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八章,以“8·10股市风波”开篇,转引回溯,讲述了改革先锋禹国刚的传奇人生:幼时家中八个兄弟姊妹常因贫困而挨饿,15岁的禹国刚渎至初二时甚至被迫辍学当文书,以贴补家用;重返校园后,他又在高二那年患上肠伤寒,险些丧命;好不容易终于考上了大学,在西安外国语学院(今西安外国语大学)攻读俄语专业的禹国刚,又因1960年代中俄关系破裂而改学日语。毕业后,他当过下矿工人,编过报纸,1980年代带着一家四口和变卖家电得到的六百多元钱南下深圳。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加了国家招考,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派往日本学习证券知识的留学生之一。而那一批留学生,实则只有两人。留学归来后,他终于得以有机会学以致用,参与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而后主持深交所全面工作,推动深交所全球第一个同步实现‘四化’——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知名的证券交易所,其证券交易系统技术水平至今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幕后英雄的种种故事,侧面勾勒出一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在禹国刚的个人人生故事中,还可以看到许多第一代证券人的共同奋斗身影:为创建深交所而鞠躬尽瘁的王健,因心脏病发倒在了工作现场;68岁的周顺祥老人毛遂自荐,帮助深交所培养了第一代“红马甲”和清算员;港媒对徐虹的一次采访误报,反倒歪打正着促进了深交所早日开市。 深交所原结算交收部经理兼接待部经理徐虹撰写两则附录:历史性记录了关于深圳证券市场的21个第一,以及第一代证券人筚路蓝缕建立深交所的拼搏岁月。 作者简介 樊舟,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深圳女报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深圳市期刊协会会长。从事文化出版工作二十余年,发表各类作品三百余万字。 目录 第一章 绝密救市 严重的时刻 艰难的抉择 病危通知书 市政府连开五次会议 只有两个亿 救市大决战 第二章 故乡安康 安康禹家 辍学当文书 战伤寒死里逃生 第三章 青春岁月 走进大学 工厂岁月 “中国的旧金山” 第四章 问学扶桑 初识冈崎嘉平太先生 股票及证券市场 日本记者之问 故乡洪水漫城 第五章 股份制的威力 留学归来后 一道徐徐打开的门 新中国的第一只金融股 股份制显神通 柜台交易初具雏形 第六章 深交所诞生 李灏:“这次我是上前线了” 宿舍里的奋斗 “王健,我的兄弟” 乱“市”用重典 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 第七章 规矩方圆 轰动全国的“8·10风波” 深交所“四化” 创办证券专业媒体 最高的荣誉 第八章 禹国刚如是说 难忘周顺祥先生 怀念恩师冈崎嘉平太先生 我们这一家 我眼中的李灏 兴趣爱好和吃饭一样重要 隶书,要这样写才能写出风格 我是这样学习日语的 深圳证券山公园——中国改革开放的一种“国家记忆” 寄望青年学子:爱国、勤奋、博学、创新 地缘政治背景下的技术竞争与合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附录一 关于深圳证券市场的21个第一 附录二 深圳证券交易所回忆录 深交所率先开始集中交易之花絮 深交所“交收无纸化”方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深交所“通信卫星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第一笔债券的策划与发行 序言 深圳精神,永昭未来 杨广慧 听说要出版一本写国 刚同志的书,我很高兴。 我还记得2018年12月,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 会上,国刚等100名同志 ,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 改革先锋称号。看到习近 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为改 革先锋们颁奖的情景,我 非常感动。任何有功于国 的人,国家不会忘记,人 民不会忘记。 国刚同志被评价为“资 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 这是一份殊荣。他很谦虚 ,说这不光是对他个人的 肯定与赞扬,也是对许许 多多一起为中国资本市场 辛勤奉献的同志的肯定与 赞扬。是啊,举凡伟大的 事业,往往都是一群人协 力同心,在党的领导和人 民的支持下完成的。 这让我的思绪又回到 当年,回到在李灏书记领 导下与同志们一起为深圳 打拼的热火朝天的年月。 我是1987年5月27日奉命 到深圳报到的,任市委宣 传部部长。次年,李灏书 记率团赴欧洲访问,在伦 敦会见了当地一些证券和 基金投资人,对证券业的 价值有了深入的了解,也 下定了创办深圳证券交易 所的决心。 然而,建立深交所谈 何容易?我们不光缺专业 人才,大家的观念也还没 转变过来,很多人觉得股 份制是资本主义,股票交 易是投机,与社会主义格 格不入。这个时候,就能 看出李灏书记作为改革家 的大智大勇,只要利国利 民,他就愿意披荆斩棘, 一往无前,坚决做成。 国刚同志是证券专家 。此前我国只派了两名留 学生到目本学习证券专业 ,国刚同志是其中之一。 1984.年他学成归国, 等到1988年要筹备深交 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我了解的国刚同志,是个 做事极其认真的人。他担 任深圳市资本市场专家小 组组长和深交所筹备组负 责人,呕心沥血,组织翻 译并借鉴了大量重要资料 ,为深交所的建立奠定了 业务基础和制度基础。后 来他与王健同志搭档,共 同操持深交所工作,成绩 斐然,令人瞩目,二人被 《人民日报》称为中国证 券市场的“股界双雄”。 国刚同志参与并见证 了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 国发展的历程。他努力推 动深交所全球第一个同步 实现“四化”——交易电脑 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 星化、运作无大堂化,深 交所证券交易系统技术水 平至今一直处于全球领先 地位。 转眼三十余年,弹指 一挥间。我们已经垂垂老 去。深交所的建立,是改 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伟 大祖国走向复兴的必然产 物。深交所的价值逐渐为 世人所知,金融业更成为 深圳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继续助力祖国的进步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 区的发展。 为国为民、敢闯敢干 的精神,就是一种可贵的 深圳精神,这种精神永远 昭示着未来。看到有这样 一本书出版,我备感欣慰 。 2021年6月 导语 《改革先锋禹国刚——中国资本市场开路人》是改革先锋、深交所创始人禹国刚授权的人物传记。 收录禹国刚本人撰写短文十余篇,从中可感知他的为人为学以及不为人知的家风传统。这不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段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 精彩页 严重的时刻 禹国刚通宵未眠。 那是1991年9月1日的深夜,第二天早上要召开第五次救市会议,由郑良玉市长亲自主持。作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的禹国刚要在会上做专项汇报,参与讨论。 吃完晚饭后,他把自己关到书房里,精心做了各种准备,需要的资料也都收集齐整,洗了澡,又看了一会儿《晚间新闻》。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但那天他只注意到两条新闻。一条是国内的,黄河小浪底工程终于正式开工,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有政府对黄河的治理,它才能造福人民。国家在一天天走向繁荣,这是他事业的支撑。 另一条是国外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正式宣布独立。那么强大的苏联,一夜之间竟然解体,那些加盟共和国,从此各奔前程。 这让禹国刚想起当年毛泽东与黄炎培的一段著名的对话。那是1945年.民丰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与毛泽东探讨一个政权如何跳脱“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禹国刚初进大学时念的是俄语,因而对苏联多了一些关注。苏联解体和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让他无限感慨。曾国藩的“六戒”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这个“天意”也许就是天下大势吧,他想,有的时候是形势比人强,时势造英雄;但是,他坚信人的努力更加重要,事在人为,英雄也可以造时势。 已经是午夜了,禹国刚毫无睡意。摇头电风扇发出有规律的声响,风一次次吹过他的脸,他却感受不到清凉。南方特有的燠热连同过多的湿气,黏糊糊地附着在人的皮肤上。他干脆从床上起来,走到客厅,打开玻璃门,来到阳台上。此刻城市的喧嚣声已经消歇,偶尔有一辆汽车驶过,更显得长夜寂寥。如果是在他的家乡陕西安康,到了9月,天气已经开始转凉,昼夜温差大,晚上恐有点凉气袭人了。自打1964年到西安念大学,这些年兜兜转转,他也去了许多地方,一但要说宜居,他觉得还是故乡。 天亮后是新学年开学的日子,孩子们经过上学期的考试和一个暑假的休整,又开始新的校园生活。 明天,深圳股市会有新的开始吗? 禹国刚想到这里,往事一幕幕从眼前闪过…… 1983年,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成立。随后以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向全国招股,“深宝安”成为新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以自由认购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发行深圳发展银行普通股股票50万股。 1988年12月,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9年2月,深圳市金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9年12月,蛇口安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90年2月,深圳原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世纪星源的前身)开始发行股票。 这就是著名的“深市老五股”,分别以“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为广大股民所熟知,如雷贯耳。 从1988年4月1日第一只金融股“深发展”上柜交易,到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始集中交易,在这期间,深圳股市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徘徊阶段、攀升阶段、暴涨阶段和整顿阶段。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