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舆记忆(乡村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既是一部县域文史资料,又是一瓮散发浓郁乡愁的老酒,让我们陶醉,从中可见生命的深度、人性的光辉、文化的根基、风俗的画面。本书中的作者都是平舆人,有更多更浓的家乡情结。他们多角度描绘出这片热土曾经发生的历史。这些作品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彼时的情状,更承载了一个个挚爱家乡的赤子情怀和渗入骨子里的责任担当。读了这些文章,大家自会明白,这是平舆乡村历史生活的缩影,更是中国千年农耕文明的缩影。从这个缩影中,可以体会出平舆民风的朴实,可以体味到传统美德的延续,可以品味出广大人民的创造。
目录
县域篇
平舆简史
古今平舆人的不同称谓
《周易》论舆
平舆自然村村名成因
平舆的寨子
平舆的古桥
洪汝河航运与埠口文化
鲜花盛开的村庄
房前屋后栽花植树
炊烟袅袅的乡村岁月
茅草屋的记忆
乡间记忆
舆乡野菜知多少
老棉布记忆
曾经的乡村时尚: “粪包”衣裳
儿时记忆中的几种工匠
打铁技艺琐谈
游走在舆乡记忆中的锔匠
旧时室内使用的几种物件
响器班
要媳妇
乡村大花轿兴衰记
平舆农谚四十则及简注
关于芝麻的谜语和歇后语
过年风俗诗
城区篇
舆侯亭与雎鸠湖
寻找净衣塘
白庙村名的衍变
冯寨的一些事
冯寨老桥话沧桑
藏在谜语里的村名
五里赵庄赵好德
陈大喜反清
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俗与乡愁
东皇庙清代石碑碑文发现记
常庄村玄帝庙碑发现记
张营村采访随记
杨埠篇
三年解放战争中的杨埠镇
杨埠与王营的历史关系
王祥墓与王祥卧冰处
“天不怕”任来渠
……
杨埠篇
东和店篇
高杨店篇
庙湾篇
十字路篇
射桥篇
阳城篇
万冢篇
玉皇庙篇
郭楼篇
李屯篇
老王岗篇
辛店篇
西洋店篇
万金店篇
双庙篇
序言
回望乡村记住乡愁
——序《平舆记忆·乡村
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
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
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
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
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
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
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
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是乡亲聚族而居
的地方。它是民间文化构
建的基石,更是我们走向
远方的起点。乡村要振兴
,文化要先行。乡村传统
社会和传统文化是帮助我
们实现回望乡村、记住乡
愁的本源所在。这也是我
们要编辑出版这本《平舆
记忆·乡村卷》的初衷所在

散落于豫东南平原沃野
的平舆乡村,以厚重历史
和璀璨人文扎下深远的根
脉,形成独特的乡村风貌
与浓郁的乡土气息,连接
成广阔而深人的文化生态
,构成了魅力独具的平舆
乡土文化,承载着不老的
乡愁。自古至今,乡愁一
直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吟咏
的不老主题。《平舆记忆·
乡村卷》,既是一部县域
文史资料,又是一瓮散发
浓郁乡愁的老酒,让我们
陶醉,从中可见生命的深
度、人性的光辉、文化的
根基、风俗的画面。
近几十年来,伴随现代
文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
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
在平舆这片平原沃土上,
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随
着这些变化,诸多延续成
百上千年的器物消失了,
如太平车、水井、石磨、
煤油灯之类;人们的很多
行为没有了,如用碓窑子
舂谷米、用烧热的砖头取
暖之类;许多正常的劳作
活动没有了,如拾粪、积
肥、记工分之类;一些社
会角色也没有了,如生产
队长、保管、饲养员之类
……想起这些已经消失的过
去,总有一种怅然之情发
自心底。不少老年作者,
童年时候还经历过极为贫
乏的物质生活。天寒衣衫
薄、人饥囤无粮、嘴馋食
无肉……在很多情况下,人
们要把榆钱、榆叶、野菜
掺和人面粉里面做成食物
,才得一饱。吃着粗食杂
粮,人们挖河筑堤,开荒
种田,默默地劳作,无私
地奉献。因而在他们的文
章中,自然而然地不时展
露出饥寒窘迫的情景。然
而精神生活又是饱满的。
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
,信仰无比坚定。还有那
个时代的童年游戏,让乡
村儿童天真烂漫的生活习
性得以展示。这些与今天
的儿童游戏相比,虽然显
得简单乏味,但从适合天
性这点来说,远胜于现在
的一些儿童游戏。如今,
让孩子们难以割舍的手机
、电视、电脑等现代高科
技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而
言,是对儿童的一种伤害
。所以说,对往昔儿童游
戏的回忆和描述,就不仅
仅有历史价值了。
本书中的作者都是平舆
人,有更多更浓的家乡情
结。他们对消失的过去精
心描写,构成优美的文章
,从而多角度描绘出这片
热土的历史。这些作品生
动、真实地记录了彼时的
情状,更承载了挚爱家乡
的赤子情怀和渗入骨子里
的责任担当。读了这些文
章,大家自会明白,这是
平舆乡村历史生活的缩影
,更是中国千年农耕文明
的缩影。从这个缩影中,
可以体会出平舆民风的朴
实,可以体味到传统美德
的延续,可以品味出广大
人民群众的创造。《平舆
记忆·乡村卷》让我们记住
了这一切。
有人说,乡村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根基,这话是有
道理的。“礼失求诸野”,乡
村是一个文化宝库,但宝
库也是需要经营的,需要
人们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许多优秀乡村文化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如循环利用、低碳生
活、尊老爱幼、邻里互助
、诚实守信、乡土知识与
经验等,不仅为社会科学
工作者所重视,也常常为
自然科学家的新发现提供
启发和思路。这些优秀品
质和传统同样是我们建设
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宝
贵财富、重要基础和内容
。把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
建设建立在深厚的乡村文
化基础上,往往会取得事
半功倍的效果。忽视乡村
价值另起炉灶的生态文明
建设或和谐社会建设,是
无根的文化,往往会成为
空中楼阁,这方面的教训
并不乏见。但要把优秀传
统文化之根找到,却不是
容易的事情,不知道根之
所在,也就难免出现各类
的伤根行为。因此,《平
舆记忆·乡村卷》就是遵循
着寻根的路径,试图发现
平舆传统文化根之所在,
为构建平舆现代和谐社会
提供依据。这也是我们启
动乡村记忆、记录乡村价
值的意义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
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对
平舆乡村的回望与记录,
不仅在于研究和挖掘平舆
乡村的应有价值,发现这
些价值,还在于要分析这
些乡村价值存在于平舆乡
村的什么地方,以何种形
式存在?进一步分析这些乡
村价值对当今平舆社会发
展的价值,以及保护、传
承优秀乡村价值的途径和
方法。这样,就有助于我
们做到在平舆乡村的发展
中传承乡村价值,在平舆
乡村现代化过程中保存传
统,让村民享受田园风光
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平
舆乡村价值带给他们实实
在在的好
导语
本书约50万字,按地域分为十几个部分,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平舆县境内的各乡镇(街道)村庄村名、姓氏来由、历史渊源、社会变迁、乡贤人物、逸闻趣事、自然风物、传统习俗、文物遗存、民间故事传说、民歌童谣、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以唤起人们对美丽乡愁的记忆,以更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建设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
精彩页
平舆隶属河南省驻马店市,距离驻马店市60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30万。要论历史悠久、文明璀璨、造福社会、和谐宜居,它称得上是中原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历史上最早与平舆有关的事件,要数伏羲教民渔猎了。那时候天下多水,平舆是一片不大也不小的高地,森林遍布,百兽生长,还有凤凰和麒麟出现,故名凤麟洲。洲外是湖,水天一色,故名天水湖。伏羲看到这里风景幽美,心情大好,就在这里住了一阵子,教他的子民持棒打猎,结网捕鱼,那是5000多年前的事情了。
4000多年前,美女常仪(仪古音娥)生于此,生而能言,长发及地,被黄帝曾孙帝喾纳为第四妃,死后为月神。常仪生一子一女,子名挚,平舆一带被帝喾封为挚国,平舆城是最早的古挚都。今天的挚湖就是当时建筑古挚都时采土留下的遗迹。帝挚在位9年,自觉能力不及其弟,就让贤于唐尧,禅让之风从此发源。
帝挚的六世孙奚仲是个发明家,他利用这里遍地繁育的林木,发明了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车舆。车舆从这里诞生,从这里走出天中,走出中原,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车舆的发明使用和普及推广,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向前发展的速度。平舆之名随车舆闻名世界。车舆文化的源头在平舆。旧时平舆城中的舆侯祠,是先人为纪念奚仲而建的。而今小清河畔的奚仲公园、阳城大道南段东侧的车舆文化园,是今人为纪念这位造车鼻祖而修建的。
造车需要大量的木材。森林被砍伐垦荒之后,沃土变成了良田,成为养育我们祖先生存的家园。
商末,殷商挚国国君任成的二公主太任生于斯长于斯。她最先发现并培育了芝麻,使平舆成为中国芝麻原产地;她维德之行,芳名远播,嫁与周季历为妻,首创胎教之法,怀胎教子而生文王,开启家国教育,成就儿子周文王姬昌、孙子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成为一门三圣人,奠基了大周八百年天下,被今人尊为中华太任圣母、平舆人的老姑奶奶。平舆城中太任公园,上河城中太任教子雕像、太任恩泽湖、太任广场,挚园中圣母馆等,都是平舆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女陛而建造的。
商亡周兴,平舆作为周文王之母的家乡得以幸存,但仍改变不了挚国被沈国吞没的命运,周公旦封其十叔姬载于此,经过500余年风雨飘摇的沈国,还是免不了被蔡所灭,归楚之县。
平舆为楚县,平舆城时称邑,见之于史书。孔子周游列国,过平舆而知周季历吟诗追太任故事,韦编三绝,始将《关雎》置于《诗三百》之首。
这之后,与平舆有关的最重要的战争,要数秦始皇扫六合时的两次平舆之战。秦楚两国在平舆一线摆开战场,李信初胜而后败,王翦初败而后胜。王翦率60万秦军在平舆一带,最终打败了项燕领导的百万楚军,楚国从此一败涂地,很快亡国。 可阳城人陈胜不甘心从此沦为亡国奴,他在大泽乡攘臂一呼,揭竿而起,揭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并建立张楚国,从而打破了秦始皇从一世而至万世的美梦。陈胜故里在今平舆县阳城镇,那里保留着许多陈胜的遗迹,流传着许多陈胜的故事,平舆人至今为此津津乐道。
秦亡汉兴。平舆成为两汉400年间的汝南郡首县,郡治所在地。汝南郡辖37县之多,成为除京师洛阳外的天下第一大郡。有幸作为首县的郡治所平舆,成为两汉除京师外的又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个个星辰级的平舆籍人物闪烁在两汉历史的星空。戴凭夺席谈经、袁安卧雪自律、陈蕃下榻敬士、张熹舍身为民、阚敞诚信还钱、董永卖身葬父、蔡顺拾椹孝母、王祥卧冰求鲤、费长房悬壶济世……当然,还有最得国人看重的平舆渊二龙许劭和许靖评曹操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看人之准,评语之精,令古今士子无不为之叹服。“才高莫过月旦评”已成为国人认可的历史定论。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