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时代楷模”学生读本》系列丛书是一套专门为中小学生创作的读本。丛书以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的事迹为蓝本,进行文学加工,在保证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故事情节,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向中小学生传递“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与中华传统美德。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讲述了“时代楷模”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历时22年,主持建成了“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DAST),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的故事。 作者简介 海飞,小说家,编剧,浙江诸暨人。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发表小说500多万字。其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等奖项。著有小说集《青烟》《像老子一样生活》等,长篇小说《花雕》《向延安》等,编剧影视作品《麻雀》《惊蛰》等。 目录 引子 01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 02 仰望苍穹 脚踏实地 03 超级“推销员” 04 众里寻它千百度 05 追求完美的“老爷子” 06 夜空中多了一颗“南仁东星” 07 宅心仁厚 鞠躬尽瘁 08 地球上看得最远的地方 导语 弘扬美德,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故事内容以时代楷模事迹为蓝本,真实感人。 叙事语言富有感染力,符合青少年阅读特点。 图书辅以精美插画,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 多媒体呈现形式,楷模寄语视频,平易近人。 精彩页 01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 南仁东和很多天文学家一样,从小就对星空充满了好奇。他小时候很爱听老人们讲与天空有关的神话故事,后来断断续续地了解了一些天文知识后,就更加好奇了。上小学以后,他经常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仰望星空,面对繁星满天的美妙景象,他的脑子里总是冒出来很多问题:每颗星星都有它的名字吧?它们距离我们有多远?星星上面有小朋友吗?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用天文望远镜能看多远?我想看看…… 宇宙实在是太神秘了,他苦思冥想,想弄清楚。想得久了,想得多了,他就去山上看星星,与星星对话。 后来,南仁东经常订阅关于宇宙星空的杂志。他告诉自己,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找到答案。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那么“秀才”是怎样拥有如此之大的能耐呢?其中原因,既不像传奇人物诸葛亮那样占星卜卦,也不是闭门思索,而是在于大量的阅读。 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才能安静地进入知识的海洋,从而激发求知欲,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南仁东从小就对读书很痴迷,痴迷到只要是带字的东西他都要看一看。那时候家里条件有限,不能总买书,他就攒了零花钱去书摊上租书看,去的次数多了,摊主经常让他免费看。 南仁东从小博览群书,从而知古今、明事理、炼心智,造就了睿智的眼光、敏锐的思维、豁达的心胸。那时候,他懂的东西很多,脑子里像装了个知识宝库,那是课本上根本得不到的。同学们都愿意跟他玩,因为和他聊天很长知识。 南仁东1945年2月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父亲是矿务局的工程师。他在6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辽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清代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是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南仁东一家是满族人。 他记忆力特别好,在兄弟姐妹6个人中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从辽源中兴小学到辽源四中,再到辽源五中,南仁东一直都名列前茅。家里挂满了他的奖状。学校里的课程从来都没有难倒过他,也没有耗费他太多的时间。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南仁东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因为有一颗好奇的心,他总是在课前自己先了解老师没讲过的内容,看看自己能懂多少。如果课堂上老师讲的和他理解的一样,无形中就巩固了;如果有弄不懂的,课堂上他会更加留意听,听过老师的讲解,豁然开朗后,会留下更深的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习。 南仁东不仅博览群书,而且爱好广泛。他的章年和少年时期过得丰富多彩:出黑板报、谱曲、游泳、滑冰、画画…… 南仁东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动手能力极强,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他不仅仅是想一想,还会用自己的探索精神,想方设法弄清楚。 那时南仁东有一架照相机,课余时间他去拍了很多校内外的风景和同学们的青春倩影。夜幕降临,他把教室布置成暗室,自己试着洗照片。 你知道吗?要想自己洗照片,至少要准备显影罐、卷片盘、温度计、量杯、存储容器、盘子、夹子、安全灯、显影药水和定影药水等一系列东西,也许你想想这么复杂就会放弃了吧,但是南仁东却乐在其中。 那时候,照相很不方便,相机可不是家家都有的,同学们有幸留下的珍贵照片很多都来自南仁东。 P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