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亲的菩提树(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琦君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那是一棵无名的树,种在故乡老屋的后院,姿态很美,不高不矮。母亲坐在树下做活儿,发呆,对树讲话,对树许愿心,就会舒坦,就会安心。老师说那是母亲的菩提树,还说任何草木都是有生命、有知觉的,不要去伤害它。
本书精选台湾地区著名散文家琦君的74篇散文,分三辑,怀念童年、故乡、亲人、师友,也谈读书、写作等心得与经验,内容涵盖七十多年岁月,风格清新、清澈、自然,在质朴动人的故事中寄托真挚的思念,于岁月流逝的无奈之中体现珍惜故旧的心态。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文学造诣颇高。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四十余本。作品经常被选入中学课本,并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著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散文作品,晚年创作的小说《橘子红了》被改编为电视剧,由周迅、黄磊主演,一时掀起收视狂潮。
目录
代序 琦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卷一 童稚情怀
我的佛缘
我爱纸盒
新春的喜悦
冬夏阳光
万花筒
字典的故事
幼儿看戏
电影与我
伞之恋
和妈妈同生肖
妈妈的小脚
粽子里的乡愁
敏感的童心
万水千山师友情
梦中的饼干屋
关公借钱
妈妈罚我跪
秋花远比春花净
幽默笑话
母亲的菩提树
奶奶的洋娃娃
双料冠军
爷爷的味儿
喝过净水的孩子
和老师讲禅话
别针风波
中个女状元
卷二 文人与书生
文人与书生
恩师的诲谕
读诗的联想
中年读书
悲剧与惨剧
眼高手也高
四十年来的写作
旧书新义
我写作的信念
乡土情怀
卷三 此心春长满
似海师恩

两个小女孩
愿天下眷属都是有情人
轻松的车祸
“芬芳”的厄运
世间灯
学画的故事
窗前小鸟
最后的旅程
老当益壮
第一枝春花
念蟋蟀
十步芳草
若要足时今已足
六十分
小茶匙
第一
老师不要哭
“劳健险啊!”
灵犀一点
电脑与人脑
“你看到过我吗?”
母爱无边
泪珠与珍珠
瞬息人生
盼雪心情
暖垫
好鸟归来
一点领悟
此心春长满
放走一只小飞虫
生活随感
环保的联想
妈咪,我爱你
飘雪的春天
电脑与烦恼
序言
琦君:一生儿爱好是天

当琦君住在水晶宫的时
候,我正每天乌烟瘴气地烧
那煤球炉;先把一团报纸几
根竹篦点燃,投入几块相思
炭,再把煤球放下去,然后
扇呀扇呀扇呀,煮了稀饭煮
干饭、炒菜炖肉、泡茶洗澡
,全靠这一炉火。有时我技
术不佳,一炉火烧几次,在
火光照耀下,就成了“浴火
的凰凰”。但别以为她的水
晶宫是个什么玲珑剔透的好
地方,原来那不过是公家大
楼地下室中的一间公共洗澡
间,改造成宿舍,墙上布满
了水龙头,地上常年返潮,
水龙头终年滴水,她有文学
家的想象力,叫它“水晶宫”
罢了。
她在水晶宫的年月,写
的是《一身飘零》,我则把
“三只丑小鸭”当作写作材料
。我们都向《中央日报》的
“妇家版”投稿。。
有一天,我去主编的宿
舍,在巷口看见一位穿黑白
格外套的女士。进去后,主
编告诉我:“写《一身飘零
》的琦君刚刚走。”我说看
见了,定是那位黑白格。主
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灵感
嘛!
三十多年来,琦君的模
样身材都没有变,我相信她
如果拿出那时的旗袍,现在
还能穿。我也老记得她那天
一瞥而过的苗条身影。
琦君离开水晶宫搬了多
次家,我则钉在重庆南路三
段没挪窝,好在她迁移的新
址总离我家不远,我们因为
谈得来就时相往来。她有了
孩子以后,周末常带孩子到
动物园去玩,然后再来我家
。她对孩子说:“我们到动
物去看猴猴。”孩子总会跟
一句:“看林阿姨和猴猴。”
她来了,我家女儿就会
端茶拿瓜子,然后搬个竹凳
坐在她脚下,听潘阿姨说故
事。我们年龄相仿,处同时
代,虽然在大陆上一南一北
,但所读的书、所体验的生
活是差不多的,因此有的是
话题。只是她更勤于学问,
又有好的国学根基,就不是
我这“大白话儿”所能比的了
。她故事多,说话又动听,
多少年来,除了学生以外,
还交了许多年轻朋友。她没
有女儿,特别喜欢女孩子,
我家女儿们从小到现在做了
母亲,一直都是喜欢听潘阿
姨聊天的。当初,连我家的
猫见她来了,都会跳上她膝
头,咕噜咕噜地睡大觉。她
不嫌脏,一边摩挲着猫儿,
一边侃侃而谈。古今文学的
比较、李杜诗篇的讲解、家
乡西子湖畔的风光,都听得
让人出神。虽然她的童年充
满了忧伤,但她总把最美好
的写给少年读者,让孩子们
读她的书开卷有益。。
近年来她的散文风行得
不得了,大家都在争取出版
她的散文集子。她散文的风
格,文字朴实无华,但在淡
雅中也可看出是经过细心琢
磨的。她自己对于写作风格
喜欢引用《牡丹亭》里的两
句词: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却
三春好处无人见。
林海音
出自《英子的相恋》
导语
从古典文言过渡到现代白话,琦君的文字被公认为最成功的典范之一。她的文章最为人称道的是温柔敦厚。她不谴责、不控诉,而是悲悯人性的弱点。本书精选琦君代表作,以赤子童稚清明无邪的眼光看世界,清澈自然,在好听的故事中,说出普遍而永恒的真理。
精彩页
我的佛缘
我幼年时随母亲住在乡间,父亲请了位吃素念佛的老师教我认字读书,却带了长我三岁的大哥去北京定居。把我们兄妹硬生生分开得那么遥远。母亲是虔诚奉佛的,对父亲的安排都逆来顺受,只有命我每天一大早随她在经堂里上香拜佛,保佑父亲和大哥身体健康。我和母亲并排儿跪在蒲团上,颈上套着佛珠,边拨边念一圈阿弥陀佛、一圈释迦牟尼佛、一圈地藏王菩萨、一圈观世音菩萨。念得我空肚子咕咕直叫。只好敲着姑婆从普陀山带回给我的小木鱼,再看母亲仍旧眼观鼻、鼻观心地念心经、大悲咒、白衣咒,听得耳熟能详,也就饿着肚子跟她念。念完经,拜了佛,才吃早餐。早餐一定是素的——咸菜炒蚕豆、腐乳卤蒸豆腐。母亲说:“早餐吃素,一天心清。”因此我相信我们母女的心都很清。
吃完午餐该读书了。老师又要我跪在他的佛堂前拜佛。-我说:“已经拜过佛念过经了。”老师说:“读书之前拜佛,保佑你记性好。”拜完佛,老师会给我一粒供过佛的麦芽糖,还要喝那杯面上飘满香灰的净水,他说净水会给我添智慧。幸亏麦芽糖很好吃,我就皱着眉头把飘满香灰的净水喝下去。
老师教我认方块字,第一个字就是“佛”字。他说:“你每天拜佛,一定要认识佛字。”因此我翻开任何书本,就先找“佛”字,有时把“弗”字也当作“佛”字。老师说:“人修行、得道,以后才成佛。所以‘佛’字。老师定有个‘人’字,意思是佛跟人是很接近的。”
我有一位比我大八岁的小叔。他聪明绝顶,读书过目不忘,却不肯正式考学堂念书。他听我琅琅地背白衣咒,问我:“什么是广大灵感,你懂吗?”我摇摇头。
他说:“广大是无边无际、灵感是心。就是说你的心和世间万物的心都能相通。草木虫鱼鸟兽,甚至朝生暮死的小菌都是有灵性的,我们都要对它们抱同情心、怜悯心,不要伤害它们。真正修行的人连吃菜都只吃叶子不吃菜心,因为菜心是有生机的。”
我被他说得心慌意乱,觉得自己天天都在杀生。真想发个愿心不吃荤菜。但是妈妈煨的香喷喷红烧肉、煎的新鲜黄鱼实在太好吃了。就问小叔叔:“妈妈天天拜佛念经,怎么也烧鱼、肉呢?”
小叔说:“你妈妈是为了疼你,只得烧荤菜。她不罪过,罪过的是你呀!所以屠夫要边杀猪边念:‘猪呀、猪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人不吃来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要债。”’听得我又好笑又害怕。
小叔又说:“你不要怕,你现在还小,修行还早呢!长大了就跟你妈妈吃三净素吧。”
我奇怪地问:“什么是三净素呀?”
小叔慢条斯理地说:“你听着,我也是刚刚从庙里听来的。三净素就是不亲自动刀杀的、没有亲眼看见杀的、不是为你杀的。这不很容易吗?你几时杀过鸡鸭呀?每年过年时长工杀猪,你妈不是都抱着你躲到佛堂里念往生咒超渡它们吗?哪有看他们杀呢?还有,一头猪、一只鸡,杀了以后分成无数块,大家都吃到了,罪孽大家分担,因为不是为你一个人杀的。”
小叔说来头头是道,我听得半信半疑。再去问老师,老师也点点头说:“这是佛家劝爱吃大荤的人的通融说法,因为戒杀极难,只好放宽点。”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