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大运河治理先驱(张謇)/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羌建//庄安正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张謇》是“大运河历代人物故事”丛书中的一种。全书围绕张謇与大运河的关系,介绍了被人称为近代水利先驱与“清末唯一研究水利的学者”张謇治理运河的方方面面,包括张謇关注治运的过程、创办河海工程学校、督办江苏运河工程局、疏浚王家港、出台新运河工程计划等,全面反映了张謇超越常人的治运思想和勇于创新的治运实践,并分析了其当代启示,既是一部张建研究的新作,也是运河史人物重要的成果,填补了相关空白,值得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大德日生”:状元实业家张謇
26年科场蹉跎史
十余年客幕经历
甲午后投身实业
爱国企业家楷模
第二章 情系水利:张謇关注治运的过程
晚清大运河之困境
入职幕府,初涉水利
实业所系,倡导治淮
从“淮运并筹”到集中治运
第三章 培养人才:从测绘科到水利学校
实用人才异常缺乏的感叹
通州师范学校测绘科与土木工科的开设
河海工程学校等相继创立
第四章 临危受命:督办江苏运河工程局
工程局成立及内部机构
制订工程局分年计划
运河工程局的主要活动
第五章 高邮风波:险恶形势下的明智决策
1921年的江北大水灾
启坝放水的艰难决策
一年后的“无穷感慨”
第六章 治标急策:王家港疏浚工程开工
大灾后倡开王家港
通盘筹划保障实施
经费困窘四处化缘
历经艰难取得实效
第七章 另辟新途:新运河工程计划出台
范公堤内的串场河
新运河工程之设想
争取经费再遇尴尬
第八章 无奈辞职:困境与退出
困难重重的治运路
大生企业资不抵债
身心疲惫一并辞职
第九章 时代楷模:张謇治运精神及当代启示
家国情怀
世界眼光
强毅力行
德行为本
知行结合
第十章 功留史册,梦圆当代
功勋卓著
梦圆当代
参考文献
序言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
位特殊的人物,他于1894
年高中状元,却在1895年
投身“实业救国”,人称“状
元实业家”,他就是本书的
主人公张謇。
张謇在大力创办实业的
同时,出于需要人才的考
虑,又开始创办新式学校
,并进一步扩展到慈善、
公益、城市规划建设等许
多领域。几乎在每个领域
,张謇都取得了惊人的成
就,并造就了多个“中国第
一”,如中国第一个民营企
业集团——大生集团,中国
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
通海垦牧公司,中国第一
家现代化渔业公司——江浙
渔业公司,中国第一所独
立设置师范科的民办师范
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中
国第一所本科制民办女子
师范学校——通州公立女子
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盲
哑师范教育机构——南通盲
哑师范传习所,中国第一
所盲哑学校——狼山盲哑学
校,中国第一所综合性戏
剧人才专门学校——伶工学
社,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
院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中国第一所水产高等院
校——江苏省立水产学校,
中国第一所航海高等院校—
—吴淞商船学校,中国第一
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
苑,中国第一座民办气象
台——军山气象台,等等。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
次点赞张謇,称他是爱国
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
家的先贤和楷模,号召全
国企业家以及各界人士向
张謇学习。
周恩来总理说过,中国
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
部水利史。从中国的国情
出发,擅治国者以治水为
先。鲜为人知的是,张謇
也是一位“以治水为先”的楷
模呢!他一生与淮河、大
运河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
,被人称为近代水利先驱
与“清朝末期唯一研究水利
之学者”。
张謇青年时去过淮安,
目睹了淮河水灾给民众造
成的深重灾难,开始关注
水利。中年投身“实业救国”
后,张謇仍不忘自己的治
水理想,结合创办实业,
大力倡导治理淮河。随着
治水实践的深入,张謇又
认识到只有将治理淮河与
大运河结合起来,才能收
到更好的效果。为了推动
淮河和大运河治理取得实
效,他长期组织人力勘测
淮、运水文资料,为后世
治水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
学数据;他大力倡导兴办
水利人才培养机构,并亲
自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
一所水利高等学校——河海
工程专门学校,为中国培
养了大量水利人才;他亲
力亲为,策划、组织水利
工程实施,并时常深入一
线,亲自督导。综观张謇
的一生,他在统筹治理淮
河和大运河的过程中付出
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实
事,对中国水利事业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
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张謇仍然还在为了水利事
业坚持不懈,怎能不让人
为之深深感动!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本书,
了解张謇与大运河之间这
段不平凡的往事,体味张
謇的精神品质。
导语
综观张謇的一生,他在统筹治理淮河和大运河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实事,对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謇仍然还在为了水利事业坚持不懈,怎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本书,了解张謇与大运河之间这段不平凡的往事,体味张謇的精神品质。
书评(媒体评论)
“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
是认识和了解大运河历史
文化的良师益友,是展现
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中华
文明灿烂辉煌的精品力作
,值得向广大青少年读者
朋友推荐。
——中国文物学会大运
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
院长张廷皓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历史
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勤
劳的象征和智慧的结晶……
本丛书首次全面、系统、
生动地呈现了这一祖先留
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背后的
动人故事和传说。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
总经理
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
精彩页
第一章“大德日生”:
状元实业家张謇
26年科场蹉跎史
1840年,英国入侵中国,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以清政府战败并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告终,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同时,列强的入侵,又激化了国内矛盾。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太平军定都江宁府(今南京),改称天京。自此直至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江苏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军争夺的核心地区。
张謇(jian,意思是正直)即出生于这一乱世之中。清朝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在江苏省海门直隶厅常乐镇,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他自小聪明,5岁即入私塾,因勤奋好学而闻名乡里。
张謇15岁时,父亲和老师准备让他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按照通州本地旧俗,从父亲开始往上数三代内没有取得过“秀才”以上功名的,被视为“冷籍”。出生在所谓“冷籍”家庭的考生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要由本地具有资格和地位的人给予担保。由于“族谱久不修,而先世又率务农”,在张謇和家人的眼里,那便是属于“冷籍”无疑的了。
张謇自小读书出众,有人主动提出愿意担保,而他的老师却为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让张謇过继到如皋一户姓张的人家,以其族人的身份参加考试。就这样,1868年,16岁的张謇改名“张育才”,先后参加了如皋县试和通州州试。
初入考场的张謇成绩很不理想,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斥责:“假如一千人参加考试,录取九百九十九人,那唯一没有录取的一定是你!”张謇羞愤难当,在窗户、蚊帐上写上“九百九十九”五个大字,发奋自励。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的十月,张謇通过院试,取得“秀才”功名。
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如皋张氏借机敲诈勒索,张謇一家忍无可忍,趁江苏学使到通州的机会,呈明情况。张謇的遭遇得到了多位通州地方名士和知州(通州地方最高行政官员)孙云锦的同情,并给予了大力帮助。1873年,经清政府礼部批准,张謇的学籍从如皋划归通州,这场历时近五年的风波终告平息。多年后,张謇专门将这一段经历回忆整理成《归籍记》,详细记录了当时自己的遭遇。
1874年,孙云锦调任江宁,邀请张謇同往。于是,22岁的张謇第一次走出家乡。到了江宁后,这里的人文荟萃让张謇大开眼界。除了帮助孙云锦处理军政事务外,他遍访名师,并考入了钟山书院等著名学校,学业大为精进。1885年,张謇北上京城参加顺天府乡试,高中第二名,并结识了户部尚书翁同龢(hé),建立了师生之谊。1894年,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特开恩科会试。在这次会试中,张謇取中第六十名,在接下来的礼部复试中又取中一等第十名,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又经阅卷大臣商议,被推为前十名之首,并最终被光绪皇帝定为“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予翰林院修撰。
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