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土壤母质与成土因素、土壤肥力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形成与分类、土壤分布规律与中国土壤分布、中国土壤类型及土壤资源利用与管理。附录包含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形态要素的观察及土壤剖面的观察等土壤学基本技能知识。 本书可作为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烟草、草业、设施农业、茶学、气象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土地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环境保护、农林、土地管理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土壤资源 一、世界土壤资源概况 二、中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土壤在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二、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 第三节 土壤与土壤肥力 一、土壤 二、土壤肥力 第四节 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一、土壤学的起源 二、西欧土壤学派 三、俄国土壤学派 四、美国土壤学派 五、中国土壤学的发展 六、土壤学的学科分支 第五节 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一、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二、综合交叉研究 三、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结合 四、新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 土壤母质与成土因素 第一节 地球圈层与地壳化学元素组成 一、地球圈层 二、地壳的化学元素组成 第二节 地壳的矿物组成 一、矿物的概念及类型 二、原生矿物 三、次生矿物 第三节 地壳的岩石组成 一、岩石的概念及类型 二、岩浆岩 三、沉积岩 四、变质岩 五、三大类岩石的关系 第四节 岩石的风化 一、风化作用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三、风化阶段 第五节 土壤母质 一、土壤母质的概念 二、土壤母质的类型 第六节 土壤的形成因素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二、成土因素的作用 第二章 土壤肥力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颗粒分级 二、矿物质土壤颗粒的组成和性质 三、土壤质地 四、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的改良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含量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三、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 四、土壤腐殖质 五、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六、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中的作用及其调节 第三节 土壤生物 一、土壤生物类型 二、土壤微生物特性 三、土壤动物特性 四、土壤酶特性 第四节 土壤水分状况 一、土壤水分的基本知识 二、土壤水分类型与土壤含水量 三、土壤水的能量 四、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五、土壤水运动状况 六、土壤水分的调节 第五节 土壤空气状况 一、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 二、土壤气体交换 三、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调节 第六节 土壤热量状况 一、土壤热量来源 二、土壤的热学性质 三、土壤的热量平衡及热量状况 四、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调节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土壤胶体性质 一、土壤胶体概念及种类 二、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三、土壤胶体构造 四、土壤胶体的肥力性质 第二节 土壤酸碱性 一、土壤酸碱物质来源 二、土壤酸度 三、土壤碱度 四、土壤缓冲性 五、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六、土壤酸碱性调节 第三节 土壤氧化还原性 一、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二、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三、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调节 第四节 土壤孔性 一、土壤孔隙度 二、土壤孔隙类型 三、土壤孔隙评价 第五节 土壤结构 一、土壤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二、土壤结构的形成 三、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 四、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措施 第六节 土壤耕性和物理机械性 一、土壤耕性 二、土壤物理机械性 三、土壤耕性管理 第四章 土壤养分状况 第一节 土壤养分概述 一、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二、养分形态 第二节 土壤氮素 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和形态 二、土壤氮素的转化与土壤供氮能力 第三节 土壤磷素 一、土壤磷素的含量和形态 二、土壤磷素的转化与土壤供磷能力 第四节 土壤钾素 一、土壤钾素的含量和形态 二、土壤钾素的转化与土壤供钾能力 第五节 土壤中钙、镁和硫 一、土壤中的钙和镁 二、土壤中的硫 第六节 土壤微量元素 一、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形态 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转化与供给微量元素的能力 第七节 土壤养分状况的调节 途径 一、培肥土壤,增强土壤自调能力 二、根据作物需要,实行合理施肥 三、调节土壤营养的环境条件,提高土壤供肥力 第五章 土壤形成与分类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过程 一、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二、土壤主要发生过程 三、土壤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世界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二、世界土壤分类概况 三、土壤发生学分类 四、土壤诊断学分类 五、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土壤分类 一、分类概况 二、土壤发生学分类 三、土壤系统分类 第六章 土壤分布规律与中国土壤分布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