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人类对幸福的感受与追求,是漫长进化过程赋予人类的功能。本书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大脑神经生物学角度,对人类愉悦感和幸福感的生物学基础与机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这一领域近年的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讨论了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质,侧重分析了产生欲望的多巴胺奖赏系统,产生愉悦感的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产生情感依恋的催产素系统,以及调节积极情绪的血清素系统等。对重要的结论提供了文献报道的实验依据。本书也讨论了动物也具有的愉悦感和人类独有的幸福感的相关脑科学机制研究近年发现的一些重要线索。在上述综述和分析基础上,还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对幸福的感受与追求的理念,以及人的社会性本能与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本书适合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以及想要追寻幸福的根源、对幸福感生物学机制感兴趣的广谱大众。 作者简介 梁宋平,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83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蛋白质化学研究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访问进修。1992年任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1995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9年出任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曾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毒素学会(IST)亚太分会主席、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被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评为最受欢迎教师之一,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为《生命科学研究》杂志主编。 目录 第一章 幸福感的困惑 第二章 进化成就的奇迹 一、宇宙间最奇妙的偶然:生命的起源 二、动物神经系统与脑的进化 三、物质世界的极品:人类大脑 四、奖赏系统:一个奇异功能的产生与发展 五、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第三章 愉悦分子:相关基因与蛋白质 一、大脑功能蛋白质组 二、愉悦感相关基因与蛋白质 三、幸福感的遗传相关性 第四章 奖赏回路:多巴胺系统 一、快乐行为的驱动分子——多巴胺 二、多巴胺受体 三、奖赏回路的发现与脑区定位 四、愉悦感受器究竟在哪里 五、意外惊喜和期待激活多巴胺系统 六、伦纳德病例:多巴胺与欲望 七、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作用 八、小结 第五章 因痛而乐:内啡肽系统 一、与疼痛相关的快乐分子——内啡肽 二、内啡肽系统与奖赏回路 三、内啡肽的抗逆与缓解压力作用 四、内啡肽与饮食的愉悦 五、内啡肽与运动者的愉悦 六、内啡肽与歌唱的愉悦 第六章 爱的纽带:催产素系统 一、爱并快乐着——催产素及其受体 二、催产素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三、催产素对性爱的作用 四、催产素与为人父母 第七章 积极情绪:血清素系统 一、与情绪相关的愉悦分子——血清素及其受体 二、血清素与对抗逆境 三、血清素与抑制冲动和增强耐心 四、血清素与睡眠 五、如何用非药物的方法增加血清素 第八章 从舌尖到大脑:每天的愉悦 一、美食的愉悦回路 二、食物成瘾与肥胖 三、让饮食提升积极情绪 四、食物与长寿 第九章 爱情与性:综合的芭蕾剧 一、爱情的神经生物化学 二、人类家庭形式的生物学基础 三、性爱、婚姻与健康 第十章 前额叶皮层:感受与追求幸福的司令部 一、三重大脑与奖赏回路的升级 二、大脑之冠——前额叶皮层 三、前额叶皮层与情绪调节 四、人类的笑容与前额叶皮层 五、前额叶皮层的工作周期:睡眠的幸福 六、前额叶皮层与音乐的愉悦 七、前额叶皮层与视觉美感 八、前额叶皮层与心流 九、前额叶皮层与未来预测 十、追求幸福的司令部 第十一章 幸福感的理念与思考 一、稳定的生化机制与变化的时空境遇 二、珍惜自己 善待他人 三、当我们面对不幸与挫折 四、追求健康即追求幸福 五、回望亚里士多德:从快乐升华至幸福 六、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之路 第十二章 幸福感与社会 一、从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说起 二、中国社会发展的奇迹 三、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全社会的共同幸福 结语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