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近年来,郑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体系日益完善,承接高端要素和集聚优质资源的优势日益凸显。随着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建设的推进,郑州在区域带动力、综合承载力、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大幅提升,并逐步转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优势。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中,郑州要更加注重中心城市的功能性建设,更好发挥区域协同发展、内陆双向开放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区域增长极。 在此背景下,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成立了“新发展格局下郑州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方向研究”课题组,并在郑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点研究了新发展格局下郑州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国际背景、理论逻辑、目标定位、基础与条件、机遇与挑战,同时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经验,提出了郑州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实践平台与政策建议。我们希望,课题研究成果能够为推进郑州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外交部国际经济金融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1991年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制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版《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1992年)、《国际经济政治学》(2008年)、《美国行为的根源》(2015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17年)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国际环境 第一节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 第二节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全球化 二、逆全球化政策日益突出 三、维护供应链安全成为后疫情时代重要考量 第三节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 一、后疫情加剧全球经济长期停滞风险 二、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为全球经济带来挑战 三、全球债务水平上升加剧债务危机风险 第二章 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 第一节 新发展格局的现实基础 一、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强力引擎 二、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多边体制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良好互动的根本保障 第二节 新发展格局中开放与自主的辩证关系 一、深入把握开放的时代脉搏 二、全面理解自主的深刻内涵 三、在实践中实现开放和自主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逻辑 一、以国内大循环塑造国际循环的新动力 二、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三、以高水平开放推进国内国际市场对接 第四节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学逻辑 一、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助于促进分工专业化 二、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 三、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助于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四、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助于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 第五节 高水平开放与新发展格局 一、高水平开放筑牢新发展格局的物质基础 二、高水平开放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动能体系 三、高水平开放强化新发展格局的制度保障 第三章 郑州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郑州的对外交往 一、古代郑州 二、近代郑州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州的对外开放 一、1949~1978年 二、1979~2011年 三、2012年至今 第四章 新发展格局下郑州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目标定位 第一节 枢纽设施 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二、提升陆路交通枢纽优势 三、扩大国际航空枢纽优势 四、建设与枢纽经济相关的产业园区 第二节 枢纽经济 一、陆上丝绸之路 二、空中丝绸之路 三、海上丝绸之路 四、网上丝绸之路 第三节 制度枢纽 一、构建高水平贸易开放体制 二、推动与国内、国际重点口岸的点对点对接 三、深化国际海关部门监管协调 四、提升国内通关信息化水平 五、实施重点产业的标准化战略 第四节 金融枢纽 一、加快金融改革开放 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三、改善金融环境 四、加强金融监管 第五节 人才枢纽 一、鼓励高新企业 二、扩大人才激励 三、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第五章 郑州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基础与条件 第一节 郑州开展双向开放的经济和产业条件 一、经济整体情况 二、第二产业基础 三、第三产业基础 第二节 郑州开展双向开放的交通和人员条件 一、交通运输基础 二、人力资本储备 三、研发情况 第三节 郑州的现有对外经贸合作基础 一、贸易和外资引进规模 二、贸易地区分布 三、出口企业结构 第六章 郑州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郑州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主要机遇 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二、国内进出口需求大发展 三、中国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政策红利 四、郑州现有的产业战略优势 第二节 郑州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主要挑战 一、全球贸易风险与郑州区位布局劣势 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与郑州贸易产品劣势 三、贸易格局变化和郑州的产业布局不足 四、人力资本储备的劣势 第七章 国际大城市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国际主要大城市双向开放情况 一、纽约 二、伦敦 三、东京 四、巴黎 五、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第二节 国际大城市建设双向开放枢纽门户的经验 一、较高的经济能级 二、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三、精准的产业定位与产业协作体系 四、高素质的人才集聚 五、高密度的总部经济 六、优良的营商环境 第三节 国际经验对郑州的启示 一、促进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 二、完善交通物流网络 三、积极促进与开放枢纽门户相适应的产业发展 四、继续加大开放力度 五、继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 第八章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高水平开放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立历程 第二节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内容 一、各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 二、货物贸易 三、服务投资 四、金融领域 五、营商环境 第三节 中国自贸试验区实行高水平开放的经验启示 一、中央授权是前提 二、各自贸试验区的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