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论述了筋及筋与脏腑、经脉、营养物质、其他四体的关系,并阐述经筋循行、主病、循行特点、经筋关键部位、经筋间联系、经筋与脊柱、维筋相交、经筋治疗等,并讲解了筋的功能、刺筋病证病因病机、刺筋的作用、筋的针刺部位、针具、刺法、特点、注意事项,还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对45个刺筋病证进行了介绍。 本书是作者系统学习、研究、挖掘《黄帝内经》恢刺、关刺、燔针劫刺、巨刺等刺筋方法,与中医理论、临床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形成系统的刺筋疗法,此法为作者的原始创新成果。本书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便于学习、运用,适于医学院校学生,针灸科、康复科、推拿科、中医科医务人员等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平华,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巨野县人,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山东省政协委员。先后担任巨野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巨野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从事骨伤科疼痛针灸治疗、研究30余年,医技精湛,运用针灸、微铍针、灵枢九针、小针刀、浮针、头针、火针等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疗效显著。编撰出版了《针灸腧穴疗法》《归经中药学》《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小周天微铍针疗法》《增生性膝关节炎的非手术疗法》《基层医疗实践》等专著。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曾作为中医专家赴俄罗斯坐诊一年。荣获山东省政府二等功、菏泽地区科技工作者、菏泽地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筋 一、筋 二、筋与脏腑的关系 三、筋与经络的关系 四、筋与营养物质的关系 五、筋与其他四体关系 第二节 经筋 一、十四经筋循行、主病 二、经筋循行特点 三、经筋关键部位 四、经筋间的联系 五、经筋与脊柱 六、维筋相交 七、十二经筋主病 八、十二经筋治疗 九、筋与经筋 第三节 筋的功能 一、筋束骨、构成形体 二、利机关,保证活动 三、筋为刚,护卫脏器 四、调机体、平衡运动 五、筋急结,反映病情 第四节 刺筋病证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五节 刺筋的作用 一、温筋散寒,舒筋通痹 二、在筋调筋,缓急柔筋 三、恢复平衡,调节体态 四、针刺于筋,调节脏腑 五、针刺于筋,疏通经脉 六、针刺于筋,五体同调 第六节 刺筋部位 一、四肢关节之筋 二、督脉之筋 三、任脉之筋 四、头面之筋 五、其他部位筋结 六、分肉之间 第七节 刺筋针具 一、圆利针 二、毫针 第八节 刺筋方法 一、恢刺 二、关刺 三、焠刺 四、巨刺 五、提插产热 六、筋弛纵不收补法 第九节 刺筋病证 一、刺筋病证 二、经筋病证 第十节 刺筋特点 一、选取阳性反应之筋 二、针刺不深 三、圆利针恢刺、关刺一次进皮 四、不循经取穴 五、不留针或少留针 六、针刺手法重、速度快 第十一节 刺筋注意事项 一、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二、掌握好深浅、以防损伤脏器 三、出血性疾病不能运用 四、皮损、感染者不能运用 五、重病慎用 第二章 各论 第一节 筋伤科病证 一、落枕 二、颈椎病 三、肩周炎 四、冈上肌腱炎 五、冈下肌腱损伤 六、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七、肘关节扭挫伤 八、网球肘 九、腕关节扭伤 十、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十一、腕管综合征 十二、屈指肌腱腱鞘炎 十三、腰肌劳损 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五、腰椎管狭窄症 十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十七、臀上皮神经损伤 十八、股骨头缺血坏死症 十九、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二十、增生性膝关节炎 二十一、慢性膝关节滑囊炎 二十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二十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二十四、不安腿综合征 二十五、腓总神经损伤 二十六、踝关节扭伤 二十七、跟痛症 二十八、跟腱炎 二十九、跖痛症 第二节 内科症证 一、头痛 二、眩晕 三、面痛 四、心悸 五、咳嗽 六、哮喘 七、胁痛 八、胃痛 九、腹痛 第三节 风湿病证 一、强直性脊柱炎 二、类风湿 三、痛风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 三、面瘫 四、面肌痉挛 三、耳鸣耳聋 四、慢性咽炎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