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望志路到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读党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读党史”之一,全书共分9个部分,主要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实》《共产国际与中共建党》《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定名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等。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今天为啥要读党史 向前 回忆 李达 董必武 陈潭秋 毛泽东 张国焘 刘仁静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马林 王会悟 视野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实 徐云根 共产国际与中共建党 高中华 人物 中共一大代表小传 韩晶 李达 李汉俊 董必武 陈潭秋 毛泽东 何叔衡 王尽美 邓恩明 张国焘 刘仁静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马林 尼克尔斯基 “被遗忘的中共一大参加者”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生平史料发现经过 张小红 史事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定名的? 李三星 党的“诞生纪念日”与“诞生日” 刘雪 孙新 钩沉 陈独秀与维经斯基在建党上的分歧与合作 李颖 “南陈北李”缘何缺席中共一大? 周进 书摘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日]石川祯浩著 袁广泉译 大会代表 大会会场被搜查之谜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一大到十七大》 陈峰 高敏编著 中共一大召开时,为什么远在广东的陈独秀能够当选为党的第一任总书记? 为什么说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并非党的历史上最早的党纲? 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归宿是怎样的? 为什么学术界在中共一大闭幕时间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随笔 一大会址考察记 杨庆旺 链接 从石库门里走出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雪芹 历史巨制《建党伟业》 编辑手记 黄艳 序言 我们今天为啥要读党史 /向前 历史,凝结了人类智慧 。要使我们更聪明,就不能 不读历史。如一位哲人所说 ,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生下 来以前的事,那他始终只是 个孩子。今天,我们提出读 点党史,当然是要更聪明、 更有智慧。 因为,我们立在一个新 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前无古人;改革开放的脚步 不断加快;中国正成为世界 上发展最迅速、国力增强最 迅猛的社会主义大国。而当 今世界,也在大发展、大变 革、大调整,是一个发展与 矛盾并存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更是一个需要由历史智慧 应对事变、寻求创新的时代 。 恩格斯曾经说:“现代唯 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 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 发现这个过程的规律。”我 们读点党史,正是要发现事 物前进的规律和汲取正反两 个方面的经验。 首先,为了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就需要了 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 会建设过程中已有的经验。 历史经验证明,在生产资料 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国家的主要任务 是要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 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执政党 的中国共产党,要集中全部 力量去发展生产力。由于复 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国共 产党一度对这个认识产生了 动摇,致使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发生曲折。邓小平后来 在总结这一历史经验时,曾 斩钉截铁地提出,除非发生 世界性的战争和对中国的大 规模入侵,否则就要扭住经 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一百 年都不动摇。这正是改革开 放30年取得巨大成绩的重要 缘由。 其次,读点党史,可以 增强我们实事求是、辩证分 析、正确理解历史发展曲折 性的感悟。无庸讳言,在90 年的历史行程中,中共在指 导思想上犯过这样那样的错 误,甚至还发生过“文化大 革命”那样的全局性失误。 有些人习惯于以曲折表述党 史,以失误概括党史,似乎 啧喷有辞。而真正有历史感 悟的人,并不这样看问题。 必须承认,在中国这样的大 国中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 ,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失误和犯错误,几乎难以避 免。要以令人信服的分析, 解读发生错误的复杂社会历 史原因,找到历史发展的本 质和主流。对那些以历史创 造、历史探索为全部生命的 先驱们,即使他们有错误, 我们也要抱些宽容。 再次,读点党史,会对 生活和工作具有功效性。党 史就是发生在我们先辈身上 的事。了解先辈的奋斗、牺 牲;成就、业绩;失误、曲 折,熟知党史知识和党史素 材,无疑将塑人以素质,增 人以智慧。更何况,头脑中 有党史,工作上有镜鉴,修 养也就丰厚些。 党史的学习者,也是党 史的创作者,两者几乎不可 分。一边学习,也就一边创 作:学习历史经验,增益创 作智慧。 盖曰:读点党史,开卷 有益。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史研 究室研究员中共党史出版社 总编辑) 导语 历史,凝结了人类智慧。要使我们更聪明,就不得不读历史。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生下来以前的事,那他始终只是个孩子。今天,我们提出读点党史,当然是要更聪明、更有智慧。 《读·党史》避开党史教材的老路,重史实,少评论,为读者带来鲜活的、多角度的、也许正是困惑已久的真实历史。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正确地解读、思考历史,并从中受益。 《从望志路到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为《读·党史》第1辑,围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一主题,在视野、人物、回忆、史事、钩沉、书摘、随笔、链接等栏目收入若干篇文章。 后记 黄艳 上海一大会址、新天地 、磁悬浮观光一日。 ——网上的一则旅游信息 把一大会址和新天地还 有磁悬浮联在一起安排在一 条旅游线路上,在熟悉中国 共产党创建历史的人们看来 ,颇为吊诡。新天地,因酒 吧著称,是“小资”的天堂, 尤其到了晚上,更是一派狂 欢气氛,是一个多晚都不晚 的地方。而磁悬浮更是“洋 玩意”,成为现代化上海的 一样标志。白天,同是石库 门风格的建筑前有很多人拍 照留念,而到了晚上,则是 一边冷清一边繁华。距离咫 尺,一边因为在90年前聚会 了志在“推翻资本家阶级的 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的15个人而成为历史遗迹 ;而另一边则是改革开放后 人们尽情享受幸福的场所。 一边与另一边以及还更远一 点的磁悬浮之间,可能没有 那么直接的因果关系,可是 ,没有90年前的那场秘密聚 会,今天随便的一位中国人 想要那样享受愉悦和乘坐悬 浮,都可能是一种奢望。 被历史定格的那参加一 大的13个中国人,绝大多数 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 聚首在大上海,没有去触摸 大上海的温柔,没有去感受 大上海的奢靡,而是忧心于 国家民族的命运,企望以一 党之努力实现无阶级之社会 。这种气魄,这种精神,让 我们至今感念。 编辑《读·党史》第1辑 ,是命题作文,但这样的编 辑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具有 开拓意义的中共一大,没有 任何文献留下,所看见的纲 领、决议都是由俄文、英文 翻译得来。所以,一大的研 究基本都要靠回忆。而回忆 难免有缺失或不准确,结果 是,边寻找资料,边罗列问 题,却发现问题本身也许并 不存在,或者确定的答案背 后还有不同的声音,而我能 做的,就是把一切都呈现出 来,给读者提供一个线索。 精彩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实 徐云根 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次大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不是偶然的,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 1917年在中国的邻邦俄罗斯,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希望。但当时在中国进步知识界还只有少数人开始感觉到这一点。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之后,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幻想的彻底破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知识分子中益发深刻。对社会主义的强烈向往,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中国产生了一批立志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就必须建立一个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那样的无产阶级政党。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往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和陈独秀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来到上海以后,陈独秀很快和《新青年》的编辑和撰稿人李汉俊、陈望道、沈雁冰,《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编辑邵力子,《星期评论》的主编戴季陶、沈玄庐,《时事新报》的编辑张东荪等主张社会主义的人,取得了联系。他们常相往来,座谈和研讨马克思主义,酝酿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春,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和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维经斯基一行先到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在李大钊安排下,他们参加了一系列座谈会。然后,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一行又前往上海会见陈独秀。在北京和上海,维经斯基向中国的先进分子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情况及苏俄的对华政策,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状况和经验。 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和李大钊加快了建党的步伐。1920年5月,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由陈独秀负责。成员有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杨明斋、俞秀松、沈雁冰、邵力子等。在此基础上,1920年6月,陈独秀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经过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二号《新青年》编辑部(也是陈独秀的寓所,今南昌路100弄2号)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担任书记。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同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之后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联络和推动下,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先进分子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随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革命知识分子通过出版报纸、杂志、翻译书籍,积极开展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同时,他们积极推动成立青年团组织、产业工会,工人补习学校,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等活动,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打下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基础。这样,组织全国性政党的基础已经具备了。 与此同时,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也极为关切。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抵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取得了联系。经过几次交谈,他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经在七八个中心地区进行活动,因此建议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于是李达分别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确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李达、李汉俊又分别写信通知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和旅目的党组织,要求他们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大会。 1921年7月中下旬,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他们是上海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山东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代表陈公博;旅日的代表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共1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旅法支部由于路途遥远没有派代表回国参加,而陈独秀时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正在筹款办学,李大钊除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教授外,还兼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议主席,两人事务繁忙,也未能出席这次会议。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