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朱敦儒其人其词之特质内涵及其身后的影响效应。作为一位经宋室南渡。历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朝的词人,其传世词集《樵歌》具自传体特质,记录了朱敦儒从伊洛名士至南奔流民,从仕宦官员到嘉禾隐者的心路历程。朱敦儒词的嬗变是两宋之际词质演进的典型样本。《樵歌》中彰显的朱敦儒之人生风致则折射出了两宋之际的士风和时风。近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宋金、元明、清代、现当代的读者对朱敦儒及其词的选择和接受阐释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传承与新变的离合之间,朱敦儒最终成为两宋之际颇有影响的词人。 作者简介 郁玉英,1973年11月生,江西萍乡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目前已在《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3项,出版论著2部。 目录 第一章 朱敦儒词的嬗变 第一节 伊洛“词俊”的狂歌 一 朱敦儒的才华禀赋与生活方式 二 承平时期朱敦儒词作的主题与风格 三 朱敦儒南渡前词作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南奔“旅雁”的悲鸣 一 朱敦儒颠沛流离的南奔 二 朱敦儒南奔词的主题与风格 三 朱敦儒南奔词的特色 第三节 人仕“奇才”的吟唱 一 朱敦儒的仕宦之途 二 朱敦儒仕宦期的词作主题风格 三 朱敦儒仕宦期的词作特色 第四节 致仕“闲人”的歌咏 一 朱敦儒的致仕生活 二 朱敦儒退隐词作的主题与风格 三 朱敦儒致仕隐居期词的特色 第五节 朱敦儒的词史意义 一 朱敦儒词“娱乐情性——言志述理”与宋词主题及抒情功能的演变 二 朱敦儒词的自我化、纪实化、议论化与宋词表现手法的诗化 三 朱敦儒“秾丽—悲怆—清畅”的词风演变与宋词审美风格的递变 小结 第二章 朱敦儒词中的人生风致 第一节 人生风致与文人创作 一 “风致”内涵 二 文人之风致与创作的关系 第二节 朱敦儒词中人生风致的表现 一 “不肯随人独自行”——自我主体意识 二 “淡然心寄水云间”——山水情怀 三 “独自风流独自香”——高标远韵 四 “今古红尘,愁了多少人”——无奈的苦闷和悲愤 五 “曾为梅花醉不归”——世俗的享乐追求 第三节 朱敦儒词中风致的成因 一 个体主观因素 二 历史文化心理积淀 三 时代文化气候 小结 第三章 朱敦儒词的影响效果史 第一节 宋金时期:全方位的传播接受与人品、词品的双重观照 一 全方位的接受传播 二 仰慕、嘲讽、同情:对朱敦儒出处行藏的评价 三 赞美与肯定:对朱敦儒词品及词史地位的评议 第二节 元明时期:传承、新变与因袭、讹传 一 选评的加强与效仿的弱化 二 世俗情怀与个性的彰显:选家的传播意识 三 主体风致与艺术作品意蕴的批评阐释——文人评点中的因袭、误解与新见 第三节 清代:明析精辨与深度阐释 一 入选、评点、效仿俱兴 二 雅致高韵的阐释与肯定 三 多元视角与辩证精审的阐释批评 第四节 现当代:新的文化语境中的新命运 一 传统与现代方式交融中朱敦儒词的影响效应 二 朱敦儒词在现当代的传播接受主题:隐者心曲与志士悲歌的双重奏 三 批评型读者深入而多元的研究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以苏辛桥梁、两宋之交词坛大家朱敦儒及其词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朱敦儒的人生轨迹阐释了朱敦儒词在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创变,同时以朱敦儒词之嬗变为中心揭示了两宋之际词质的演进。其次,结合朱敦儒个性学养及思想,探讨了朱敦儒词所彰显出来的人生风致及其风致生成的原因,由此展现了两宋之际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存状态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另外,结合从宋至今的主要词学选本、文人效仿、词学评点及各种关于朱敦儒及其词的研究资料,探讨了朱敦儒从宋至今在不同时代的影响效果,以朱敦儒及其词的身后命运为中心展现了从宋至今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观念及文化现象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