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精神分析学研究就是广义上的翻译研究,本书探索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的可能性,搜集、整理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取得的成果,从翻译冲动和症候两个概念出发,以清末民初的语言运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翻译冲动如何冲破语言秩序的压抑和民族主义的语言观,掀起语言文字的革命;分析译者的“自我”对翻译冲动的抵消和互动作用,并揭示在特定语境下,译者的“自我”表达带来的诗学意义,从而展现在翻译冲动和“自我”表达的欲望双重作用支配下,中国新诗和新文化如何打破牢笼,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 张洁,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香港岭南大学访问学者。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在Style(A&HCI期刊)、《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出版译著2部。研究兴趣为翻译史、翻译心理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1.1 翻译研究:跨学科的方法 1.2 精神分析学与翻译的不解之缘 1.3 目标与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暨研究新方向 2.1 精神分析学视角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 2.2 新方向:翻译冲动与症候研究 第三章 翻译冲动与清末民初的语言运动 3.1 清末民初的翻译高潮与语言运动 3.2 语言运动一:废除文言 3.3 语言运动二:废除汉字 3.4 语言运动三:白话文欧化 3.5 症候的背后 第四章 对于《墓畔哀歌》中误译的症候阅读 4.1 翻译与梦 4.2 写作与翻译中的宣泄 4.3 葛雷的“自我”隐身 4.4 郭沫若的译者自悼 4.5 误译、自我中心主义与翻译冲动 第五章 结论 5.1 内容回顾 5.2 重要观点 5.3 研究意义与未来的路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