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模式中,祖辈家长深度参与孙辈宝宝的抚养。令人遗憾的是,研究发现,在大约70%左右的家庭,隔代抚养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祖辈抚养的宝宝,得肥胖症的比例明显偏高。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隔代家长大多是凭经验育孙,对科学育孙新理念不甚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育孙新理念和相关的实践方法,希望能对祖辈家长有所启示。 本书聚焦宝宝0~1岁的抚养。因为这是宝宝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的关键期,是大脑飞速发育的“窗口期”,也是身体“智慧之根”的构建期。“百年树人”,0~1岁是“百年”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栽培期。 随时关注宝宝“日新月异”的变化极其重要。本书按月提示了宝宝五大能力的发展和自测,以及相应的100多个游戏例子。最后,分析了祖辈家长在育孙中,可能会感到困惑的12个问题。 作者简介 蒋爱珠,年轻时因“文革”失学但始终坚持自学。先函授学习中文本科,后自学英语、数学,再攻读工商管理,于1995年获得MBA硕士学位。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深感情绪管理对于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是多么的重要。2004年开始关注和学习情绪管理问题,著有《面由心生》一书,201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步入耳顺之年以后,对如何养育孙辈宝宝的课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参加了少儿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并于2015年获得全国应用心理学会颁发的少儿心理咨询师证书。近年来,在参与抚养孙辈宝宝的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有了很多感悟。现将相关书籍文献要点和自己的育孙体会整理成书,供读者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特色的隔代教养,科学的育孙理念 01 特色的隔代教养 育孙之路,现状困惑 隔代教养古今中外皆有 现状、困惑和效果 提高效果,扬长避短 八种有利因素 八种不利因素 避免五个问题 02 科学的育孙新理念 自带气质,性格可塑 新生儿不是“白纸一张” “抚养容易型”宝宝与奶奶 “抚养困难型”宝宝与奶奶 “发展缓慢型”宝宝与奶奶 “混合型”宝宝与奶奶 情绪底色,从小要打 宝宝是个情绪“小画家” 宝宝的情绪发展可丰富有趣呢 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 重视宝宝的“皮肤饥饿” “静止脸”会让宝宝崩溃 培养好情绪需要的条件 抓敏感期,事半功倍 什么是敏感期 宝宝的九个敏感期 感统能力,智慧之根 什么是感觉统合能力 为什么容易被忽视 五种感统能力失调的表现 感统能力失调的预警信号 早发现早训练早治愈 第二部分 宝宝每个月成长概况、自测和游戏 03 0~3个月 0~1个月 宝宝发育概况 成长测试标准参考 与能力发展相关的游戏 1~2个月 宝宝发育概况 成长测试标准参考 与能力发展相关的游戏 2~3个月 宝宝发育概况 成长测试标准参考 与能力发展相关的游戏 …… 第三部分 奶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几年前参加了少儿心理 咨询师的学习和考证后,我 明白了,新时代培育宝宝是 大有学问的,仅凭直觉和经 验是不够的。在当了奶奶之 后,又学了关于如何更好地 “祖育孙”的知识,有了一些 摸索,有了一些体会。由此 ,萌发了要写一本书的愿望 ,与面临同样挑战的祖辈们 分享。 上海的《新民晚报》曾 刊登过一项关于“祖育孙”的 调查。调查发现,祖辈参与 0~3岁孙辈抚养的,占 84.6%,然而,大约有70% 对结果并不满意。为什么需 求这么高的隔代教养,效果 却不尽人意呢? 因为时代在发展,科学 在进步,在如何养育日新月 异的宝宝这件家庭教育第一 要事上,发展了很多新理论 、新方法,提出了很多新问 题、新挑战。 在抚养孙辈0~1岁阶段 ,好多问题我们在做父母时 ,没有想过。比如: 宝宝睡觉“狗一阵,猫一 阵”,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宝宝不爱爬爬,直接学 走路,是不是成长得更快呢 ? 宝宝的感统能力,是顺 其自然发展,还是需要从小 训练呢? 宝宝是哭了不抱、不哭 才抱,还是不哭不抱、哭了 才抱呢? 宝宝吃手、吃脚、吃一 切手中之物,要阻止吗? 宝宝吃饭时扔食物,玩 耍时扔玩具,拿什么扔什么 ,要做规矩吗? 那么,为什么这本书要 专门聚焦0~1岁这个时期呢 ?我们先看一下专家是怎么 说的。 美国著名的育儿专家“亲 密育儿法”创始人威廉—西 尔斯曾经问过一个问题: 孩子出生后哪个阶段的 发展对其成功的影响最大? 他给出的五个选项如下: A. 出生后的第一年B. 学 龄前C. 5~10岁D. 青春期E. 以上所有。 奶奶会选哪个答案呢? 也许会说,每个阶段都很重 要,这没错。然而,西尔斯 教授给出的答案是A,即出 生后的第一年。为什么呢? 科学研究发现,0~1岁 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关键的一 年。宝宝的大脑出生时重 350~400克,满一岁时达 到了700~800克,是成人 大脑重量的60%左右。也就 是说, 0~1岁是宝宝一生 中大脑发展的飞速期。如果 宝宝大脑在这段关键时期得 不到适宜和足够的刺激,错 过了最佳发育期,对宝宝的 影响有多大呢? 先看一个实验:科学家 把刚生下来的同一窝小白鼠 分成A、B两组,A组的小白 鼠住在有吃有玩、有声有光 有刺激的环境中;B组的小 白鼠住在只有吃、没有玩、 没有声光、没有刺激的环境 中。一段时间后,解剖它们 的大脑,发现A组小白鼠的 大脑分量重、体积大,决定 大脑质量的神经元和突触也 非常多,而B组小白鼠的大 脑分量轻、体积小,呈萎缩 状态,神经元几乎不长。 这个实验说明,动物大 脑的发育,除了需要营养之 外,还需要丰富多样的环境 刺激。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宝宝而言,外部环境刺激对 于大脑神经的发育就更重要 了。宝宝大脑得到的外部刺 激越丰富、越及时,抚养者 给宝宝提供的体验与学习的 机会越多,宝宝大脑神经元 联结形成的突触就越多,决 定宝宝未来思维能力的神经 生理基础就越扎实。 再看一个例子:意大利 的一个宝宝托蒂,有一只令 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奇怪眼睛 。这只眼睛看上去正常,但 却什么也看不见。事后调查 发现,在托蒂刚出生时,这 只眼睛因轻度感染,被绷带 缠了一个多星期,取下绷带 后,眼睛失明了。 为什么对成年人来说很 普通的眼疾治疗方法,却会 使刚刚出生的托蒂一只眼睛 致残,终生失明呢?因为, 新生儿托蒂的眼睛,错过了 大脑视觉神经发展的敏感期 。视觉敏感期是宝宝出现的 最初敏感期,在这个阶段, 托蒂感染的眼睛被蒙上绷带 ,脑部没有了对称的光信号 刺激,其结果就是这只眼睛 永久性的失明。 在宝宝0~1岁的成长过 程中,有好几个决定宝宝养 育质量的敏感期。如果大脑 各功能区域的神经,在其发 育的敏感期中,缺少或失去 了外界环境的“对称刺激”, 这部分神经就没有办法发育 好。这些关键期一旦错过, 在宝宝后期的成长过程中的 努力,往往是事倍功半,甚 至无法弥补,大脑永远也无 法回到婴幼儿期的可塑性。 更重要的是,0~1岁是 宝宝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构建 期。这个时期的抚养环境和 抚养人如何,不但影响宝宝 大脑发育的神经生理基础, 而且会“雕刻”“塑造”宝宝的 心理倾向和性格特质。在这 期间,有没有给予宝宝丰富 而及时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的感统刺激体验,有没有激 活宝宝充分的好奇心和潜能 ,有没有给与宝宝足够的关 爱和回应的心理滋养,决定 了宝宝未来的人生发展。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 展报告2019—2020》显示 ,初中生的抑郁检出率为 30%,高中生接近40%, 说触目惊心不为过。英国著 名婴儿心理学专家蘇·格哈 德说,孩子的个性是他们婴 幼期的经历和感受所塑造的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出现的 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婴 儿阶段的情感环境找到原因 。所以,帮助子女一起养育 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比什 么都重要。 本书包括了: 隔代抚养的利与弊以及 如何扬长避短; 运用专家的理论观点与 奶奶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