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院宇重楼/晋商五百年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明清晋商在积累了巨额财富后,受“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所驱使,他们大都选择回乡置地,营建私宅。因此,一座座气势崔嵬、布局精巧的晋商大院呈现在世人而前,不仅向人们展现了山西明清建筑之美,也为人们讲述了晋商过往的荣耀,而其中蕴含的晋商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值得人们思考。
本书从建筑的全新视角,阐释了晋商在发家致富后,在家乡盖造深宅大院的心理背景、时代因素以及建造的讲究、地理环境、居住房间的分配、后来的屡次重修等等,并以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申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院为例,具体介绍了每个大院不同的建筑文化、雕饰文化等,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强调保护大院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光宗耀祖 返乡建宅
第一节 历尽艰辛 不忘故乡
第二节 乡土情结 由来已久
第二章 晋商遗韵文化大院
第一节 等级思想 根深蒂固
第二节 五行风水 寄寓吉祥
第三节 方言谐音 民俗奇葩
第三章 巧夺天工艺术瑰宝
第一节 空间布局 多变复杂
第二节 室内装饰 美轮美奂
第三节 家具陈设 点睛之笔
一、陈设
二、家具
第四节 传承保护 造福子孙
第四章 大院拾遗 精华采撷
第一节 申家大院 晋商先河
一、潞商之后 方有晋商
二、盐铁申家 潞商典范
第二节 常家庄园 儒商风范
一、严谨持家 亦商亦儒
二、门楼知稼 鬼斧造园
第三节 曹家大院 富可敌国
一、丛楼耸翠 垣宇蔽天
二、奇珍异宝 琳琅满目
第四节 王家大院 民间故宫
一、选址布局 尽显王范
二、融南北风 博天下长
第五节 渠家大院 晋商博览
一、以水为源 以木为本
二、砖雕艺术 独树一帜
第六节 乔家大院 民俗瑰宝
一、古雅之风 雄浑之美
二、山西民俗 尽在其中
启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三晋大地是孕育中华民
族的热土。距今180余万年
前,山西□河西侯度出现了
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
的人类。许家窑、丁村、峙
峪、北撖……山西几乎保留
了旧、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
的所有遗存。从那时起,山
西曾一度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隋代,雄踞太原的李渊
成为天朝大国新的主宰,太
原也因此成为大唐帝国的北
都。唐代的三晋是一个文化
昌达、名人辈出的地方,王
维、柳宗元、狄仁杰、河东
裴氏……一个个镌刻在青史
上的名字,推动着唐代文化
登峰造极。当鼎盛的铅华在
四起的狼烟中悄然褪尽,宋
太宗的铁骑踏过黄河,刘汉
王朝灰飞烟灭之后,连年的
战火、无休止的争斗,李唐
盛极一时的河东文化似乎真
的随着太原城那场人为的大
火飘零没落了。
有人说,唐代以后的山
西乏善可陈,科考不利、文
化名人匮乏,山西的文化凋
落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
在时代变革、文化演进的浪
潮中,山西扬弃旧腐、推陈
出新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
的文化变迁方式。17世纪以
降,在风云诡谲的世界形势
中,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国家
兴衰至为重要的因素。当西
方凭借坚船利炮不断开拓世
界市场、中国依然沉浸在义
利之辩中无法自拔时,被梁
启超先生“常以自夸于世界
人之前”的那些“胡服辫发”
的山西商人又一次成为引领
时代潮流的群体……时任德
国柏林大学校长的李希霍芬
男爵曾评价说,山西人“具
有卓越的商才和大企业精神
,有无比优越的计算智能,
有发达的数字意识和金融才
华”,因此“中国人好比犹太
人,而山西人更像犹太人”

晋商从默默无闻的引车
卖浆者逐渐发展成为“非数
十万不称富”的豪商巨贾,
纵横捭阖五百余载,足迹遍
及大江南北。他们凭着敢为
天下先的精神,利用国家政
策,抓住历史机遇。他们栉
风沐雨,远渡重洋,北至西
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南抵
香港、加尔各答,东到神户
、大阪、横滨、仁川,西涉
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业
务涉及盐、茶、粮食、布匹
、典当、票号等诸多行业,
以独具特色的经商理念与经
营艺术,创造了一个个令世
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我们山
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同仁曾
循着晋商的足迹赴东瀛,到
欧美,北上恰克图、海参崴
收集相关史料。大家无不为
昔日晋商“劈开万顷波涛,
踏破千里荒漠”的那种艰苦
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
服。尽管晋商在清末战乱中
逐步走向衰败,商业和金融
业态的转变使之无法承担起
信用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庞大
交易费用,但他们并没有化
作历史的尘埃随风飘逝,其
遗留下来的丰富的物质和精
神遗产,至今依然影响着我
们。
站在平遥、太谷、祁县
等古老县城的街道,放眼望
去,掩映在夕阳余晖中的是
一座座明清晋商的豪宅大院
、孕育着郁郁生机的老街,
还有那商号店铺的门帘随着
进进出出的人们不停地摆动
,像少女头饰上随风摇曳的
流苏。熙攘而恬静,喧嚣而
自然,建筑和人交相融合,
很容易让人产生时间上的错
觉。思绪的穿越,把我们带
回到清代,街面上此起彼伏
的吆喝声、票号柜台上眼镜
戴在鼻尖上的掌柜、镶满铁
钉的大门、被缰绳磨得发亮
的花岗石拴马桩……使我们
抑制不住钩沉旧事的冲动。
每处遗存都有着自己的
故事,每件古物都有着鲜为
人知的传说。发现故事讲给
世人听,是三晋学人义不容
辞的责任。因此,我们会集
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以及
经济、历史、教育、体育等
学科从事晋商研究的多位学
者,捃摭多年研究成果,从
晋商盐帮、茶商、典当、票
号、镖局、会馆、家族、大
院、教育,以及走西口、粮
油故道、保晋公司等入手,
通过点滴历史事件,深入浅
出,图文并茂,向读者展示
明清晋商的不同侧面,以期
雅俗共赏,弘扬中国传统商
业文化。
于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
导语
全书从建筑的全新视角,阐释了晋商在发家致富后,在家乡盖造深宅大院的心理背景、时代因素,以及建造的讲究、地理环境、居住房间的分配等内容,展现山西的建筑之美,讲述晋商过往的荣耀,其中蕴含着晋商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并以有代表性的晋商大院为例,深入挖掘不同大院的建筑特色和民俗文化,说明保护大院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后记
明清晋商在中国商业舞
台上活跃的时间之长、影响
之大,是空前的。然而历史
的车轮无情地碾过那段令人
激奋和无奈的岁月,只留下
斑驳的记忆和深深的叹息。
如何重拾昔日辉煌、重振晋
人精神,如何改变百年封闭
思想、形成晋人与时俱进的
理念,如何挖掘历史文化遗
产、实现文化强省,如何改
变外界对山西的偏见、重塑
山西的时代形象,成为当代
有识之士急于破解的难题。
在国家日益重视文化对
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背景
下,正值山西省省委、省政
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
良好历史机遇,2008年初
夏,时任山西教育出版社社
长的荆作栋以敏锐的市场把
握和独特的文化视角,结合
晋商出版物的现状,将晋商
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作为出版
工作的一个切入点,提出做
一套能全面展示晋商文化图
书的出版思路;山西大学晋
商学研究所近二十年来一直
致力于晋商研究,曾先后出
版相关专著十余部,发表相
关论文二百余篇。鉴于此,
张沛泓、杨文两位编辑在多
方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最终确定与山西大学晋商
学研究所合作,以《晋商五
百年》丛书的形式,将近年
来晋商在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行整合,以通俗和生动的
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广大
读者。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
所在深入思考和集思广益之
后,决定全力以赴做好这套
书。相信这必将有力地推动
晋商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更
好地满足文化市场发展的需
求。
随着晋商研究的深入,
晋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已经初具规模,其研究的外
延亦不断扩大。《晋商五百
年》丛书主要从经营行业(
盐商、典商、票商、茶商、
粮商等)、会馆、家族、教
育、公司、建筑、经营、镖
局、走西口等方面,对晋商
现象进行概括性描述,基本
可以反映出明清晋商的全貌
。在本丛书的各分册中,对
晋商饮食起居、书法戏曲、
官商关系、社会公益以及特
有的商业习俗等也都有所涉
及。
《晋商五百年》丛书十
四册的编写历经五年有余,
经过出版社同志们的辛勤劳
动和各分册作者的共同努力
,终于可以付梓出版了。丛
书作者为山西大学晋商学研
究所、历史文化学院、经济
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和体
育学院研究晋商学的老师和
研究生,他们分别从自己研
究的领域和视角对晋商现象
进行了介绍。在五年多的编
撰过程中,出版社编辑和作
者两方多次探讨,反复修改
,几易其稿,达成共识;特
别是在丛书整体的文字表达
上,尽量使用通俗的描述语
言,并配以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涉及范围广的“延伸
阅读”,让各册内容更加丰
满,知识涵盖面更加广泛。
在此,对各位著作者的辛苦
工作表示敬意。
山西教育出版社编审委
主任张沛泓、项目部主任杨
文在本丛书的论证、策划、
立项、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并在成书的过程中积
极推动,在此对她们的敬业
精神表示钦佩。各册责任编
辑为使图书更加美观形象、
内容更加生动丰富,通过各
种渠道搜集和拍摄了大量图
片,下了很大功夫,也付出
了很多心血。山西教育出版
社美术编辑刘志斌在丛书的
装帧设计、正文图片的统筹
和编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此对山西教育出版社相
关领导和编辑们的敬业精神
和辛苦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
和衷心的感谢。
在本丛书的编写过程中
,我们参考了大量学界前辈
和研究同仁的研究成果,但
囿于体例和篇幅限制,不能
全部一一标列,在此对各位
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深深
的歉意。由于本丛书有的分
册是师生合作编撰,其中在
结构安排、行文内容等方面
还有一些尚需斟酌之处,恳
请各位读者指正和谅解。
刘成虎
于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
书评(媒体评论)
康熙皇帝说:“今朕行历
吴越州都,察其市肆贸迁多
系晋省之人,而土著者盖寡
。”
——《清实录》康期二
十八年二月乙卯条
山西巡抚刘于义上奏说
:“山右积习,重利之念,
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
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
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
书应试。”雍正帝在其奏疏
上“朱批”:“山右大约商贾
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
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
读书。朕所悉知。”
——《雍正朱批途旨》,
第四十七册,雍正二年五月
十二日朱批
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
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
辞以对,独至有历史、有基
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
,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
前。
——梁启超《在山西票商
欢迎会演说词》,1912年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
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王士性《广志绎》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
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谢肇淛《五杂俎》
山右巨商,所立票号,
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
最著。
——《清朝文献通考》,
卷十八
精彩页
明嘉靖朝内阁大学士张四维出生于山西盐商世家,为蒲州豪贾,他的父亲张允龄是明代晋商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之一。张四维在其文集《条麓堂集》中曾深有感触地谈到其父早年创业的艰苦经历:“吾蒲介在河曲,土陋而民伙,田不能一援,缘而取给于商,计春挟轻资牵车走四方者,十室九空。”张允龄早年丧父,年幼时即开始掌理家政。生活的艰辛迫使他不得不在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商旅生涯。他西度皋兰、浩璺(今青海省海东市),贩货张掖、酒泉,数年又南至淮、泗,渡江入吴,遂溯江汉西上菱峡,往来于楚、蜀间,足迹半天下,换来万贯家资。
张四维的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它不仅谈到了晋商最初的经商动机,而且还向我们透露出晋商在当时是怎样做生意的。“挟轻资牵车走四方”,记录了当时晋商开创事业时的艰辛。山西没有多余的粮食,但与山西隔河相望的河南和山西东南的山东,却都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地区。于是,山西人开始推着小车、担着担子,将中原、江南的粮食运往中国的北部边镇。在这种贸易中,不利的自然条件、人口压力都开始转化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山高水长,转输困顿,在认准了目标的山西商人面前已变得无足轻重,而剩余的农业人口,又恰恰是在传统社会中从事长途运输所必需的条件。
这是晋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并不容易。他们推着木轱辘小车,载着沉重的粮食和盐,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行路之人不但要忍受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难,还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了思乡之苦。有“走向富裕”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从始至终山西人都走得那么不可动摇,这一走竟然持续了四五百年的时间。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历史上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计困难。穷困和灾难,促使山西人必须走出去,而山西又地处农耕文明的中原地区与游牧文化的塞北边境的过渡地带,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山西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和维系生存的广阔空间。就这样,当年的山西商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翻山越岭,穿过道道关口,越过茫茫荒原,开始了走西口的漫长跋涉,构筑了五百年之久的辉煌商业帝国,也改写了明清时期中国商业的历史。
纵然当年的晋商迫于生计弃农从商,但他们目光远大,团结进取,诚信为本,以义从商,甚至崇奉“学而优则贾”,成为他们称雄商界的立身之本。然而,晋商毕竟是封建商人,他们生活在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无法摆脱的封建思想窠臼,“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了晋商的发展。他们墨守成规,在发迹之后把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在明代已屡见不鲜。入清后,晋商购置土地、修建豪宅者更是普遍。
“那儿(山西)土地瘠薄,人们被迫出外谋生,渐渐积了些财富。但他们仍旧逃脱不了封建农业社会的羁绊,无论是族训还是行规,都禁止他们携带家眷,又禁止他们在外面纳妾。于是积蓄的财富大量流回故土,可买的薄田又不多,只好起造住宅。它们围着高高的死墙,外表森严可怖,内部却精雕细刻,流露出炫耀的拜金主义审美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在谈到晋商大院时的如是说法,基本道出了山西商人们修筑深宅大院的心理原因。
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换的要冲,加之晋中南地狭人稠,外出经商谋生自然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勤俭、诚信、团结的作风,严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一步步将晋商的事业推向高峰。晋商极少举家迁徙,往往一人在外苦心经营,留家眷在原籍,讲究的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于是便有了如此之多奇迹般的大院。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