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总统牌马桶/马桶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齐一民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小的环球,硕大的马桶。产自超级强国——美国的总统牌马桶,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全球的马桶促销大战,引出一个令人捧腹喷饭、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传奇幽默故事。
本书以马桶为道具,凭借神奇的想象和大胆的构思,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勾勒了一幅涉及商业、人文、经济方方面面的全景式历史画卷,是一幕包罗万象的世纪末大型人间喜剧,亦是一本场景式、喜剧式、图文并茂的市场营销学教科书。
作者简介
齐一民,笔名齐天大,1962年生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共管理硕士,2013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中国国家公司驻日本商务代表、北美跨国公司亚洲市场经理、外企首席代表、建材公司CE0等。目前,任北京语言大学客座讲师。2012年初,齐天大作为中国大陆作家被邀请参加“隽文不朽——澳门第一届文学节”。已出版《妈妈的舌头》《永别了外企》《自由之家逸事》《谁出卖的西湖》和“马桶三部曲”系列等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美国总统牌马桶》等已被译成英文并用Jimmy 01的笔名在海外出版。
目录
第一部 裘八与马同斯顿
一、要想发财学谁?
二、90年代,人人想发
三、举人后代怎么骂人
四、老面难发
五、他口音变了
六、“向我开炮!”
七、“死亡永远不属于四非大院!”
八、上天入地找商机
九、裘八失踪了
十、“就做马桶!”
十一、人人坐马桶
十二、挣老外的钱!
十三、不愧是进口马桶!
十四、马桶还这么香啊!
十五、研究马桶的博士
十六、“我卖马桶!”
十七、“就做美国‘总统’!”
十八、两千美元一个马桶?
十九、这个马桶是冒牌货?
二十、导演的误导
二十一、买臭豆腐开发票
二十二、他长得也像马桶
二十三、洋人又进院了
二十四、凭你这马桶我们能发吗?
二十五、王府内传授的天机
二十六、王爷走后
第二部 穆闺英
一、公厕里的愤怒
二、假孕妇
三、大国还是大锅
四、八个贾经理
五、“太平涧”内的过堂
六、小人统治下的阳委
七、都疯了!
八、大事不好了!
九、他是个女的?!
十、“2888美元一套!”
十一、他要蹲坑
十二、“总统”在中国生孩子啦!
十三、真假总统
十四、“总统”空降师
十五、暗藏的千军万马
第三部 打升级
一、警察叔叔特想发火
二、四个轱辘的吉普
三、去拉萨考察拉撒
四、卡桑德拉大桥没塌
五、地球绝对是圆的!
六、风能将飞机吹回北京?
七、数数出了多少根“羊毛”
八、广东还有大汉?
九、贾包公
十、“补?”
十一、是卖臭鸡蛋的还是搞民意调查的?
十二、用钱毙了他!
十三、阳光下的黑市
十四、奇怪的绿色纸张
十五、他们非要买次品
十六、总挨刀挨枪的电影明星
十七、裤裆下多出来了一条腿
十八、因为他有大小王
十九、下夹子的人
二十、“总统”也太长寿了
二十一、“这正是传销!”
二十二、开会后遗症
二十三、在高跷上翻跟头的娘
二十四、谁卖朋友?
二十五、鼠疫爆发了
二十六、“冲啊!”
二十七、裘八轰动了整个男厕!
二十八、策划大师
二十九、百天大计
三十、他要打老K了
第四部 蜜丝屎小姐
一、专吃甜食的老鼠
二、1299.99美元一套
三、1美分的价值
四、“就是我们那个美国?”
五、Made in China的美国心
六、真够你喝一壶的
七、“国会”与“人权”马桶
八、兵不厌诈之计
九、对!她是女的!
十、“山姆大婶”
十一、水漂形脸
十二、“就叫我‘蜜丝屎’好了!”
十三、嫁不出去的马桶女皇
十四、她换上了泳装!
十五、什么是“噱头”?
十六、“这就是噱头!”
十七、他白升了人家的国旗
十八、史克郎公司的车
十九、“裘总!裘总!”
二十、“现代猪八戒”的神力
二十一、被猫崇拜的名人
二十二、大借秋风
二十三、800%的税!
二十四、“这是一级国家机密!”
二十五、为中国人造马桶去!
二十六、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二十七、小喇叭广播完了
二十八、牛皮还上什么税?
二十九、“您这是干嘛?”
三十、在“可能”和“不可能”之间
第五部 万噩株式会社
一、一个比美国还牛厌的国家?
二、他冲到了太阳旗下
三、他骂着了真正的太君
四、惨不忍睹的沦陷
五、“日本人来了!”
六、让他们背叛“总统”?
七、又出一个马桶博士
八、妇人的舌头
九、“咱俩穿都嫌肥!”
十、“用美人计!”
十一、你是美人?
十二、令人不安的友好
十三、原来是这样!
十四、“使出你的‘淫’术来!”
十五、她摸着了老虎屁股
十六、Toilet,Toilet,Toilet!
十七、“马桶,马桶,马桶!”
十八、酒肉的肉搏
十九、18K金马桶
二十、欲擒故纵
二十一、1945!
二十二、万噩的下场
尾声 “未来”是谁的?
何乐辉对话齐一民——关于《总统牌马桶》
序言
永远的马桶——“马桶
三部曲”自序

人在还没进化到人类
之前便开始排泄了,但那
时并没有马桶。
马桶的出现使人类一
下子就显得——特别文明
了。
是马桶成就、成全了
人类。
人类的排泄是广义的
排泄:
排泄粪便、排泄怨气
、排泄不满、排泄流毒、
排泄喜悦。
以上所有这些都需要
有像样的、合适的、以马
桶为象征的各种排泄渠道

这个星球离开了马桶
、离开了排泄渠道,就将
是一个一塌糊涂的、不可
思议的、不干不净的、不
卫生的星球,尤其是在人
类已经习惯了住在几十层
甚至上百层的高楼之后。
没有马桶的纽约世贸
中心和上海金茂大厦将是
所有人都从几百米高空向
下倾泻粪便的、不文明的
中心和大厦,那将很难进
行什么国际间的文明贸易

几百米的金茂大厦绝
不可能建立在手涮马桶的
基础之上。又不是在狭窄
的弄堂。
马桶使人爬高了;
马桶使人类身心解脱
了;
马桶使人类显出人性
了;
马桶使人类在行为上
现代化了。
马桶使人类能够在可
以干净地处理被视为最肮
脏的粪便(但不包括狗的
视角)的高空中,看上去
真的那么像君子和贵妇了

因此马桶真的很伟大

因此马桶真的很帮忙

因此马桶真的很可爱

因此马桶真的很酷毙

因此马桶真的很帅呆

因此马桶真的有大用
途;
因此马桶真的那么成
功地将人类推向了物质和
精神的双重文明。
马桶万岁!
人类的文明万岁!
文明的人类确确实实
离不开马桶。

如今在地球上生活着
数十亿人。我们可将他们
分为穷人和富人;我们可
将他们分为白人和黑人;
我们可将他们分为男人和
女人;我们可将他们分为
好人和坏人、统治人的人
和被人统治的人,以及是
人和不是人的人……
同样,我们亦可将这
七十多亿人分为拥有马桶
的人和不拥有马桶的人,
分为坐过马桶的人和没坐
过马桶的人,分为先坐马
桶的人和后坐马桶的人…


中国人比西方人晚坐
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马
桶。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
中国人,不幸地(或者幸
运地)先后不约而同地坐
到西方人发明的抽水马桶
上去了。
这进程是晚了还是早
了,是该坐上去还是不该
坐上去,是坐对了还是坐
错了……那都是有关中西
文明对比的深刻问题,对
此本书的作者无权发表奏
刍议,但是,本人试用近
70万字的“马桶三部曲”,
来捍卫马桶给人类带来的
文明的尊严,来排除对马
桶的文明意义的来自不同
方位的质疑,来发泄对那
些既坐着马桶排泄不可告
人的臭大粪,又鄙疑马桶
地位的伪君子们的不满,
因为本人知道“马桶三部
曲”的绝大多数读者在读
完本书的一天之内,都必
然会用使用抽水马桶的方
式来表现他们的文明气质
,都必然会大便小便,否
则不是死了,就是有便秘
问题。
包括本人在内的全体
人类的共同虚伪就在于明
明人人都满腹粪便,却都
希求浑身香气四散。

抽水马桶是人类的一
个伟大发明。
马桶的出现是人类文
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小
的飞跃,人类文明步履的
艰难因马桶的出现而出现
了转机,马桶使全人类提
高了做人的境界,因此,
促进马桶事业的普及和发
展壮大既是全人类都需要
前赴后继履行的使命,也
是想干干净净活下去的本
人的天职。

中国需要更多的马桶
,中国需要全国普及抽水
马桶,中国更需要疏通、
理顺各种排泄、排解的渠
道。
因为那会使我们内外
干净。
在更新型的洁具被发
明之前,在水资源还未彻
底枯竭之前,使全中国的
十几亿人都能舒舒服服地
坐在物美价廉的抽水马桶
上排泄,都能至少在行为
上干干净净地做人,应该
是21世纪中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

马桶永远,
所以要永远歌颂马桶

人类的文明永远,
所以要永远歌颂人类
的文明。
为马桶和文明而同声
歌唱吧!
齐天大
2000年11月22日于梅
地亚中心
导语
这是“马桶三部曲”系列小说之一。
由于作者声称这是他本人“亲历”,于是看似荒诞的想象故事,又增添了某种现实感。但由于作品的确存在着大胆想象和虚构的成分,所以大可不必对号入座。然而我们又不由想到,在市场愈益支配着人们生活的今天,虚构与现实仅仅是一步之遥。
精彩页
第一部 裘八与马同斯顿
一、要想发财学谁?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京城里又多了一个百万富翁,又多了一个公司老板,又多了一个被称为“老总”的人,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老裘,裘先生,裘总。
裘总的经历之所以值得编成故事不仅是因为裘总身价百万,从财富来讲他只不过是中国百万富翁中的百分之一而已;本文的用意是将裘总的发迹之道传授给想要发迹却难寻发迹之道,或虽发迹却无法成大气候的人们,希望能借此达到点石成金的目的,不仅使裘总这样的极少数人先富起来,而且能使全国的百姓都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可见笔者用心良苦,可见笔者心地善良;
可见裘总故事的意义深远,可见裘总在本文中的经历不凡。
在此,笔者不妨套用一句广告模式的语言:
90年代要想成才、要想发财,看谁、学谁?
裘总!
二、90年代,人人想发
老裘其实不老,两年前他才38岁。
老裘是裘伯父和裘伯母的第八个孩子,上有四哥三姐,所以小名“裘八”。
裘家自建国初期便住在京城南河沿边的一座名为“四非”的大院里,院里除了裘家外还杂居着107户人家,是一个标准的由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北京人组成的院落。
裘家在“四非”大院中一直是令左邻右舍既嫉妒又羡慕的一户人家,这不仅是因为裘家的祖上曾是在某朝某代出过举人的书香世家,也不仅因为裘伯父和裘伯母是随军人城的青年干部,在新中国的政府中身居显职,而且因为裘家的后代们几十年来一直前赴后继跟着时代潮流前进,既为裘家增了光,也为“四非”大院露了脸。
50年代,人人想多生孩子。
50年代初,老人家刚刚发出了“人多好办事”的号召,裘家的老四、老五,一直到裘八便相继问世,一下便把旁边的“向阳”和“朝阳”两院的最高纪录“荣七”“荣八”给平了,“四非”大院的男女老少无不欢呼雀跃,争相抱着裘八、亲着裘八,院内的气氛如同耶稣降临一般喜气。
60年代,人人想贴大字报。
60年代,“文革”的序幕刚刚拉开,裘八的大哥和二姐、三姐便在“四非”院内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批判的不是别人,正是裘家在某朝某代当举人的那位先人。一时院内人人奔走相告,群情激昂,而左右两个邻院的类似的大字报一直到一年之后才迟迟贴出,令他们在“文革”期间见了“四非”的人便低头不语。裘氏兄妹真是给“四非”人挣足了面子。
70年代初,人人要下乡。
70年代初,裘家的老五报名赴北大荒参加建设兵团,一去就是五年。
70年代中,人人想参军。
70年代中,老裘的三哥又应征入伍,带着大红花,被簇拥着走出了大院。
70年代末,人人想上大学。
70年代末,高考刚一恢复,老裘的三哥、三姐和四哥便一举
考中三个名校,院内的人见面就说是裘家那位举人老爷显灵了,一下出了三个状元。
80年代,人人想出国。
80年代,裘家又出了两件喜事,一是老裘的二姐夫和三姐夫出洋留学了,一个去了西洋,一个去了东洋;二是老裘的三哥、三姐和四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两个做了博士,一个当了硕士。那几年正赶上社会上尊重知识,裘家土洋学者人才济济,令“四非”院里的人不敢不恭,不得不敬。
80年代末真是裘家的鼎盛时代,“四非”大院的荣光时代,裘家父母因后代而得福,“四非”大院因裘家而荣耀。然而时光一进人90年代,裘家和“四非”大院顶上那耀眼的光环就骤然间黯然失色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一个大家前所未能预料的现实:时代变了。
90年代,人人想发。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