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妈妈的意义(孩子如何改变你的一生)/女性自我成长书系
分类
作者 (美)哈丽特·勒纳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哈丽特·勒纳博士(Harriet Lerner,PhD),美国备受尊敬的关系专家和女性心理学家,她以女性心理与家庭关系方面的研究见长,拥有梅宁格诊所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勒纳博士著有十几部畅销书,作品累计销量逾300万册,并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其中包括畅销30余年的经典著作《愤怒之舞》。她帮助数百万的读者找到自我,赋予女性重塑生活的建设性力量。
哈丽特·勒纳经典作品:
《愤怒之舞:亲密关系中情绪表达的艺术》
《沟通之舞: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
《关系之舞:既亲密叉独立的相处艺术》
《真相之舞: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
《妈妈的意义:孩子如何改变你的一生》
《你为什么不道歉》
书评(媒体评论)
勒纳博士拥有梅宁格诊所30多年心理治疗和家
庭治疗的经验,能够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痛苦的
亲密关系冲突入手,揭示了我们对内心脆弱的防御
方式有时候会无意中阻碍我们走向发展的目标。在
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作者敏感细腻的
感受所触动,被深刻洞察的思索所启迪,被温暖有
力的支持所鼓舞。
——张海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
主任
亲密关系的四本书让我们见识了勒纳在母亲、
治疗师以及讲演家的不同角色间自如地转换。在母
亲角色中,她与儿子一起直面孩子因对父母意外死
亡的幻想导致的焦虑:在治疗师角色中,她就女性
羞耻感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讲演家角色中,
她描述了几次几乎失败的演讲经历,却因真实而受
到大家认可。该系列适合女性阅读,当然也适合想
了解女性话题的所有人阅读。
——施琪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勒纳博士的四本书,探索了亲密关系中的四个
侧面。《妈妈的意义》直指亲密关系的核心支柱在
于母性的传递;母性树立之后,女性能够克制攻击
性,这是《你为什么不道歉》探索的内容;能够接
纳谎言与真相,这是《真相之舞》讨论的;最后我
们能够拥抱《生命中的不速之客》,超出焦虑、恐
惧和羞耻感,活出圆满自在人生。
——李孟潮,精神科医师。
哈丽特·勒纳博士的著作内容兼顾专业性和可
读性,既不同于板起脸来的学术著作,也区别于倒
卖焦虑、提供浅薄建议的“心灵鸡汤”。作者引用
了很多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心路历程,内容平和近人
又发人深省。
——张沛超,哲学博士、心理咨询师
无论是作为一名40多年从事妇女儿童家庭事业
的老妇联干部,还是作为一名完整经历了做母亲的
全过程的女性,都让我对勒纳博士亲密关系系列的
图书内容感同身受,尤其是《妈妈的意义》这本书
。关于育儿核心的问题——“为母之道”方面的内
容,国内作者们似乎都集体噤声了,极少有作者提
到或者写到为人母的经历,以及母亲的生活和人际
关系是如何被“母亲”这个身份所改变的。从这个
意义来说,这本书的写法及所写的内容在国内同类
书籍中算得上是少之叉少,甚至是几乎没有的。
——邱兰,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报社社长助理、
主编
从焦虑到羞耻,从防御到边界,从人际关系到
成为母亲。哈丽特·勒纳女士将女性心理与家庭关
系的关键议题,都呈现在这四部著作中。正如《真
相之舞》中引用的一句话“生活在沉默中的女性一
无所获”,这套书是女性心理学家为女性群体发声
的代表作,是当代读者探索自我、给自己赋权的难
得之作。
——糖心理创始团队,“我们想让世界读懂心
理学”
在人际交往的课题中,亲密关系往往为我们看
重,也头疼,因为它直接关系我们内心柔软的地方
。哈丽特·勒纳博士是美国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
之一,这套书收录了她与亲密关系话题相关的四本
著作:如何做母亲,如何做真实的自己,如何恐惧
、焦虑和羞耻感,如何运用好道歉的力量。相信它
们会在重新看待自己和亲密关系方面给你启发。
——微信公众号”书单“(ID:
BookSelection)
后记
孩子是人生最值的冒险
马修一直计划要孩子,确切地说是两个。“我
深深地感到,生孩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前几
天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想在35岁时成为父亲,在
做“根本性的转变”之前,即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
上之前,他有十三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追求。
马修一直对小孩子们都很好,也对出生的奇迹感到
敬畏。他是从他父亲那里得到这个的。
“看来你没孩子的话,你真的会很失望。”我
说道,想着我认识的许多夫妻都为不能生育苦恼。
“我会领养,”他想都没想就说,“我想这是
件好事。”
“作为父母,你最担心什么?”我问。
“我会像你们一样。”他坦率地说。
“真的吗?”我说。
“当然。没有人愿意和他们父母一样。”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接着问

“像你们一样,”他说,“你们是好父母。”
本暂时决定不生孩子。在他高中最后一年,他
好几次宣布他绝对不要孩子。永远不。“这太冒险
了,”他说,“这会毁了你一辈子。”他告诉我和
他一起长大的孩子,他们现在遇到一些麻烦或是长
大后变得不太好。有肿瘤、致命事故、毒品等。本
看到很多坏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而不仅仅是在电
视上。他也倾向于通过他活跃的大脑思考最坏的情
况。他从他母亲那里得到这个。
我知道本的意思。成为父母,要担心的事太多
,暴露的弱点超出你的想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
生。正如马拉和乔恩·卡巴一金所说:“要孩子就
是自找麻烦。”面对逆境,你可以追求一种禅宗的
超然,但你的孩子是你的一部分。他们拉着你,让
你心碎。
“有孩子是你最重要的经历之一,”我告诉本
,“等着瞧。你会改变主意的。你会是一个好父亲
。”
“这太麻烦了。”他说。
“这当然是麻烦,”我回答,“但生活本身就
是个麻烦。你想躲避生活吗?”
我听出来我们的对话在两个层面上。表面上,
本在分享他目前对为人父母危害的思考。在更深层
面,他在问我,他和马修是否值得冒这个险,无论
未来会有什么不幸。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幸福不是唯一追求
我和我的一个朋友正在讨论一份杂志调查,结
果显示没有孩子的夫妻生活更幸福。“为什么要报
告这么明显的事?”我朋友说,“当然是没有孩子
的夫妻更幸福。在他们的感情生活中有一层,他们
是永远不会触及的。无知是福。”
我有不同的观点。“没人能衡量幸福,”我说
,“另外,对‘幸福’的关注忽视了这一点。”
宪法赋予美国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但这种保障
一直让我觉得很荒谬。我曾经听到小说家伊莎贝尔
·阿连德评论说,我们有宪法赋予的追求智慧的权
利会更幸福。就幸福而言,尽管他们会给你带来短
暂的难以形容的快乐,但孩子是一场明确的赌博。
孩子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不要为了增
加自己的幸福而把他们带到世上,或是领养孩子。
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安逸、宁静、简单;或者你极
度害怕被打扰;或者你在一条特殊的人生道路上,
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那么就不要拥有他们。也要
记住,孩子不是“解决方案”。安妮·拉莫特提醒
我们,孩子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
选择孩子就是选择混乱、复杂、动荡和现实。
孩子会让你爱上他们,以一种你从来没有想过的方
式。他们还将让你面对人类投入如此多的精力试图
避免的所有痛苦和令人讨厌的情绪。孩子们会教给
你关于你自己的事情,让你知道不能满足你所承担
的最重要责任的要求是什么感觉。他们会教导你,
你有同情心,而且你肯定不是一个善良、冷静、能
干、头脑清晰、高度进化的人,你已经不是成为母
亲前自己认为的那个人了。
孩子会促使你长大。你会对自己的母亲有个更
复杂但直观的看法。如果你的婚姻继续,将会更加
深入和紧张。无论你是结婚还是离婚,如何处理你
和孩子父亲的关系,这个赌注要大得多。
在各个方面,孩子们都会提高赌注。或者正如
小说家莫娜·辛普森所说,孩子就是赌注。她写道
:“我的婚姻、我的死亡、我的失败或成功、我每
天的乐于助人或吝啬,因为它们将会被一个除了我
自己之外的人感受到,所以这都意味着更有决定意
义。”
我也认为孩子们是人生最深刻的精神课程的最
好老师: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改变和
无常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我们并没有真正掌控一切
;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成熟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困难,
我们就会一直不快乐,因为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孩
子并没有像我们期望或计划的那样。生活不是我们
能期望或计划的,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不是,孩
子也不是。或者正如伊丽莎白·库伯勒一罗斯所说
:“我不太好,你也不太好,这没关系。”神奇的
是,如果你也爱他们,就算你不完美,你的孩子依
然会爱你。
上次谈话中,我们讲了关于生孩子的事,本很
坚定。不要孩子。我很想讲道理向他解释,即使最
坏的事情发生,孩子也是值得的。我想让他明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
目录
致谢
前言 一位母亲眼中的“为母之道”
第一部分 人生初体验
第1章 怀孕和生产:敏感气质速成
第2章 你真的准备好当妈了吗
第3章 将新生命带回家及为人父母的种种危险
第4章 人生的岔路口:孩子的新生抑或你的新生
第二部分 穿越火线
第5章 感谢你让我有了满满的愧疚
第6章 你的孩子会成为“连环杀手”吗
第7章 耳洞风波及其他权力之争
第8章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第三部分 成长的路上,挑战升级
第9章 食与性:挥之不去的烦恼
第10章 女儿在观察你
第11章 要培养一个妈宝?大胆去爱吧
第12章 手足之情:苦恼与荣耀并存
第13章 愿兄弟之情,二十年如一日
第四部分 母亲不会说的秘密
第14章 虎毒不食子
第15章 继母继续了什么
第16章 家庭的意义
第17章 为空巢欢呼?
后记 孩子是人生最值的冒险
参考文献
精彩页
第1章 怀孕和生产:敏感气质速成
我怀孕的经历是很老套的。我之前从未想过要孩子,因为一想到有个人要在我的身体里长大,我就感觉很奇怪,这种事仿佛只有疯子或是宗教狂热分子才会认为理所当然。之后还要把孩子生出来,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愿意考虑的事情。
我第一次怀孕时正好30岁,这之前我从未体验过产妇阵痛之类的事情。每当看见朋友拎着婴儿篮来参加晚宴,我都为他们(父母们)感到难过,因为带上了孩子,所有事情都变成了大麻烦。当有人问我是否愿意帮忙拎一下某个小篮子时,我会故作雀跃地说:“噢,没问题。”事实上,我只是出于礼貌或者不愿意让人觉得我不正常。我是个笨手笨脚的人,可每遇到这种场合,我总会成为别人的首选。所以,我都会尽快找地方坐定,以免有人要我拎篮子。
说我没有母性,实在是太轻描淡写了。我喜欢成年人的聚会,我心中的欢乐时光绝不能带着小婴儿:不能自理,不会穿衣,不会上厕所,当然更不能与我进行有趣的对话。我的丈夫史蒂夫则与我相反,他非常喜欢孩子,到哪里都不会落下他们。我们俩一直打算要孩子,可这不是出于我内心的渴望。对我来说,生儿育女是人生的重要经历,不容错过,但绝没有听现场音乐会、去欧洲旅行那样的事情吸引人。生孩子虽已写进我的人生计划,但我还是在适当的理由下一拖再拖。
但是,当我得知自己怀孕时,我的反应是那么强烈。当时是在超市,我一得知消息立刻变得异常自大和骄傲,恨不得拽住路人告诉他:“嘿,你别看我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其实我怀孕了!”尽管在我之前有无数女性怀过孕,但非凡的个人成就感丝毫没有减损。
怀孕的头三个月我居然没有一点呕吐和难受的反应,我的自信随之日益膨胀。事情进展如此顺利,理所当然是我的功劳,于是我得出这是个好“兆头”的结论,也许我就是当妈这块料。
但是到了孕中期,我就开始长斑,然后开始流血。医生说孩子脑损伤的风险很大,甚至问我是否考虑堕胎。不流血的时候我满怀希望,一流血我又担心我或孩子不行了。我受尽恐慌的折磨,这恐惧中不仅有我们母子求生的渴望,还有一想到我随时可能把某人家的沙发弄脏而羞愧难当。
我咨询了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专家,然后转到托皮卡最好的产科医生那里。这个医生有非常出色的临床诊断技术,认为孩子没有脑损伤的危险,但整件事情仍像一场赌博。不清楚胎盘还有多少部分是附着的,因为整个胎盘下移了,而且随着孕期的推进,脱落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也许医生可以用更为准确的医学术语来描述我当时的状况,但我的理解力仅限于此。至少我子宫内有一个健康的胎儿,当时医疗行业的发达水平应该足以让我的胎盘保持不动。这应该是很小的技术问题,应该还不至于到非生即死这么严重的后果。
控制焦虑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我孕期五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半夜,史蒂夫和我一起看一个惊险电视片,故事讲的是一群人被困在一个高层的电梯里。影片中的坏蛋,在电梯井里伏击他们,试图割断牵引电梯厢的钢缆。当电梯厢在半空摇晃时,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极度恐慌,他们命悬一线。这情节真是太蠢太无聊了!几秒钟后,我开始感觉呼吸困难,我告诉史蒂夫我要晕过去了,也许还会心脏病发作,或者丧命。“赶紧叫医生!”我对我吓坏的丈夫说道,“把医生叫醒!”
“你好像有点换气过度,对吧?”医生问道。我尽力让自己镇静下来并向医生描述我的症状。情况并不严重,我本来只要在头上套个纸袋就可以了。一旦知道自己没事了,死不了,一阵尴尬袭来——其实没必要半夜把医生吵醒,更糟的是,两个心理学家都没判断出常见的焦虑症状。电视中的情节一定是触发了我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恐惧。那群人被困电梯摇摇欲坠的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孩子是我目前唯一在乎的事情,我想要这个孩子的决心太强烈,自己都出乎意料。在超市看到别的妈妈带着婴儿和我一起排队等候付款时,我竟然放声大哭。我从不会因为胎儿而感情用事,所以自己也没有料到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已经到了如此强烈的地步,我不敢想象如果失去他对我是怎样毁灭性的打击。我真的太想、太想、太想要保住这个孩子了,于是我很快养成了一种敏感和无助的气质。说真的,怀孩子这种事,即便在一切指标正常的情况下,你也一生都难以忘记那种失控的体验。如果你是那种极度想把控事物的人,我劝你千万不要生小孩。
P2-5
导语
女性自我成长书系,孩子不仅会促使你成长,还是你人生最深刻的精神课程的最好老师。
美国备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作品销量逾300万册,被译为30多种语言。中国知名心理学家张海音、施琪嘉、李孟潮、张沛超联袂推荐。
母性如何改变你?当你成为母亲时,你将成为什么?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哈丽特·勒纳博士说:“我们不会知道成为母亲到底意味着什么,直到孩子塑造了我们成为母亲。”勒纳原本写的是一本关于育儿的书,最后以一本深思熟虑的书籍着重介绍了作为一个母亲的经历,一个女人的经历、需要和变化,她经历了怀孕、分娩、权力斗争、内疚、焦虑、关系挑战、兄弟姐妹的斗争和分离。《妈妈的意义:孩子如何改变你的一生》这本书充满了故事和案例研究,为母亲提供了前进道路的指南。已经是母亲的女性将认识到自己的困境和情况,并了解她们的经历。在整个育儿的过程中,勒纳对于自己的每一种体验的认识都是明智、个人化和真实的。
序言
一位母亲眼中的“为母之道”
对我来说,做一位母亲曾经和做一名宇航员一
样的不可思议。我想仅凭这一点就能博得读者的信
任吧。设想一下,假如我是这样一位母亲形象,您
是否还愿意将此书看下去:一个自大的母亲,认为
带孩子轻而易举,给蹒跚学步的孩子穿上雪地装时
也总是欣喜若狂;或是这样一个母亲,任何时候,
只要有人问“你是干什么的”,她眼中总闪耀着光
芒,自豪地回答“我是一位母亲”。很幸运,我不
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类型,我要与各位分享我最切身
的经历和对“为母之道”的深刻思考,还有这些经
历如何内在地以及外在地改变我们和我们所有的人
际关系。要做好这件事,我感觉自己胜任有余。
自从决定要写这样一本讨论子女教养问题的书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调整节奏。经历了几个月愉快
的写作之后,我突然决定去参观一下那种大三层的
书店,这些书店都像布鲁明戴尔百货店规模那么大
,那么让人不知所措。我到了书店,径直走到育儿
专题区。即使明知结果让人沮丧,我仍然硬着头皮
过去了,因为任何一个准备写作某个专题的作者,
都要先对同主题的作品进行一番考察。
我很担心会有人跟我写了类似的书,当然这种
可能微乎其微,就好比我遇到别人家的孩子跟我家
孩子长得一模一样。但是,作家这个职业跟做母亲
是一样的,总是焦虑重重。我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悸
动,毅然走到“分娩/生育/育儿”标志的图书专区
。当我靠近那些书架时,一阵眩晕感随之而来。
实际上,在我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我就发誓不
看任何育儿方面的书籍,个中原因我在下文会有论
述。不过,此领域的专业文献我却非常熟悉,没有
落下过,只是关于育儿的通俗读物我大概有二十年
都没有过问了。这几年通俗读物市场异常繁荣,在
书店的育儿专区充斥着几千本同主题的书籍,包括
从怀孕到分娩到哺乳再到如何育儿,应有尽有。
好吧,我可能确实有点夸张了,但是市面上同
类主题的书籍的确多到无法看完。市面上很多书都
聚焦于“如何做个好父母”,而不是相对更窄的主
题,比如“如何做个好母亲”。这让我精神稍有振
作。看着这满墙满墙的育儿书籍,我想,就是再生
个孩子也比费力地读完一小部分来得轻松吧?
我真的要往这成群的育儿书中再添一本吗?也
许同一主题已经被说得够多了。但是在我翻完这些
书的目录之后,我注意到这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
,关于育儿最核心的问题“为母之道”大家似乎都
集体噤声了。很少有作者提到为人母的经历,以及
母亲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是如何被母亲这个身份所改
变的,等等。我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心理学家
,我决心从我的双重视角去写一本讨论如何为人父
母的书。我要着重写如何做一位母亲——母亲这个
身份对我们有何影响?身为这个角色我们又有什么
样的感受?
当我开始写这本书时,我的一个儿子在上高中
,另一个儿子则已上大学。我非常好地利用了空巢
的优势,仅在两年之后就完成了。有这样一个机会
来回顾我作为母亲的复杂经历,真的难得。在书中
我毫不犹豫地展示了最好的以及最坏的一面。了解
我其他作品的读者,比如《愤怒之舞》或其他,一
定会惊诧于我在带孩子时会表现得那么糟糕。我真
心希望我的坦诚能够对其他母亲或者未来的母亲们
有所帮助,让她们了解这条路上究竟会出现什么状
况,让她们在厘清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经历时能少
一些孤独。正如克里斯蒂娜·贝克·克莱恩在她的
作品《我的孩子》中所写:“新妈妈总是非常渴望
与其他妈妈交流,她们需要知道自己并不疯狂、并
不孤独。”
这种渴望并不会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而变得没必
要,无论你的孩子是2岁还是20岁,你都会回首往昔
去苛刻地评判自己,最后得出结论你做得不对。如
果真被我说中了,我希望你能从我的书中确认这一
点,那就是母亲们经历的情绪是千差万别的,你那
些非建设性的罪恶感、焦虑和自责如果还在困扰你
的话,你完全可以释怀了。
母亲的类型有多种多样,家庭之间千差万别,
作为母亲你要面对无数的问题和挑战。这本书并不
打算包罗万象,每个母亲的经历都是普遍的也是独
特的。在这个危险的育儿地带没有任何两位母亲的
旅行是一致的。克莱恩在她的书中引用过葛罗瑞娅
·斯泰纳姆的话:“也许,我们分享我们的故事和
探险家们分享地图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想加速彼此
的进程,但是别忘了,旅行还要我们自己去完成。

当然,我也在书中给出了不少好的育儿建议。
25年来,我一直尝试帮助他人解决各种问题,现在
已经欲罢不能,因为我在给他人建议的同时也能从
他人那里学到好的建议。有些人不爱给别人建议,
喜欢让人自己去领悟,我不是这样的人。我认为我
们应该随时互相帮助,尤其是当我们的人生中有了
孩子时,任何帮助都不多余。
内容推荐
作为一名女性,你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
你是否真的想要孩子?你想生二胎吗?或者只是在面对社会压力时做出反应?
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成为母亲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何做个好母亲?完美的母亲真的存在吗?
“事业型女性”和“居家妈妈”是对立的吗?
母亲这个身份对我们有何影响?身为人母的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
美国备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哈丽特·勒纳博士在《妈妈的意义:孩子如何改变你的一生》这本书中探讨了母亲这个角色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亲密关系。她从作为心理学家和母亲的双重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深刻的为人母的经历,从滑稽到令人心痛的故事,从孩子的出生到父母的空巢,从“过分苛责”到随遇而安,让女性理智、清醒地认识到:
孩子不仅会促使你成长,还是你人生最深刻的精神课程的最好老师。也就是说,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改变和无常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我们并没有真正掌控一切;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成熟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就会一直不快乐,因为我们的生活和孩子不是我们能期望或是计划的,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不是,孩子也不是。
这本书真实感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你在读的过程中或许会认同、惊奇和感激,抑或读到会心处会忍俊不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