒西山直接威胁到滇越铁路、昆河公路和开远的敌二十六军军部,敌军必派重兵围攻,为此我方不能硬拼;迅速组建一支主力部队,成立部队党委(暂名总支),祁山任书记,朱家璧、何现龙负责军事,张子斋负责政治。这支部队定名“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但为了防备过早打大旗号引起敌人重兵的攻击,暂称“一支人民的军队”。队伍组建后立即跳出外线作战,4月至5月,他们到圭山、东山、龙海山、钟山乡召集起8个大队1000余人的队伍。5月解放了师宗县城,活捉县长保国强。6月1日回师西山打了三家村战斗,可惜未趁胜全歼被击溃的国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