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谢林的“神话哲学”是他在哲学史上的又一个纯粹创新,也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部分内容里,谢林以“人类原初意识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分析并讨论这个原初意识在全部古代神话里的表现及其同异之处,尤其是其中的承继关系和演进过程,一方面揭示出人类意识的永恒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呈现出一个将所有古代文明囊括进来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进程。因此,谢林的神话哲学既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识的“逻辑学”,也可以说是一部以神话为例而展示出来的“精神现象学”。 谢林的神话哲学由两部《导论》和《神话哲学》(上下卷)组成。本书是其第一导论,即《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另一部是《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在这部《历史批判导论》里,谢林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的过程,亦即通过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比如把神话理解为纯粹的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饰等等),表明神话本身已经是一种哲学思维,但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民族的自觉的发明,而是人类原初意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运动在不同民族的意识中的反映。 在这个批判的历史考察中,谢林对于相关观点的批评以及他自己正面阐发的观点都展示出极为生动和深刻的面貌。因此,这部《历史批判导论》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看作一部阐发谢林“神话观”的独立著作,其中的各种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明的现象和本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谢林(F.W.J.Schelling,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先验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论人类自由的本质》《神话哲学》《天启哲学》等。 目录 中文版“谢林著作集”说明 译者序 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1842) 人名索引 主要译名对照 序言 谢林自1827年重返慕尼 黑大学的讲坛,直到1846 年在柏林大学结束自己的教 学生涯,这段时间主要讲授 的都是他的神话哲学和启示 哲学;尤其在柏林时期,神 话哲学更是其课堂讲授的绝 对核心内容。①相关手稿被 收入经典版《谢林全集》第 11和12卷,这部分内容也 是我们的中文版《谢林著作 集》“神话哲学”部分所依据 的底本。具体说来,中文版 谢林《神话哲学》分为四卷 :首先是两卷导论,即《神 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和 《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 其次是神话哲学的主体,而 这部分内容由于篇幅巨大, 将分为上下两卷分别出版。 这里我们首先推出的是 第一卷亦即《神话哲学之历 史批判导论》。因为余下的 几卷仍处于翻译进程中,所 以这篇序言主要是对本卷的 一个导读,以帮助读者较为 便捷地掌握本卷的核心内容 。至于对谢林的神话哲学的 一个完整的批判阐述,还需 要等待整体的翻译完成之后 才能提供给读者。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虽 然当代的神话研究已经普遍 承认谢林在本领域的重要功 绩①,但对于他的具体的神 话哲学思想仍然缺乏深入的 探讨。无疑,“神 话”(Mythos,Mythologie )从始至终是谢林关注的核 心问题之一。他早在18岁时 就撰写了《论远古世界的神 话、历史传说和哲学论题》 ,并且直到去世的前一天还 在修改《神话哲学之哲学导 论》。在数十年的时间里, 无论是早期所谓的《德国唯 心论的最早体系纲领》②和 自然哲学,还是中期的先验 唯心论和同一性哲学,乃至 后期的世界时代哲学、神话 哲学和启示哲学,都赋予神 话以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而且这个趋势愈到后面愈 加明显。这个鲜明的特征使 得谢林哲学具有一种独特的 诗意魅力,同时也为其招致 “神秘主义”“宗教信仰”“非 理性主义”等批评意见。但 正如我们在别的地方反复指 出的③,这些批评意见只不 过是出于对谢林哲学的无知 ,然后以讹传讹而已。事实 上,谢林终其一生都在明确 而坚定地捍卫哲学和理性的 至高无上的地位,只不过他 所追求的不是抽象而偏狭的 哲学,而是力图把人类所有 重要的精神现象——神话自 然也不例外——包揽进他的 哲学,以成就一种真正意义 上的大全一体哲学。 正因如此,谢林不可能 像黑格尔那样轻率地把神话 当作幼稚的思想而从哲学里 排除出去。①另一方面,他 也拒绝像很多学者那样,随 心所欲地鼓吹神话的“深刻 意蕴”,实则只是把后人乃 至当代人的各种观念强行灌 输到神话里面。毋宁说,他 所追求的是一门新的科学, 亦即“神话哲 学”(Philosophie der Mychologie),这门科学不 是像古典学和历史学那样去 查明神话的具体事实并给出 一些偶然的解释,而是超越 神话的“存在”,去探寻神话 的“本性或本质”(XI,5) ②,而这项工作必然又联系 到对于神话的“起源”的追问 。 …… 正因如此,当最初的独 一神自身发生大分化,这个 “潜能升级”必定也反映在原 初意识里,而原初意识在发 生大分化的同时也离开上帝 ,转向自身,成为现实的意 识或自我意识,至于大分化 或潜能升级运动,则是以朦 胧模糊的形式保存在其中, 转变为以相继式多神论为基 本结构的神话。原初意识转 变为神话意识(在迄今展现 出的更精确的意义上,应当 叫作“神谱意识”),而神话 意识不是别的,毋宁就是哲 学意识的前身,因为二者的 基本结构是完全一致的,都 是由原初意识的对象的基本 结构所决定的。推而言之, 自然界和精神世界也遵循着 同样的基本结构。比如谢林 明确指出:“人在神话过程 中所面对的根本不是事物, 而是一些在意识自身的内核 里面崛起并且推动着意识的 力量。……过程的内容不是 一些仅仅位于观念中的潜能 阶次,而是潜能阶次本身— —它们不但创造了意识,而 且创造了自然界(因为意识 仅仅是自然界的终点),因 此同样是一些现实的力量。 ”(XI,207)这就是神话的 “普遍的意义”,即“那个仅 仅以特殊的方式在神话中不 断重复着的过程乃是一个普 遍的、绝对的过程。”(XI ,215-216)所以,那种在 神话中呈现出这个绝对过程 的科学就是“神话哲学”,相 应地,那种在启示宗教中把 这个过程呈现出来的科学也 就是“启示哲学”。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谢 林后期的神话哲学(乃至启 示哲学)的最终目标仍然是 遵循“自我意识的推进史”这 一线索去建立他一直以来宣 扬的“大全一体”(All- Einheit)学说,因此他既不 会放弃自然哲学(虽然这部 分内容在后期哲学里已经很 少提及),也不会放弃艺术 哲学、哲学史等其他精神领 域,而是要将它们完全包揽 在自身之内。在谢林的这个 宏大体系构想里,神话问题 始终是一块试金石,以验证 他的哲学体系能否真正圆融 地建立起来。而正如我们看 到的,谢林在经过漫长的思 考和尝试之后,终于以科学 的亦即历史批判的方式,通 过探寻神话的本质和起源, 不但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神话 观,而且为他的哲学体系结 构提出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 范例。 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