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蔷薇(精)/帕乌斯托夫斯基写作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帕乌斯托夫斯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帕乌斯托夫斯基说:“这本书不是理论研究,更不是指南。这里只不过记下了我对写作的理解和我的写作经验。这本书并未涉及我们作家工作思想基础的重要问题,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没有任何重大分歧。文学的英雄主义和教育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在这本书中只是谈了一些我目前来得及谈的内容。如果我让读者获得了哪怕一点点有关作家劳动的美好本质的认识,那我会觉得尽了对文学应尽的义务。”
作者简介
康士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他出身于莫斯科一铁路员工家庭,中学时代起爱好文学,1912年发表第一个短篇。革命和战争时期当过士兵、记者和编辑,同时创作了许多作品。他于1956年发表的创作札记《金蔷薇》受到广泛欢迎;长篇自传体小说《生活的故事》是作者对于自己创作历程的思考和总结。其代表作还有小说《浪漫主义者》、《亮闪闪的云彩》、《卡拉·布加兹海湾》、《科尔希达》、《黑海》等。帕乌斯托夫斯基长期在高尔基文学院任教,培养出大量文学人才;他也曾对众多“自由派作家”施以援手。在20世纪的俄苏文学生活中,帕乌斯托夫斯基以他的创作和他的为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目录
译本序
断想数章(代序)
珍贵的尘埃
圆石上的铭文
刨 花
第一篇短篇小说
闪 电
人物的反叛
一部中篇小说的由来
“火星”
利夫内的大雷雨
研究地图
心灵的印痕
宝石般的语言
矮树林里的泉源
语言和大自然
花草簇簇
辞 典
阿尔什万格商店事件
好似小事
车站小吃部的老人
白 夜
生命力的发端
夜行的公共马车
早就想写的一本书
契诃夫
亚历山大·勃洛克
居·德·莫泊桑
伊万·布宁
马克西姆·高尔基
维克多·雨果
别在纽襻儿中的一朵小小玫瑰花(尤里·奥列沙)
米哈伊尔·普里什文
亚历山大·格林
爱德华·巴格里茨基
看见世界的艺术
在卡车的车厢里
自我寄语
序言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名字就
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他和他
的《金蔷薇》——一代人的
枕边书,用“维罗纳晚祷的
钟声”唤醒了无数人冰封已
久的温情,用抒情、唯美、
浪漫的文字与宏大叙事、理
想主义的激情对话,为当时
略显平淡的时代氛围注入了
一缕如诗般温暖的微风。
帕乌斯托夫斯基一八九
二年生于莫斯科,后在基辅
度过整个青年时代。他的父
亲是一个铁路统计员,本该
精确、理性的他却是一个不
可救药的、彻头彻尾的幻想
家,是一个向往远方、渴望
动荡生活的人,这种特质似
乎也遗传到了儿子身上。帕
乌斯托夫斯基早年生活漂泊
不定,从莫斯科到基辅,从
俄国腹地到黑海之滨的敖德
萨,再从俄国南方到北方,
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俄国,晚
年则延伸至世界各地。伴随
着时空路线的更迭,则是他
丰富得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
人生轨迹:基辅大学历史系
学生,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
生,一战初期的前线卫生兵
,电车司机,水手,渔工,
记者,编辑……直到十九世
纪三十年代,他才正式成为
一名专业作家。
有必要特别提一提帕乌
斯托夫斯基就读的基辅第一
中学,这所学校由俄国外科
医学之父皮罗戈夫创建,优
秀的师资为学校营造了独特
的文学艺术氛围。帕乌斯托
夫斯基的同学中,最著名的
要数布尔加科夫,这位杰出
校友后来把话剧《图尔宾一
家的日子》的情节放在了母
校。在《文学肖像》中关于
布尔加科夫的那一篇文章中
,帕乌斯托夫斯基记录下了
很多中学回忆。他说,第一
中学和其他“那些单调乏味
的俄国古典中学形成了鲜明
对比”,后来“很多从事科学
、文学,特别是戏剧工作的
人”,如导演别尔森涅夫和
作曲家利里多森斯基,都毕
业于此。帕乌斯托夫斯基日
后选择从事文学创作,或许
也受到了基辅第一中学校园
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创作
始于中学最后一年,他在基
辅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短篇
小说处女作《在水上》。十
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在几
家工厂当工人的间隙,他开
始了他第一部中篇小说《浪
漫主义者》的创作。谈及早
年习作时,帕乌斯托夫斯基
写道:“对于幻想中的世界
的神往,以及由于不可能见
到这种世界而产生的忧郁…
…占据了我青年时代写的绝
大多数诗歌和第一篇不成熟
的小说。”虽然作家后来焚
毁了他的大多数早期作品,
但其中的浪漫主义却留在了
他的几乎全部创作之中。
帕乌斯托夫斯基真正的
成名之作是一九三二年问世
的中篇小说《卡拉一布加兹
海湾》。在后来收入散文集
《金蔷薇》的《一部中篇小
说的由来》一文中,帕乌斯
托夫斯基详细叙述了《卡拉
一布加兹海湾》的成书经过
。这部小说描写里海畔的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与当时苏
联的生产题材文学一样诉诸
改造自然的主题,但优美的
文笔和浪漫的气息却使得这
部作品在当时的同类题材文
学中显得有些另类。
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创
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大
自然有关的。他热爱旅游,
一生中几乎走遍了俄罗斯的
每一寸土地——西伯利亚、
中亚、北方、远东,他把所
见所闻,更主要的是对俄罗
斯大自然的爱、对故土的赤
子之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
读者。在他的笔下,静谧威
严的北方森林,风光绮丽的
黑海,摄人心魄的里海海岸
,原始神秘的普拉河,美丽
的梅晓拉地区……俄罗斯大
自然的美景以这样或那样的
方式动人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帕乌斯托夫斯基对自然的
亲近不经意地流露在他的字
里行间——为了辨别和记住
森林中的一草一木,他的林
间小木屋变成了乡间巫医的
住所,他可以像普里什文那
样“把秋天的每片落叶写成
一首长诗”。
……
《文学肖像》是由关于
作家的回忆片段和生活逸事
组成的,我们从中可以了解
到一些在文学史书中读不到
的珍贵资料,此外,作为一
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
,帕乌斯托夫斯基不可避免
地在行文中流露了自己的文
学观和美学观,他对幻想、
浪漫主义及其与现实的关系
的思考,对语言的态度问题
的思考,等等。这些思考既
和他所叙述的作家有联系,
也和他自己的创作有密切关
系。这些内容和《金蔷薇》
相互补充,形成了某种呼应
,表达了作家创作理念的延
续性和一致性。如果说《金
蔷薇》聚焦于文学作品中的
某些技艺,那么《文学肖像
》则聚焦于掌握这些技艺的
人,两部作品从不同角度表
达作家的理念,并无本质上
的不同。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创作
风格可以通过这两部文集得
以窥见,或者说,《金蔷薇
》和《文学肖像》这两部篇
幅并不太大的散文集,就是
帕乌斯托夫斯基文学创作的
最典型体现。在帕乌斯托夫
斯基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际
,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姊妹篇
的形式推出《金蔷薇》和《
文学肖像》,我们阅读这两
部散文集中的文字,既是在
重温帕乌斯托夫斯基所处时
代的浪漫和激情,也是在体
味帕乌斯托夫斯基钟情于生
活和艺术的审美精神。
导语
《金蔷薇》是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代表作,作者用19篇清丽优美的散文描述了雨果、福楼拜、莫泊桑等文学大师的生活、阅读和写作,探访他们内心的秘密。在作者笔下,人类心灵的每一次细微震颤,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思想都如同尘土中的金粉,作家们将用漫长的时间来寻觅它们,锻造一朵属于自己的金蔷薇。
精彩页
珍贵的尘埃
想不起我是从哪里听说清洁工让·沙梅的故事的。他靠清扫他居住街区的一些小手工业作坊为生。
沙梅住在城郊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当然可以对这一地区详细地描述一番,这样可以将读者从故事的主线上引开。不过需要说明,巴黎城郊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旧的城堡。在本故事发生的年代,这些城堡还在金银花和山楂之类灌木丛的掩映之中,灌木丛里栖息着鸟类。
清洁工的小屋就紧靠在北面城堡的墙脚下,与铁匠、鞋匠、捡烟头的和乞丐的小屋为邻。
倘若莫泊桑当时对这些棚户居民的生活多一些兴趣,他可能会多写几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也许会在他已经取得的成就上增添新的桂冠。
遗憾的是除了密探之外,没有人对这里看上一眼。即使密探也只有在搜查赃物时才会光顾。
左邻右舍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啄木鸟”,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想到他干瘦,尖鼻子,帽子下边总支棱出一绺头发,像鸟的冠毛。
以前,让·沙梅也有过好日子。那是墨西哥战争时期,他在“小拿破仑”军团里当兵。
沙梅很走运。他在韦拉克鲁斯染上了严重的热病。这个患病的士兵没有与敌人遭遇就被遣送回国了。团长借机托沙梅把自己八岁的女儿苏珊娜带回法国。
团长是个鳏夫,因此无论到哪里都把女儿带在身边。这次他决心和女儿分开。因此把她送到鲁昂姐姐家去。墨西哥的气候对欧洲的孩子是致命的。况且混乱的游击战争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
沙梅回国途中,大西洋上正是热浪滚滚。小姑娘一路沉默不语。甚至看到鱼从油乎乎的海水里跳出来,她也没有笑容。
沙梅对苏姗娜悉心照顾。他当然明白,她不仅需要他的关怀,还需要他的抚慰。但作为殖民军中的一名士兵,他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抚慰她呢?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呢?掷骰子吗?还是唱军营里粗俗的小曲?
但总这样回避也不是办法。沙梅觉察到小姑娘总用一种困惑的目光看他。于是他决心把自己的身世断断续续地讲给她听。讲拉芒什海峡岸边的那个小渔村,不放过一点点细节,讲流沙,讲退潮后的水洼,讲村里那所带破钟的小教堂,讲给街坊四邻诊治胃病的他的母亲。
在回忆往事时,沙梅找不出一点儿能使苏珊娜开心的事。可让他感到惊奇的是小姑娘听得津津有味,竟逼他反复讲,要他讲得更详细。
沙梅拼命回忆,竭力从记忆中搜索所有的细节,最后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些细节是否真的有过。这已经不是回忆,而是回忆的淡淡的影子。这些影子像一团团的雾,很快就消散了。沙梅万万没有料到自己有一天会去重温一生中这段多余的生活。
有一次他突然模模糊糊地想起金蔷薇的故事。不知是沙梅看到一个老渔妇家耶稣受难像十字架下边挂着那朵雕工粗糙的发黑的金蔷薇呢,还是听周围的人讲过关于那朵金蔷薇的故事。
不,好像有一次他甚至看见那朵金蔷薇,而且记得它熠熠生辉,当时窗外没有阳光,海峡上一片昏暗,暴风雨大作。沙梅越来越清楚地回想起在低矮的天花板下闪烁的几点亮光。
全村人都纳闷:为什么这个老太婆不肯把这件珍宝卖掉。卖掉可以为她赚一大笔钱。只有沙梅的母亲说,出卖这朵金蔷薇是罪过,因为那是老太婆的情郎送给她的祝福礼物,当时老太婆还是一个爱笑的小姑娘,在奥杰伦一家沙丁鱼罐头厂当工人。
“像这样的金蔷薇,世间少有,”沙梅的母亲说,“谁家要是有这么一朵,肯定走运。不仅这家人,无论谁,轻轻碰它一下,都会走运。”
沙梅当时还是个孩子,他非常盼望老太婆时来运转。但是连一点儿要走运的迹象都没有。老太婆的小屋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天黑了屋里连灯火也没有。
沙梅没有等到老太婆转运就离开了村子。一年以后,一个在哈佛尔邮轮上当司炉的熟人告诉他,老太婆的画家儿子突然从巴黎回来了。那人蓄着大胡子,很开朗,但是古里古怪。从那时起小破屋就完全变了样。小屋里欢声笑语,生活富足。据说,当画家的随便涂上几笔就能赚大钱。
一次,沙梅坐在甲板上,用铁梳子为苏珊娜梳理被风吹乱的头发,苏珊娜问:
“让,会有人给我送金蔷薇吗?”
“一切都可能,苏姬①,”沙梅回答说,“你也会碰到一个怪人的。我们连里原来有一个干巴瘦的士兵。他太走运了。他在战场上捡到半副金牙。我们全连用它换酒喝光了。那是安南战争的时候。炮手们喝得醉醺醺的,拿打炮寻开心,一炮打出去,炮弹从炮膛里直落到一座死火山的山口上爆炸了。突如其来的意外使火山口也开始喷发。鬼晓得这座火山叫什么名字。好像叫喀拉喀塔卡火山吧。喷发得可真厉害啊!当地老百姓有四十人丧生。想想看,为这半副金牙竟然死了这么多人!后来才知道这半副金牙是我们上校丢的。事情当然暗中了结了,军团的威信高于一切嘛。不过当时我们可真喝了个够。”
“那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苏姬怀疑地问。
“我说过了,在安南。在中南半岛。那里的海冒着火,像地狱一样,水母像芭蕾舞女演员镶花边的短裙。那里潮湿极了,一夜之间我们靴子里就长出了蘑菇!我要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