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农村调查·文献类》第1卷主要收录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农村派”主持的调查文献。 本卷收集的调查文献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大众的调查视角,解决社会调查“为谁服务”的问题。二是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解决的是“怎样调查”的问题。三是寻根究底的分析探讨,解决社会调查之后“如何研究”的问题。 目录 总序 凡例 编辑说明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一 农村革命 二 革命先锋 三 农民与农民协会 寻乌调查 自序 第一章 寻乌的政治区划 第二章 寻乌的交通 第三章 寻乌的商业 第四章 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 第五章 寻乌的土地斗争 兴国调查 一 八个家庭的观察 二 本区旧有土地关系 三 斗争中的各阶级 四 现在土地分配状况 五 土地税 六 苏维埃 七 农村军事化 才溪乡调查 行政区划 代表会议 此次选举 乡苏下的委员会 扩大红军 经济生活 文化教育 长冈乡调查 一 政治区划及户口 二 代表会议 三 此次选举 四 乡苏下的委员会 五 地方部队(删减) 六 群众生活 七 劳动力的调剂与耕牛问题 八 公债的推销 九 合作社运动 十 文化运动 十一 卫生运动 十二 社会救济 十三 妇女 十四 儿童 十五 工人 十六 贫农团 十七 宣传队 十八 突击队 十九 革命竞赛 毛泽东其他农村调查选编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 分田后的富农问题——永新及北路的情形 东塘等处调查 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 分青和出租问题 木口村调查 陕甘宁边区神府县直属乡八个自然村的调查 一 行政区分 二 地理位置 三 自然条件 晋西北兴县二区十四个村的土地问题研究(报告大纲) 米脂县杨家沟调查 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 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节选) 解放前西双版纳土地制度 广东的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检讨 广西农村经济调查 河南农村经济调查 浙江的土地分配 江苏的土地分配和租佃制度 无锡三个农村底农业经营调查 中国农村经济常识 青浦农村调查晋西北兴县二区十四个村的土地问题研究(报告大纲) 米脂县杨家沟调查 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 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节选) 解放前西双版纳土地制度 广东的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检讨 广西农村经济调查 河南农村经济调查 浙江的土地分配 江苏的土地分配和租佃制度 无锡三个农村底农业经营调查 中国农村经济常识 青浦农村调查 序言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 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历来重视农村调查资料的 收集、整理与利用,《中 国农村调查·文献类》便 是成果之一。在付梓出版 之际,特做以下说明: 1.本丛编旨在对20世 纪20—50年代的农村调查 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汇 编。 2.为保证所选材料的 原始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尽可能地选用最早版本 或是原刊版本,不得已才 用新中国成立后的版本代 之。这些均在导语中做了 简要介绍。 3.本丛编收录的农村 调查资料,原版文字与图 表多为繁体字竖排,为适 应现代阅读习惯,我们将 繁体字、异体字等改为简 体规范汉字(特殊含义不 在此列),并采用横排; 原书中未进行断句的引文 ,为了避免改变原文语义 ,对这部分内容不断句、 不加标点;原文已断句或 未完全断句的引文,则保 留原文断句或在原文基础 上补齐断句,并按现代汉 语习惯加标点。 4.文献汇总编辑时力 求贴近原文,尽量保持文 字的原始性(如“底”); 为防止在重排图片时出错 ,将原文中比较清晰的图 片,直接用于选编的书稿 中;原文无法识别的字, 用“【】”标记,每字一“ 【】”;为了阅读方便, 对一些序号进行了调整, 或以特殊格式示之;原文 献尾注,均修改为页脚注 ,且每页单独排序;对一 些参考性的注释也进行了 原文校对;表格一般选用 最简自动调整格式,或是 调整到适宜阅读格式;原 表格后的注释或说明,均 纳人到表格中的最后一行 显示,并在字体上加以区 分;明显错误的标点符号 也作了相应修改;原文自 序、原契文件及原格式排 版者,排版及格式亦忠于 原文(特殊者除外);另 外,一些格式今古有别, 全部按照现代标准进行了 校正。 5.在出版方面,项目 组组建了编辑和校对小组 ,严格审查、校审每一篇 编选的材料。 6.由于选编的材料出 版年代久远,许多材料的 印刷字体已变得模糊,再 加上个别材料保存时间长 ,出现一定程度的残损, 由此造成个别字词难以辨 认在所难免。 7.由于时间紧迫和编 辑人员能力水平有限,难 免有疏忽错漏之处,希望 海内外学者、读者提出批 评、建议,帮助我们提高 这套丛书的编辑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