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雪江传--一个农民创业者的传奇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凌世学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雪江传》一书,以真实的事件,生动的语言,感人的细节,描述了陈雪江的曲折经历和传奇人生。

《陈雪江传》一书,描写的虽然仅是个案,但他却是千万个民营企业家茁壮成长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凌世学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发行,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一个精彩的个人奋斗故事,还有故事背后更有价值的社会意义。

内容推荐

凌世学所著的《陈雪江传--一个农民创业者的传奇故事》记录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打造了一个著名品牌(雪韵飘羽绒服),并成长为一个工商管理博士,成为农民企业家中杰出典范的过程。他的成长史、奋斗史,是整个苏南民营企业崛起、发展、壮大的缩影,具有典型意义。

《陈雪江传--一个农民创业者的传奇故事》可供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文化建设相关人员和有志于创业的人士阅读、参考。

目录

引子

 一、小城故事多

 二、本色陈雪江

第一章 倔强的种子(童年自强史)

 三、王成圩程家

 四、喜添男丁

 五、孤女邹阿招

 六、家中顶梁柱

 七、“别走啊,妈妈!”

 八、没娘的孩子

第二章 穷则思变(奋斗拼搏史)

 九、嫩竹扁担挑千斤

 十、一件旧棉袄

 十一、造房梦

 十二、“投机倒把”的诱惑

 十三、一辆自行车

 十四、远在上海的“家”

 十五、诚信无价

 十六、山泾村第一楼

第三章 商海弄潮(艰苦创业史)

 十七、拜师学艺

 十八、进军招商城

 十九、甘当“小学生”

 二十、万里“雪韵飘”

 二十一、敢于争“第一”的老板

 二十二、不断“充电”的当家人

第四章 品牌之梦(企业发展史)

 二十三、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二十四、妻子眼中的陈雪江

 二十五、当诚信遭遇欺诈

 二十六、建立大本营

 二十七、暖冬里的“寒流”

 二十八、心动沙家浜

 二十九、口传与心授

 三十、他在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附录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饥可以忍,寒可以忍,苦可以忍,累可以忍,但有一项却无法忍受——房子。

破草房不仅漏雨灌风,更恐怖的是它已经弱不禁风,摇摇欲坠。

这是程家人最大的心病,这破房子存在两大隐患:一是全家人的生命安全,谁也不知道它何时会轰然倒塌。一阵风?一阵雨?或一场雪?二是它严重影响了陈雪江的婚事。陈雪江已二十出头了,村里像他这么大的小伙子相亲的相亲,定亲的定亲,娶亲的娶亲。忙得热火朝天,只有陈雪江这儿鱼不动,虾不跳。毫无头绪。

陈雪江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相貌堂堂。相亲时,往往能博得一片喝彩之声——“好小伙子”,也常常能赢得姑娘们的芳心,但只开花,不结果,总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爷爷奶奶急,爸爸急,陈雪江自己也急,但更急的却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谭村长。

谭村长何许人也,他就是那个热心而又公道的村长。程家的事不仅是一家之事,更是一村之事。程家的破草房戳在村口实在是有碍观瞻,程家的后生讨不上老婆,村长也脸上无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村长是比芝麻粒子还小的官,但也管着几百号人的吃喝拉撒,程家的问题一日不解决,他便一日吃不香,睡不稳。

所以,他决定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谭村长“毛选”学得好,“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则。”于是,谭村长便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方面积极向白茆乡、常熟县有关部门反映。说我们村有个特困户,房子快塌了,人命关天,上级领导能不能帮助解决点建房材料。俗话说“安居乐业”有了房子,他们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会更高。另外,程家后生长得一表人才,不缺胳膊不缺腿,但就是讨不上老婆,一谈就吹,一见就黄,那都是破草房惹的祸。如果能建个房子,讨个女人,好歹也能给程家留条根。

谭村长说得恳切,上级点了头,叫村里打个报告,然后大笔一挥,批了五棵枫杨树。

这五棵树不是堆在木材库里,而是长在204国道边的活树。有了尚方宝剑,那砍树就是合法的。陈雪江父子又锯又砍,然后欢天喜地请生产队人帮忙用船把五棵放倒的枫杨树运回了家里,这房梁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也有人说,树要晾干几年才能用,湿木用上去会变形的。程家正等米下锅,别说几年,就是几个月也等不及了。

有了房梁就等于算盘有了个外框,里面还得安上“档”和“珠”才算得上一个完整的物件。

第二个要解决的是椽的问题,椽一般用毛竹剥开,钉在屋梁上然后才可在椽子上盖顶。王成圩是水乡,哪里去寻毛竹?后来,打听到常熟吴市有个舅舅,叫瞎小根,家中有一座竹园,便上门求援。这个舅舅二话没说,用手对竹园一指“需要多少拿多少!”

父子俩满载而归,把一船竹子也运回家来了。

现在还缺两样东西,那就是砌墙的砖和盖顶的草。

稻草好办,本人申请,生产队长同意,村长点个头,发个话,就把程家的屋顶解决了。

砖却不好办,既无钱买也无力造。眼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父子俩急得团团转。某日,陈雪江路过白茆塘转河口,发现那儿有两座废弃倒塌的砖窑,里面埋着不少断砖碎砖。他眼睛一亮,真是天助我也!经生产大队批准,开着船,带着锄头和锹到土窑里挖那些碎砖。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个废物,但在陈雪江父子眼里,那些碎砖简直就是个宝贝疙瘩,程家的造房梦就要靠它来实现。

门口场基上的物资越堆越高,越齐全,程阿炳经常背着手在那儿转圈。见陈雪江正在忙碌,便点头夸道:“嗯,我这大头孙子不错,新房在你爷爷手里没建起来,在你阿爸手里没建起来,居然就要在你手里建起来了。”

村民中有个好传统,谁家有事,一村人皆来帮忙。村民中能工巧匠不少,最好的木工、瓦工齐聚程家,没有手艺的就出力气活,抬土、递砖、拌泥浆。妇女们则烧茶递水,搞后勤服务,甚至连孩子们也来凑热闹。程家翻建搭房,成了全队全村人聚焦的热点。

开工之日,人声鼎沸,几乎全队人都赶来了。有的静忙,有的观看,他们也为程家即将有一个安身之所而感到高兴。

一根竹竿,挑起一串长长的爆竹,点火引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飞林中宿鸟,炸落满天红霞。

眼看着房子一天天增高,陈雪江满心欢喜,浑身是劲。他想,爷爷说得对,房子终于在自己手中建成了,靠自己做出来的才最光荣。一家三代在破草屋一住就是几十年,爷爷、爸爸从来都没想改变一下现状。自己是年轻人,不能再像长辈那样窝窝囊囊地活着。事在人为,只要有梦,就有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建房如此,其他事情也是一样。

在建房过程中,“上梁”最为隆重,就像现在的大厦封顶一样,宣告着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P68-P70

序言

苏南大地,沃野千里。这是“长三角”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域,也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摇篮。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群雄竞起,逐鹿中原,上演了一幕幕创业圆梦,大展宏图的好戏。一大批原本默默无闻的农民弄潮儿,凭借着历史机遇和自身努力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的中坚和家族企业发展的领头羊。

本书中的主人翁陈雪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和艰苦创业的成功典范。

陈雪江家境贫寒,少年丧母,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家庭重担。面对生活的磨难和命运的不公,他勇敢地挺起胸膛,一步一个脚印,探寻着家庭的生存之道和事业的发展之途。

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思想禁锢的年代,他反其道而行之,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成了全村第一个“做小生意”弃农经商的人,他将当地的水产品、农副产品从常熟运到上海去卖。

一辆旧自行车,300斤左右货物,往返200多公里路程——陈雪江以惊人的毅力,在这条坎坷的经商道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难地跋涉着。凭着超人的吃苦精神和比黄金还贵重的商业信誉,十几年间,他便从一个普通小生意人做到了远近闻名的“黄鳝商人”、“水产商人”。

20世纪80年代末,常熟市建起了苏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地——招商场。陈雪江以特有的商业敏感果断介入,成为进军招商场的第一批商户。

在经商过程中,他萌发了办实业的念头,于是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自产自销,财源广进,本可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可是总爱“折腾”的陈雪江又制订了新的目标——打造服装品牌。

积十年之功,陈雪江精心打造的“雪韵飘”羽绒服先后荣获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桂冠,一个新的品牌由此诞生,作为这个品牌的创始人,陈雪江终于美梦成真。

从种地农民到买卖水产,从涉足渔业到经营服装,从创办工厂到创立名牌,在本书付印时,他又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酒店旅游业发展——陈雪江在创业路上进行了四次转型。

机遇与挑战同在,面对转型的风险,陈雪江无所畏惧,在艰苦创业和建功立业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坚韧不拔。

浩瀚商海,风高浪急,征途中怎会一帆风顺?在陈雪江的创业史上,他先后遭受过“客户欺诈”、“暖冬寒流”和“雪韵飘总部基地拆迁”等多次重大打击。面对挫折,陈雪江一次又一次重新站立起来,表现出了一个男子汉敢于担当、不言放弃的胸怀与气魄。

《陈雪江传》一书,以真实的事件,生动的语言,感人的细节,描述了陈雪江的曲折经历和传奇人生。

《陈雪江传》一书,描写的虽然仅是个案,但他却是千万个民营企业家茁壮成长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发行,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一个精彩的个人奋斗故事,还有故事背后更有价值的社会意义。

后记

常熟的文友曾不止一次提到过一个人的名字——陈雪江。

这个从黄土地上走来的农民创业家传奇般的经历充满玄机。当朋友建议我为他写一本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便踏上了寻访陈雪江的心路历程。

与当下那些一夜暴富,趾高气昂的企业家相比,陈雪江完全是一个“另类”。

在工作上,他是个众所周知的“拼命三郎”,他像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旦进入角色便呈现出一种“疯狂”状态。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长年累月“夜不成寐”,每晚只睡3~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一旦闲下来他便心情烦燥,失魂落魄。

在生活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苦行僧,他不嗜烟酒,不入任何娱乐场所,甚至完全置身于社交圈之外。没有送往迎来的客套,没有觥筹交错的应酬。清早起来给家人熬稀饭,清晨,舞着竹帚打扫庭院,傍晚,拉着软管给花草浇水,松着领口,卷着袖子,干得十分投入。

他教育后代:勤俭节约过日子,有钱要当无钱日,丰年要当荒年过。他不住高档别墅偏爱木板平房,不爱山珍海味,日日粗茶淡饭;不恋名牌服装,只穿寻常衣褂,甚至旁若无人地穿着一双草鞋入政府、出国门……。

他是一个勇于挑战的强者,从不向命运低头。家境贫寒,但他人穷志不穷,少年丧母,小小年纪就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艰难的童年里充满了苦涩的记忆。

他不甘心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于是,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与祖辈不同的道路——弃农经商。

在这条道上,他孤独而坚定地走着,风雨如磐,前路漫漫,他栉风沐雨而行,用自己坚实的双手双脚,终于“踏平坎坷成大道”。

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智者,从不满足于现状。从最初的经营农副产品及水产品到倒腾服装,从商业销售到工业生产,从房地产开发到旅游酒店,并进入上海自贸区,成立公司向新领域迈进,每一步都走得那样艰难,那样踏实。“产业转型”的秉性,成就了他那辉煌的事业。

他是一个永不言败的战士。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挺立。从少年磨难到经营羽绒服遭受多次暖冬打击,再到雪韵飘公司“拆迁风波”,他承担了常人无法承担的压力,从容面对各种矛盾,坦诚化解各种危机,带领他的团队闯过一个个急流险滩,迈过一道道雄关险隘,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

在采访写作过程中,我曾不只一次为他那苦难的命运潸然泪下,也曾不只一次地为他那份执着,那付坚守而深深感动。

陈雪江的人生经历或许能给读者以新的思考,新的启迪。

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热诚欢迎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