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从刑民一体化理论视角,以《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现行法为依据,对个人信息所蕴含的法益属性及多元层次予以界定和阐释。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统一的价值理念指引下,合理界分侵犯个人信息行为刑法规制的范围与限度,构建刑民(行)规范衔接协调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书针对敏感个人信息、个人生物信息、个人信用信息、APP个人信息等不同类型个人信息的一体化刑法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我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相关罪名及刑事责任认定进行个罪研究,为司法机关定罪量刑提供实际参考。 目录 目录: 序论 第一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民一体化理念 第二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民一体化模式 第三章 个人信息去识别化的入罪与出罪 第四章 信息数据与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第五章 敏感个人信息的刑民一体化保护 第六章 个人生物信息的刑民一体化保护 第七章 个人信用信息的刑民一体化保护 第八章 个人疫情信息的刑民一体化保护 第九章 APP个人信息的刑民一体化保护 第十章 商用密码信息的刑民一体化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立足于刑民一体化和法秩序统一性的理论视角,通过考察和梳理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及国内外法律规制状况,剖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司法方面的不足,探讨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范围与限度,形成内外部衔接协调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体系。作者结合当前信息化社会环境及近几年的时事新闻热点展开论述,理论与实例相互贯通,兼具学术的前沿性与社会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