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视觉人类学论坛”是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委会主办的定期论坛,汇集了影视、视觉人类学领域的代表性论文与田野报告,在国内学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书是第四届视觉人类学论坛的论文精选集,汇集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或应用情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作者简介 朱靖江,男,1972年出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副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理论与方法、跨文化电影研究。著译有《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影像中的正义》、《滇缅公路》等,专长于视觉人类学与世界文化研究。 目录 上篇 生活世界影视人类学理论 民族志电影的内涵和外延 人类学“观察电影”的发展及理论建构 纪录片:地方与地方性再阐释 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叙事表达机制探微 梅里安·库珀和舍得萨克三部曲新论——作为人类学电影的《青草》《象》和《金刚》 社会纪录片的影像行动主义表征——以《延绳钓》为例 作为视觉文化表征的仪式空间——以腾冲古永傈僳人为例 四部藏地影片的人类学分析 作为行动者的摄影机:影视人类学的后现代转向 下篇 在野与守望:以影视人类学视角反思少数民族影视创作 新形态与新探索——“民族志动画”中的虚构影像、意义呈现与文化书写一 影视人类学的第一次转向——斯宾塞对澳大利亚中部原住民的电影拍摄及其影响 “他者”视阈下中国民俗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及思考 丝绸之路影像:“一带一路”背景下媒介景观的建构 影音新技术视域下民族志电影的认同研究 影像的诗意表达——纪录电影《桑洼》导演阐述 影视人类学成果评价体系的理论构想和方案设计 让民族志电影成为个体—家庭—社区系列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