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为便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能准确地解决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规范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本书就结构设计人员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以一个结构设计者的眼光,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相应条款予以剖析,将规范的复杂内容及枯燥的规范条文变为直观明了的相关图表,指出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和可能带来的相关结果,提出在现阶段执行规范的变通办法,其目的是使结构设计过程中,在遵守规范规定和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对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生在理解规范的过程中以有益的启发。 本书所根据的主要结构设计规范是:《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150007。 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尤其是准备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结构专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应用。 作者简介 朱炳寅,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事结构设计三十余年,作为结构设计负责人完成的主要建筑工程有:北京名人广场写字楼、北京建宏大厦、福建广播电视中心、青藏铁路拉萨站站房、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同博物馆、北京谷泉会议中心等。 发表的主要技术专著有: 《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出版。 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委员;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组组长;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高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高层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建筑结构抗倒塌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防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预应力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钢结构设计分会注册结构工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结构杂志编委。 目录 概述 1 总则 第1.O.1条 (编制原则) 第1.O.2条 (使用范围) 第1.0.3条 (补充分析与论证要求) 第1.0.4条 (概念设计) 第1.O.5条 (与其他规范的关系) 2 术语和符号 第2.1.1条 (高层建筑) 第2.1.2条 (房屋高度) 第2.1.3条 (框架结构) 第2.1.4条 (剪力墙结构) 第2.1.5条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第2.1.6条 (板柱一剪力墙结构) 第2.1.7条 (简体结构) 第2.1.8条 (框架一核心筒结构) 第2.1.9条 (筒中筒结构) 第2.1.10条 (混合结构) 第2.1.11条 (转换结构构件) 第2.1.12条 (转换层) 第2.1.13条 (加强层) 第2.1.14条 (连体结构) 第2.1.15条 (多塔楼结构) 第2.1.16条~第2.1.18条 (性能设计、性能目标、性能水准)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第3.1.1条 (设防烈度) 第3.1.2条 (设防分类) 第3.1.3条 (可采用的结构体系) 第3.1.4条 (对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3.1.5条 (对结构体系的其他要求) 第3.1.6条 (非荷载效应的控制) 第3.1.7条 (建筑材料) 3.2 材料 第3.2.1条 (对材料的总体要求) 第3.2.2条 (混凝土) 第3.2.3条~第3.2.5条 (钢筋混合结构中的钢材、混合结构中的其他材料) 3.3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第3.3.1条 (适用高度) 第3.3.2条 (高宽比) 3.4 结构平面布置 第3.4.1条 (对平面规则性的总体要求) 第3.4.2条 (风荷载影响) 第3.4.3条 (平面形状) 第3.4.4条 (B级高度的平面规则性要求) 第3.4.5条 (扭转位移比、周期比要求) 第3.4.6条 (平面狭长、凹凸、有效楼板、楼板开洞) 第3.4.7条 (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 第3.4.8条 (楼板开洞后的处理) 第3.4.9条 (复杂平面的分缝问题) 第3.4.10条、第3.4.11条 (防震缝宽度、多缝合一) 第3.4.12条、第3.4.13条 (伸缩缝间距、结构超长的措施) 3.5 结构竖向布置 第3.5.1条 (竖向布置的总体要求) 第3.5.2条 (侧向刚度比) 第3.5.3条 (层受剪承载力) 第3.5.4条 (竖向抗侧力构件布置) 第3.5.5条 (竖向收进和外挑) 第3.5.6条 (楼层质量控制) 第3.5.7条 (避免同时出现软弱层和薄弱层) 第3.5.8条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剪力放大) 第3.5.9条 (顶层空旷结构的补充设计要求) 3.6 楼盖结构 第3.6.1条 (现浇楼盖) 第3.6.2条 (装配整体式楼盖) 第3.6.3条 (特殊部位楼盖) 第3.6.4条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 第3.6.5条 (预应力楼盖问题) 3.7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第3.7.1条 (总体要求) 第3.7.2条 (计算方法) 第3.7.3条 (楼层弹性位移角限值) 第3.7.4条 (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第3.7.5条 (薄弱层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第3.7.6条 (结构楼层弹性位移角限值) 第3.7.7条 (楼盖结构的舒适度) 3.8 构件承载力设计 第3.8.1条 (承载力验算) 第3.8.2条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4 荷载和地震作用 5 结构计算分析 6 框架结构设计 7 剪力墙结构设计 8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9 筒体结构设计 10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1 混合结构设计 12 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3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参考文献 丛书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