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远方捎回的诗
分类
作者 解聘如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国外任驻外记者近二十年、在广州任职和退休近三十年,以及回到江苏兴化故乡近五年这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既包括曾在国内外出版过的诗集、见诸国内各大报端的新闻和通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问答录》、接受的若干采访和相关读后感,也包括从未公开发表但内容颇为丰富的十几封家书、重归故乡触景生情而作的乡贤美文。这本文集是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聘如,对自己多年跨文化体验和感受的沉淀。
目录
壹 足迹
海外诗札
求索诗札
贰 感悟
散文
序言和后记
谈新闻出版
叁 对话
人与人生100问/节选自《聘如问答录》
肆 家书
给孩子的信(1983.2-1987.10节选)
伍 印象
名家评论读者感言
媒体采访文章
陆 荣誉
序言
父亲的新书即将出版,
新书自然要配新序,“知父
莫若子”,听上去既合情义
在理,写序的任务就这么
提落我头上了,我也毫不
推辞,顺水放舟欣然应允

说是新书,其实相当部
分是老面孔:诗歌、通讯
、问答录、读后感,早已
见报、出版、重印过多次
,新添的只有从未公开的
十几封家书和教科书般的
乡愁美文,再配上些照片
,是到目前为止类别最齐
全的集子。
书中的诗、文、信函、
问答几乎都出自国外,是
名副其实的“海归”。“诗和
远方”对一般人意味着是与
眼前苟且相遥望的理想彼
岸,对我则代表了身在异
国的父亲和一首首从远方
捎回的长短句。
远方的父亲
我1965年6月在北京出
生,才没几天,父亲就登
上国际列车告别祖国了。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20名公
派西方的留学生之一,前
往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攻
读文学,向往外面的世界
叉“一步三回头”的纠结心情
在《初出国门》那组诗里
展现得淋漓尽致。
留在北京的母亲经常上
夜班,带我的姥姥因地主
成分被劝离首都回江苏乡
下去了,没办法,只好把
当时一岁零三个月的我放
到新华社皇亭子幼儿园全
托。等东国才子的父亲摇
身一变为西都雅士学成回
国时我已经三岁,见了面
直管他叫“叔叔”。我从幼儿
园一路全托到上小学,每
周六晚班车接回来,星期
日在家待一天,周一清早
再送走。周末怎样度过已
记不真切了,唯一印象深
刻的是夏日雨中游西郊的
那次。母亲去“五七”干校劳
动锻炼,父亲带我们姐弟
俩乘公交车辗转到了京西
颐和园。只记得我们穿着
雨衣冒雨在高高低低的假
山中左一脚右一脚地穿梭
跑闹,真是一段被雨淋湿
的开心记忆。还有一个星
期天,父母带我去同事家
做客,我独自在楼外玩耍
,不久有陌生人敲门询问
屋内的大人:“这孩子是您
家的吗?他执意拖着我,
说叔叔您带我走吧!”看样
子,我从小就向往外面的
生活,想去见识遥远的未
知世界。
还不曾见上几面,没等
我长到上小学的年纪,父
亲叉向远方出发了。“天下
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我
们全家就这样,每隔两年
有一次盼望已久的团聚,
紧接着又是依依不舍的送
机。
父亲每次回国都带来新
玩意儿,第一次带了立体
画片,对着亮处揿下按键
,轮流欣赏埃菲尔铁塔、
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的美
景。第二次带回的是卡式
录音机,里面传出父亲录
制的广东音乐、侯宝林相
声和世界名曲,可随时停
放。再后来,21寸彩电让
家里的大房间成了小区娱
乐中心,每天晚间都有十
来人前来观看新闻和电视
剧,我们自己则蜷在小房
间看书、做功课。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母亲也被派往国外,经
莫斯科转机巴黎再飞突尼
斯与父亲团聚。我和姐姐
乘火车南下到杭州舅舅家
开始新的生活,积攒自己
的小城故事,体会细柳腴
桃的湖畔诗意。
……
和李白一样,父亲“离开
家乡就是为了思念她,这
一点我体味最深。离家越
远,乡愁越浓;离童年越
远,乡思的尺码越大”。兴
化的菜花最美,“日本上野
漫天飘泻满地铺落的樱花
,荷兰利斯小镇里郁金香
的五彩‘海洋’,法国普罗旺
斯香气四溢的紫色薰衣草
……但它们都不抵兴化黄灿
灿的油菜花那样摇曳游子
的心怀。樱花太过苍白娇
气,郁金香太炫艳、太高
傲,薰衣草太浓郁、太诱
惑。油菜花浓淡相宜,风
车前,垛田上,朴素又实
在,如阳光洒满大地。”父
亲的美文一出,世界四大
花海的说法就被到处引用
。现在已成了兴化宣传菜
花节的保留广告词。
“世界很大,我走到现在
仍未停步。可是世界再大
,我也绕不出家乡兴化‘烧
饼大的庄子’,也走不尽故
土兴化‘油条长的巷子’。”每
次,卢吉雄的配乐朗诵读
到这里时都会令现场的听
众饱含热泪.相信这是一
篇比永远传诵得更远的真
情文字,会在文学史里占
有小小的一角。
拉杂了这许多渐行渐远
的鸡零狗碎小事,一回头
全是父母恩重如山的大爱
。福州有句土话:“只有心
肝疼下去,没有肚子疼上
来。”意思是父母疼爱子女
会更天然、更多一些,晚
辈做的差得远呢。这是实
话,比起父母无私无怨的
爱,我们奉还得太少太少
,心中自疚惭愧,是为序
导语
作者颇为独特的个人经历加上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使这本文集为读者认识历史、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而又真切详实的视角。在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的今天,我们理应拥有更多像聘如一样视野开阔、真诚友善、德才兼备的作者,传递中国声音,搭建沟通桥梁,迎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每一个明天。
精彩页
江苏兴化,是郑板桥的故里,也是我的家乡。
离开兴化的时候我才12岁。行囊里塞满了衣被书籍,更小心揣着祖德和家训。
那年我考上了省立镇江中学。临近开学的日子,我告别父母亲友,独自登上了撑篙划桨的“帮船”。船行三天两夜,从里下河经大运河,再横渡浩浩长江,最终抵达我的第一个人生驿站——省城镇江。从此往后我越走越远,随飞扬的芦花,一去几万里不曾回眸,一走便是几十个年头。
如今,乡音已浅,乡情愈切。阳春三月,回兴化小住几日。故乡旧貌依稀,新颜盎然。母校实验小学的矮房变成了高大的教学楼,校墙外的杂花老树换栽了艳桃垂柳。我喜新亦恋旧,就如同老建筑的照片挂在小学校史陈列馆的墙壁上,当年故乡潺潺滠滠的碧水和悠然沉着的桨声依旧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乡愁从离家的那天就发作了。离开家乡就是为了思念她,这一点我体昧最深。离家越远,乡愁越浓;离童年越远,乡思的尺码越大。在国外常驻的日子里,思乡病深深浅浅不定期发作:香榭丽舍梧桐树下长椅上听一句异国的蝉鸣,日内瓦露天咖啡座品新沏的一壶中国茶,一点小小的感触就足以引发乡愁的雪崩。在接受“法国教育勋章”(又称“法兰西教育骑士勋章”)的那一刻,在与世界诗人们聚首罗密欧、朱丽叶故乡的维罗纳教堂长廊畅谈之际,心头不禁一次次涌起对故乡的感恩之波。岁月不能风干乡情,一旦遇到思乡的潮水,乡思就被“发”大了。
兴化是全省最丰满的湿地,最柔情的水乡。忆故乡,梦里梦外,离不开她的水。是的,老家的水好。几十年的外交、记者生涯,我曾风尘仆仆奔波于地球的南北东西,饮过伏尔加河、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比河、恒河、尼罗河、多瑙河的水。这些大江大河,有的宽阔,有的湍急,有的粗犷,有的典雅,但说到清和甜,还是家乡的水最清、最甜,喝了从来不闹肚子,喝了舒坦。
老家的菜花最美。我观赏过无数美景:日本上野漫天飘泻满地铺落的樱花,荷兰利斯小镇郁金香的五彩“海洋”,法国普罗旺斯香气四溢的紫色薰衣草,加拿大层林尽染的火红枫叶……但它们都不抵兴化黄灿灿的油菜花那样摇曳游子的心怀。樱花太过苍白娇气,郁金香太炫艳、太高傲,薰衣草太浓郁、太诱惑,油菜花浓淡相宜,风车前,垛田上,朴素又实在,如阳光洒满大地。
老家的饮食最难忘。身处异域,面对了几十年的牛扒、鹅肝、比萨、手抓饭……但彼此还是相敬如宾,难以亲近。外交国宴或是政要首脑家宴上的珍馐佳肴也难留下太深的印象。即使如法国的名菜“香草芝士煽蜗牛”,要跟我们兴化的炒青壳螺蛳相比,还差着几里路呢。记忆中的美食有撒哈拉沙漠腹地大户人家婚礼上披红挂绿的烤全羊,有黄昏云霞中阿尔卑斯山脚下小木屋的农家杂烩,有赤道非洲酋长款待贵客的蠕动着的毛毛虫……乡愁很多时候是具体的,除了对亲人的思念,更多的是对家乡美食的向往:拌千丝、狮子头、醉蟹、昂嗤鱼、米饼子……能在脑子里摆上满满一大桌。实在想馋了,跳起来冲一碗滚烫的神仙汤,讲究点儿,多放胡椒面。或是来了情绪,再挖一勺珍藏许久的螃蟹油,来一锅喷香的汪豆腐。
国外的节日五花八门,感恩节、平安夜、开斋节、独立日、嘉年华,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那终归是在过别人的节日,我们只充当着观礼嘉宾的角色。往往热闹之中忽然察觉的寂寞,强烈涌出的乡愁,让一切当地节日的气氛骤显浅薄平庸。
最引发乡思的是过年和过中秋。每到农历新年,我们驻外人员都到使馆吃年夜饭。每每在热闹的祝酒声中,我仿佛跨一步便回到家乡兴化的深深庭院,听到除夕夜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依稀看见家中书房祖先画像挂轴下,条桌供奉着各色果品,堂屋长案上红烛高照香烟缭绕,年幼的我正快乐而又安静地陪伴母亲念经守岁,长长的大年夜竟不觉得漫长……那种浓浓的年味,从未散去。
P103-10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