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师长社长校长--我印象中的陶本一先生(上下)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的众多作者,带着深厚的感情,从各自不同的侧面,讲述了陶本一先生的思想理念、奋斗精神与工作方法,以及他的生活态度、情感风貌,为我们了解陶先生的各个方面,提供了鲜活的证言,也为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的校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目录 上册 序一/牛仁亮 序二/卫建国 师长篇 我对陶先生的系列片段印象/王光龙 跟陶老师交往的二三事/王大亮 不只是传说/王葆华 陶本一先生印象/史长虹 桃李春风自多情/史壮举 先生为我打开三扇窗/方有林 大爱无痕/石志华 我心目中的师长和校长/田润华 关于一封信的回忆/句新文 我的导师陶本一/叶黎明 缘忆恩师陶本一/孙军业 一场宿命般的青春邂逅/孙金岭 水暖好时节/刘伟波 心中那本大书/刘晓平 先生印象/刘家春 站在高处走在前头的陶老师/李文儒 永远敬仰的陶本一老师/李德龙 亮亮的北斗星/杨 荣 陶先生二三事/陈元辉 陶师本一先生/陈隆升 仰望星空/何斌 受许多人尊敬的原因/邸继征 良师益友陶本一/林和生 陶本一先生的人格魅力/胡根林 学术研究的指路人/段友文 爱因博大而璀璨/顾瑞珍 高山景行 仰止于斯/高力夫 《师长·社长·校长——我印象中的陶本一先生》征文感赋/高爱辰 “犁”的品格/凌建英 “陶本一”是如何炼成的/潘端伟 社长篇 行香子(三首)/于亚中 我的恩师/王红旗 《语文报》之父/王育栋 面试/邓静 “大语文”的前世今生/任彦钧 难忘创业/李文锦 一个人的丰碑/张文虎 一条羊皮裤和两盘花生米/张发 创办《语文报》的前前后后/张春林 陶师记微/陈军 在陶老师身边工作的日子/范玉吉 卓然陶公/武志勇 “以本为一”的陶本一/高海平 信仰的力量/高巍 一封来信/崔新龙 我心目中的陶社长/程逸汝 和陶本一共同奋斗的日子/鲁宝元 心原的雕像/蔡智敏 正值山花烂漫时/蔡智敏 感谢陶本一先生/蔡澄清 事业是永恒的/裴海安 陶本一语文教育思想暨编辑出版思想研讨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 下册 校长篇 陶校长与山西师大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卫灿金 跟陶校长搞外事工作的日子/牛道生 陶校长/亢立平 陶本一精神/冯仲平 具有国际视野,锐意开拓进取的校长/龙梦晖 春风万里君子陶/刘次林 陶本一:一张靓丽的山西名片/安洋 陶本一印象/任林深 陶校长与山西师大的那个年代/苏涵 陶本一:化学学科发展的铺路人/杜黎明 坐标/李文锦 给岁月打个结,为记忆画个符/李前旭 一个勇于开拓进取的人/李春芳 勤苦努力 奋发图强/杨吉魁 令人敬仰的语文教育家和出版家/杨波 陶本一校长:中美高校教育交流的拓荒者/杨涛 陶校长/杨栋 永不“安分”的陶校长/杨新敏 校长的重托/张昌河 陶本一教育思想初探/张金柱 笔挺的风度/张原 陶校长与我的学习生涯/狄国伟 看望陶本一校长/周征松 陶本一校长的办学思想/武海顺 我印象中的陶本一校长/胡卫平 让人永远爱戴的陶校长/侯晋川 我的人生导师/高国顺 永远的校长/高原 心中的陶先生/郭贵恒 光荣与梦想/尉晨阳 我和陶校长的一、二、三/韩文 师者当如陶校长/程竹汝 陶校长/程丽阳 师大人心中的一轮皓月/谢志礼 一个普通学生眼中的陶校长/雷桂萍 领导者的风范/窦楷 思念·敬佩·感激/蔡权 讲好师大故事,弘扬本一精神/潘家懿 陶先生印象/薛有才 亲力亲为,亦师亦友/戴定澄 “我印象中的陶本一先生”临汾座谈会发言纪要/原战勇等 “我心目中的陶本一先生”太原座谈会发言纪要/高国顺等 亲友篇 永远的楷模/王晨 真/于漪 老同学本是一位事业家/过传忠 教改之交淡如水/陆继椿 陶本一先生与全国中语会/顾之川 我的大学同窗陶本一/顾朝晶 我的挚友陶本一/高仁恒 我的先生陶本一/徐莉英 我的大哥陶本一/陶本川 琐忆/陶本真 纯纯真真同学情/缪关生石丽君 附录 犁/焦祖尧 一个校长和一张报纸/肖复兴 耕耘未来的人/思阳 关于音乐的对话/树本刘洪 山西师范大学校史(节选) 语文报社大事记(节选) 后记/王光龙 序言 我想先谈谈我和陶校长之间的一些联系。其实当年我 和陶校长的接触并不特别多。我没有诸位那么幸运,听过 陶校长精彩的讲课,但是我又比诸位幸运——陶校长“听 过”我的课。1984年年初,我是山西师大马列室的老师。 那天我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我一看,怎么陶校长在 最后一排坐着,我很惊讶,他事先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怎么办?我得硬着头皮讲啊。我感觉讲得还算顺利。之后 ,陶校长在很多个场合,“大肆”夸赞我,说:“公共课 不是没人愿意听吗?你们听听牛仁亮怎么讲课的!”我是 受宠若惊。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陶校长给予我很多帮 助,包括特批给我一套三居室住房以及破格评我为副教授 。他的这种关怀,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鞭策和鼓励,尤其 是在工作中给了我更多自信和动力。 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在我读博士毕业之后,分配 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当时我还是山西师大的老师,中共中 央办公厅给学校出了一个函,希望能了解一下我这个人。 本来学校简单地回一个函就是了,可是后来,中共中央办 公厅秘书局局长找我谈话说:“牛仁亮,你在山西师大是 什么人物啊?校方正式给中共中央办公厅来了个函,写满 两页纸,全是溢美之词。”我深知,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 ,但陶校长的拳拳之心和殷切期望,跃然纸上。这封信, 增加了组织对我这个新人的信任,从而使我在中共中央办 公厅的工作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作为一校之长 对年轻人前途如此关心并寄予厚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 社会奉献自己呢! 接下来,我想谈谈关于这本书的定位的建议。这本书 ,当然承载着大家对老校长的回忆和情感,但另一方面, 我觉得是否从理性的角度做个升华更好?陶校长做了这么 多事,影响了这么多人,我们理应认真总结和理性提升。 陶本一校长是一个符号,一张名片,但我们并不是在推崇 个人。陶校长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代表的是一种精 神——师大精神。他的精神影响着师大的过去、现在和未 来,在教育领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他的精神影响 下,师大培养了大批人才,甚至产生“师大现象”。“师 大现象”在太原是个有名的概念。师大人在省城各个领域 大部分都是佼佼者。这个是与师大当年的学风、校风和教 育思想有密切关系的。 我理解可以将陶本一校长的精神归为“四个观”。 第一是办学观。学生为中心、老师为根本、质量为目 标、人才为方向、改革为动力,大理大文、语文基础课的 教育等,这些都是陶校长的办学理念,即便放在现在的中 国,这些办学理念都是无可挑剔的。 第二是人才观。陶校长对优秀的学生,对资深教员, 对年轻老师……只要是他能够发现的人才,他都不遗余力 地给予引导和支持,提供条件和平台。他的人才观是大人 才观,并不局限于师大,他的概念是全国概念,他是一个 有格局的人,是一个有高度的人,更是一个有胸怀的人。 这叫大人才观。 第三是领导观。他作为一把手,敢拍板,敢承担责任 ,有办法,有执行力。为什么师大办得这么好?他在领导 观上是有一套经验和做法的,我们应该进行总结。 第四是个人价值观。他无私奉献,为人正直,严于律 己,宽以待人等,这些在大家的回忆中也都有很生动的体 现。 我们总结陶本一,回忆陶本一,其根本价值是推进人 才培养,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推进山西师大的更好发展 。所以我理解本书的落脚点,并不仅限于大家对陶本一的 感恩和回忆,也并不单是对陶本一个人的赞扬,而是称颂 他所代表的精神和影响后人的先进理念,并且,陶本一的 精神也是师大当年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一这本书的 立足点在这里,才更贴切,更有意义,才能够昭示后人。 以上建议没想好,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曾任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阅定) 导语 陶本一,著名语文教育家,语文报社创始人,一直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担任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总编,初中语文教材主编,由他主编的《应用语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这本书汇聚了100多位作者,从不同侧面记录了陶本一老师的多彩人生、非凡业绩和高尚人格,从个人视角总结了山西师大和上海师大教育改革的经验,展示了新时期一代教育家陶本一先生的光辉形象。 后记 当这本饱含着100多位作者对陶本一先生真挚感情的书 即将付梓的时候,作为本书的策划和主编之一,我有些话 要在这里说一说。 在我的心目中,陶先生首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师长。 作为先生的学生,我一直在向先生学习,学习如何做一名 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好老师。我经常回忆和先生在一起的美 好时光,回味先生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庆幸自己在大学 期间遇到一位好老师。 在我的心目中,陶先生还是一位极不平凡的出版家。 谁也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思想保守的年代,在那样一个 全面落后的地方,在那样毫无可能的条件下,先生竟然创 办了后来驰名中外的《语文报》,并和教育部、团中央等 部门联合举办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品牌活动,为我国数以亿 计的中小学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做出巨大贡献。 在我的心目中,陶先生又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大学校长 。作为山西师大的一名教师,我为学校有一位视野开阔、 学识渊博、积极进取、气质非凡的学者型、开拓型校长而 感到自豪。在我与其他高校的朋友们交流的时候,常常和 他们分享先生大刀阔斧推进学校教改的故事,而那些名校 的朋友们往往露出艳羡的目光。 前年10月,一位杭州的校友给我发来微信说:“这次 杭州的几位校友聚会,大家谈到了陶校长在山西师大领导 教育改革的事情。认为应该很好地总结一下,并一致推荐 你来主持这项工作,不知你意如何?”读罢微信,我的心 情难以平静。如此重要的工作大家推举我来主持,是对我 的一种信任;但我也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先生离 开山西师大已经20多年了,我离开山西师大也已经10多年 了,单是搜集和整理资料就非易事;总结和评价高校的教 育改革,须有一定的高等教育理论基础,而自己没有这方 面的积累;我虽然在先生任校长的后期担任过山西师大中 文系一段时间的领导工作,但没有在学校层面参与过教育 改革;我的身体总体还好,但眼疾却在加重。那些天我一 直在矛盾中徘徊和思索着,拖了十几天才回复那位校友: “编写一本反映陶先生主持山西师大教育改革的书,无论 从哪个方面讲,都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你们推荐我主持 这项工作也是有一定考量的,能参与这件事是做学生的本 分和荣幸。但近来我的眼疾逐步加重。鉴于目前的身体状 况,我怕难以担负编写这本书的工作了。”微信虽然回复 了,但此事却成了我的一桩心事。 去年8月,我萌生了编写题为《师长·社长·校长—— 我印象中的陶本一先生》一书的想法。遂与浙江校友会的 邸继征老师做了交流。同时,又通过微信向山西师大校友 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战勇同志做了汇报,得到他的肯定。 之后,我又与一部分校友就此想法做了交流,得到了他们 的附议和赞成。于是,我起草了编写构想,征求了部分校 友的意见,很快形成了共识。消息传开之后,得到在北京 、上海和太原等地校友的赞同和支持,认为这是一件很有 意义的事。随后,我就起草了编写方案,征求了许多校友 的意见。编写工作于2017年11月初开始启动。 征稿工作是本书成就的基础和关键,需要组织团队行 动。语文报社是先生一手创办的,参与本书的编写工作自 然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于是,由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 委员会和语文报社两家单位联名发起,联络中国语文报刊 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山西师范 大学上海校友会、山西师范大学浙江校友会、山西师范大 学北京校友会和上海师范大学硕博校友联谊会六家单位共 同参与编写这本书。具体分工为: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 委员会与其他六家单位负责语文报社之外的全部征稿工作 ,语文报社负责社内的征稿工作和后期的编审、出版工作 。蔡智敏社长表示,语文报社将组织一个专门的工作班子 ,由裴海安副社长具体负责,认真做好本书的征稿、编审 和出版等多项工作。 从2017年11月下旬到2018年5月底的短短半年时间里 ,共征集到文章过百篇。山西师大各地的校友纷纷为本书 撰写稿件。牛仁亮校友欣然为本书作序,并担任顾问。卫 建国校长也应邀为本书做序。山西师大的任林深、李春芳 、蔡权、潘家懿、龙梦晖、高仁恒、周征松、牛道生等多 位教授,也都应邀撰稿。陶先生的许多学生,如李文儒、 刘志和、杜黎明、邸继征、冯仲平、程竹汝、孙金岭、狄 国伟、高力夫、苏涵、武志勇等都在第一时间积极撰稿。 就连寓居海外的林和生、郭贵恒、杨栋、杨涛等校友也闻 讯赶写了文稿。在此期间,由原战勇同志牵头组织在校的 老同志召开了主题为“我印象中的陶本一校长”的座谈会 ,整理出内容丰富感人的《“我印象中的陶本一先生”临 汾座谈会发言纪要》;由高国顺同志牵头组织在太原市的 校友举行了主题为“我心目中的陶本一先生”小型座谈会 ,与会校友全方位高度评价了陶本一先生对山西师大发展 做出的杰出贡献,会后整理出《“我心目中的陶本一先生 ”太原座谈会发言纪要》。著名书法家柴建国、贾起家、 薛珠峰等校友为本书挥毫作书,著名国画家杨吉魁等校友 为本书泼墨绘画。中国 精彩页 我对陶先生的系列片段印象 王光龙 1973年9月,我来到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76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到2004年8月调到杭州师范大学工作,在母校学习和工作了31年。从我学生时认识陶本一老师到现在,屈指一算也有45年了。当我准备写这篇印象文字时,许多往事一一浮上心头,不少细节还记忆犹新,恍如昨日。这里仅就部分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段写出来,与各位朋友分享。 一、《语文教学通讯》初创时期的两件事 1978年上半年,陶老师着手创办《语文教学通讯》杂志,请叶圣陶先生题写了刊名,邀请中文系各教研室主任参加编辑工作。《语文教学通讯》首期编好之后,要选择一家合适的印刷厂印刷。陶老师便派我去侯马和运城两地联系印刷厂,嘱咐我要考察印刷厂的设备、人力和印刷质量,更重要的是印刷的价格是否合适。我按照陶老师的指示,先到侯马市海军测绘局印刷厂考察联系,接着再到运城市印刷厂考察联系。当时陶老师的爱人徐莉英老师在运城盐化局工作,她热情地接待了我,请我在她单位食堂吃了饭,并帮我分析了侯马和运城两个印刷厂的情况。我回来向陶老师做了详细汇报。陶老师最后还是决定由已与中文系有印刷业务的山西翼城县印刷厂印刷。当时《语文教学通讯》正是初创时期,既没有专职的人,也没有专项经费,所有开支都要精打细算,一分钱都不能浪费。印刷费是一项较大的开支,陶老师一定要选择一家价格合适的印刷厂印刷,同时还要考虑运输成本和发行方便等问题。这件事,使我感受到了语文报社创业时的艰辛,也领略到了陶老师在经营管理上的运筹和见识。 1979年上半年,陶老师要我推荐几名中文系的优秀毕业生留校做《语文教学通讯》的专职编辑。我当时担任中文系7609班的班主任。班长张发同学和秦溱同学创作的小说《有福老汉》在毕业前发表了,在校园文坛引起了轰动。我就推荐了张发、秦溱、李文锦、赵建功四位同学,陶老师全部接收了。他们四位与76lO班的靳保太同学是语文报社最早的五位专职编辑,为日后语文报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在陶老师的直接教导下,自身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靳保太曾任语文报社社长,赵建功曾任语文报社副社长,李文锦曾任山西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张发曾任山西作家协会《黄河文学》杂志的主编,秦溱曾担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语文报社是出人才的地方,经过陶老师的培养,一批批青年编辑都有了很好的发展,不少人后来成为省报高级记者、出版社社长、大学教授等。 二、在“周扬事件”中表现出的青松品格 陶本一老师是1983年年底出任山西师范学院院长的。在出任院长之前,他在中文系担任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兼任中文系资料室负责人。中文系资料室的一项工作是负责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函授学员编印函授教材。1978年暑期,资料室编选的又一期现当代文学课程函授教材在山西翼城县印刷厂印出了。选编的文章中有“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文化部部长周扬的文字。在1978年国务院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周扬的名字出现了,这说明周扬被“解放”了,政治上没有什么问题了。但函授教材已经印好了,怎么办呢?经请示中文系主任阎宪康老师,便在函授教材后面加了段说明编印时间的文字。没有想到的是,参加这期函授教材校对的人联名写信检举到中宣部和教育部。中宣部将检举信转给山西省委处理,山西省委于是下发文件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当时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文化大革命”之风仍未消除。中文系一次次地召开批判会,批判中文系主任阎宪康老师和资料室负责人陶本一老师。记得一天下午,又在中文系那间平房会议室召开批判会。陶老师坐在中间,拿出检讨书说,“我现在做第五次检查”,接着就念检讨书,念完后一言不发。老师们都清楚这件事情的缘由,没有人再发言。散会后老师们都走了,陶老师依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面无表情。我和另一位青年教师陪着他,劝慰着,扶他起来,送他回到平房宿舍。我知道,陶老师被迫做检讨,心里是想不通的。这样一件背景十分清楚、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却被上纲上线到政治立场问题,在全省对一个普通教师进行通报批评,还要一次次地做检讨。面对这么大的压力,陶老师依然沉着冷静,坚信事情总会得到公正解决的,并写信给《人民日报》反映情况。终于,山西省委在第二年的同月同日下发文件撤销了通报批评,做出了公正的结论,还了当事人一个清白。回忆这件事情的全过程,不由得想起陈毅元帅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只有在大雪压迫的时候,才能显现出青松那挺拔和坚毅的品格。那一年,陶老师37岁。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