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北京有太厚太重的历史积淀,有四平八稳的建筑格局,有温和敦厚的人情风貌,有内涵丰厚的人文底蕴,有吸纳八方的气度胸怀;这既是北京又是中国,这城的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遗憾的是广大青少年包括大中学生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北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以北京历史文化为题,开展深入研究,编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 本书以北京为切入点,传播传统文化,将人们眼中“爱北京的理由”及其相关的人和故事展示给读者,展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真实的北京,并且会激发起我们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爱祖国爱北京爱家乡的伟大情怀。 本书的特点是有古、有今、有景、有物、有人、有情。 作者简介 衣彩天,北京新生代文化玩家,母亲家族为皇城根下老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读研期间担任北大火爆课程“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的助教(该课程连续多年被北京大学本科生热评为“北京大学十大热门通选课”之一)。 曾为京城时尚传媒资深记者编辑,关注北京人的衣食住行,发表多篇呼吁“保护古都北京”的文章。现在某高校任副教授,讲授“时尚与流行文化”课程,深受“90”后、“00”后学生喜爱。推崇“极简优雅”的新京式生活,喜欢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北京风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目录 一 大气醇和爱北京 1.寻找北京文脉根 2.历史悠久三千年 3.五朝古都地位升 4.北京风水甲天下 5.城市布局合易理 6.四九城门有讲究 7.大气包容北京人 8.古都风貌长留存 9.熔古铸今建北京 10.北京精神代代传 二 皇室踪迹何处寻 11.城中之城是故宫 12.我爱北京天安门 13.这里长城最宏伟 14.世界之最十三陵 15.皇家许愿在天坛 16.皇家夏宫颐和园 17.万园之园有圆明 18.苑囿珍品为北海 19.恭王府里书清史 20.人间仙境燕八景 三 胡同四合百姓情 21.四合院里有规矩 22.繁华商业“大栅栏” 23.“砖塔胡同”六百岁 24.“灵境胡同”成大街 25.“东交民巷”中西汇 26.“南锣鼓巷”故事多 27.钟鼓楼上听时光 28.“什刹海”的“黄包车” 29.“庙会”异乡不是客 30.“会馆”云集八方客 四 市井百态图一乐 31.京话京腔“京片子” 32.艺人天桥“八大怪” 33.“玩”鸟养鱼斗蛐蛐 34.“兔儿爷”“糖人”手艺活 35.淘古玩地“潘家园” 36.书画文玩“琉璃厂” 37.穿衣有范“瑞蚨祥” 38.复古“潮鞋”内联升 39.茶香沁心“吴裕泰” 40.御用药房“同仁堂” 五 宗教胜迹余音绕 41.京都第一寺“潭柘” 42.巨刹红螺1600多岁 43.“云居”四绝肉舍利 44.法源一寺悯天下 45.京味牛街礼拜寺 46.汉藏同在碧云寺 47.航拍法海千年松 48.第一教堂为南堂 49.“龙潜福地”雍和宫 50.北堂圣母穿皇服 六 名人故居隐于市 51.“文天祥祠”正气长 52.“郭守敬馆”治水功 53.忠烈护京“于谦祠” 54.“袁崇焕祠”埋忠魂 55.“曹雪芹馆”梦《红楼》 56.“詹天佑馆”建铁路 57.“启超故居”传文化 58.“蔡元培居”树新风 59.“徐悲鸿馆”画骏马 60.“宋庆龄故居”藏风华 七 文化学府仙人游 61.太学孔庙进士碑 62.世界第三国图馆 63.世界第一大国博 64.北京导游首博馆 65.京范儿博物馆各千秋 66.北京大学大风骨 67.清华大学名远扬 68.四大书店树地标 69.独立书店栖灵魂 70.老舍故居纪念馆 八 艺术邂逅雅俗赏 71.“鸟蛋”明珠大剧院 72.京剧尽在“梅”剧院 73.“北京人艺”话京事儿 74.“资料馆”里看电影 75.京式幽默听相声 76.文艺先锋 77.原创阵地在宋庄 78.设计印艺韩美林 79.“粉丝狂欢”文体馆 80.“无须音乐”的音乐节 九 饕餮美食舌尖上 81.疯狂小吃“老北京” 82.“北京烤鸭”戒不掉 83.乾隆赞的“都一处” 84.点心匣子“稻香村” 85.涮肉讲究东来顺 86.皇家享受在“仿膳” 87.麻辣“簋街”夜天堂 88.酒香悠悠“二锅头” 89.尝遍全国“驻京办” 90.世界美味全都有 十 未来北京更可爱 91.京津冀的大格局 92.城际铁路通八方 93.创业孵化中关村 94.大众创新来北湾 95.数字出版科技范 96.奥运鸟巢新名片 97.动脉地铁密如网 98.文化产业展新翅 99.想说爱“北”不容易 100.未来北京,你续写 参考文献 跋 序言 北京历史文脉是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古 都,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 史、860多年的建都史,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老舍在《想北平》里深情表 白:“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 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 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 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 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 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 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 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 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 有说不出而己。” 北京的历史、地位决定 了它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全 世界范围内,很少有哪个城 市能与北京相比。北京有众 多的文物古迹,寺观庙宇、 街巷胡同、古典园林、名人 故居、四合院,这些都使北 京历经千锤百炼,成为一座 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的历史 文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集中体现。 我们编辑出版这本书, 就是要以北京为切入点,传 播传统文化,将人们眼中“ 爱北京的理由”及其相关的 人和故事展示给读者,展现 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真 实的北京,并且会激发起我 们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爱 祖国爱北京爱家乡的伟大情 怀。 本书的特点是有古、有 今、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 北京是熟悉了解中华传 统文化最好的切入点,是传 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最好的教材。中国的传统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至今犹有巨大的魅力。北京 的建筑、园林、民俗、教育 、戏剧等诸多方面底蕴深厚 ,浸染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 ,颇具特色。它充分展现出 古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 “仁义礼智信”“中庸之道”等 各种价值观。 千年古都,京华烟云。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这个都城 有着复杂的情感,未曾踏足 过的人愿意倾听这片土地上 发生的事,而生长在京城里 的人更应该详细了解每一滴 水、每一寸土。当代北京的 建设强调的是:如何用好这 张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 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 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 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 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 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 中保护。 那么,北京的历史文脉 有哪些?如何建设一个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延续文 脉、承载乡愁,让海峡两岸 和世界各国的人们更加熟悉 和热爱北京?让我们在思考 中追寻北京的气质与胸襟。 尽管之前已有很多书, 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笔触 描写过北京的吃食、北京的 段子、北京的名人、北京的 建筑,但是本书不仅仅是一 本随笔集,也不仅仅是一本 旅游指南。它从年轻人的视 角出发,满足都市人的怀旧 需求与精神趣味,用生动活 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 ,来讲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阅读体 验。 这本书既是为了展示老 北京的风土人情,表现北京 在国际化进程中蓬勃发展的 态势,也是为了呼吁读者保 护老北京,保护这里的建筑 与文化,保护这座城市的“ 京味儿”。北京在城市化快 速发展的过程中,“京味儿” 也在逐渐变淡。高楼大厦代 替了传统的胡同和四合院, 现代化的商业街代替了“老 北京”记忆中的“大栅栏”。 尽管如此,北京在建设成为 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也不 能失去原有的历史文脉。 也许,你是个地地道道 的北京人,生在北京城,长 在北京城; 也许,你从家乡来到北 京,这座城市见证了你的奋 斗。 曾看过一座城市的风景 ,是否听过一座城市的旋律 ? 现在,请闭上眼睛,用 心灵倾听一座城市的乐音。 小贩在街边儿吆喝着冰 糖葫芦的甜,老爷子在胡同 儿里一住就是六十年。 即使京片子越来越少, 即使胡同儿都拆了又建,即 使豆汁儿真不太好喝。 岁月变迁中,北京的韵 味像京胡弦语一样悠长。 这就是我们所爱的大北 京,彼时彼城歌不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 肖东发教授 2016年3月22日 导语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随笔集,也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它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满足都市人的怀旧需求与精神趣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讲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既是为了展示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表现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蓬勃发展的态势,也是为了呼吁读者保护老北京,保护这里的建筑与文化,保护这座城市的“京味儿”。 后记 说到本书的缘起,就不 得不从本书的策划、序言作 者肖东发先生谈起。 肖先生对古都的情怀, 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他 考入北京大学后聆听的第一 门课。早在50年代,我国著 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 开设的通识教育课,讲授北 京和北京大学的历史、文化 和风土人情。侯先生师从著 名历史学泰斗洪煨莲(洪业 )和历史民俗学泰斗顾颉刚 两位大师,习得一身上乘功 力,每每讲课都让学生听得 如痴如醉。再加上侯仁之先 生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 了年轻的肖东发先生。从那 以后,研究北京和北大就成 了肖先生毕生的兴趣。 在北京城市建设快速发 展的同时,北京胡同、老北 京手艺等也在不断消失。为 了保护北京古都风貌与传统 文化,肖先生带着他的学生 们身体力行做了多项工作: 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三山 五园”研讨会;发表《传承 与发展:研究北京文化的意 义》《保护古都北京》等文 章;在北京大学开设全校通 选课“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 ,该课连续多年被北京大学 本科学生评选为“北京大学 十大热门通选课”之一。他 呼吁保护北京古都风貌,传 承北京传统文化精神。 现在的北京存在交通拥 挤、空气污染、房价高企等 各种问题。正是因为有这么 多的问题,才更需要激发青 年才俊的热情,才更需要依 靠未来的栋梁之才去关爱北 京、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 因为,北京不仅仅是北 京人的北京,或是在北京生 活的人的北京,而且是全中 国人民的北京、全中国人民 的首都。 策划出版《爱上北京的 100个理由》这本书,就是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更多的 青年了解首都,激发起年轻 人对北京、对国家、对中华 传统文化的热爱。 2010年编写此书时的最 初安排是:我担任本书主编 ,姚逸云、方日金担任副主 编。我们的任务一是要分别 承担2个章节的撰写和部分 章节的编稿、审稿、校对工 作;二是要从多届学生的作 业中,筛选出优秀的作品, 然后找到原作者进行完善和 二次创作。编书的初衷,是 编一本学生的作品集,初期 的编辑过程也很顺畅。 那时负责本书工作的我 ,在确立选题当年,正奔波 在毕业、就业、竞岗、考核 等一系列谋求自身经济独立 的道路上;而这份属于“诗 和远方”的作品就常被日常 工作压下。之后我赴美国哈 佛大学和塞勒姆州立大学进 修期间,两位副主编也相继 毕业,分别忙于各自的事业 和创业,本书就由编委王雨 漾和沈於婕继续跟进修订。 我回国后,又审校了几 次书稿,至2016年初即将 交付出版社,没想到天有不 测风云! 4月15日,肖先生因病突 然离世。就如同贝多芬在创 作《第九交响曲》时,还在 计划创作“第十交响曲”“第 十一交响曲”“第十二交响曲 ”,而宿命安排《第九交响 曲》成为贝多芬最后一部交 响曲。肖先生的生命乐章如 同在曲调巅峰的音域,突然 画上了休止符,生命戛然而 止! 李卓群曾讲过一件小事 :有一年,肖先生生病住院 期间,仍对“北京风物与传 统文化”一课念兹在兹,每 天在打完点滴之后,会溜出 医院,带着时任助教的她去 细致考察附近的胡同和古迹 ,拍摄了大量照片,及时充 实到课程讲义中去。 想到肖先生对这门课程 的热爱,对北京、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热爱,回望手中这 本集子,突然觉得分量不够 。我们应以更高的标准打磨 作品来纪念导师。 我们又用了两年时间, 精心打磨书稿,大幅增删六 次,逐篇审读、逐段核查、 逐条增删、逐图配文;力求 书中所提,每一处史迹都要 有调研的足迹,每一个故事 都要进行溯源核实。 2016年孟夏至2018年孟 夏,2018年孟夏至2019年 孟夏,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胡 利国先生,又用了一年半时 间精心审阅,逐页审核,逐 字审校;力求书中所言,每 一篇节没有赘语,每一段文 字尽善尽美。 我们的多位作者用了几 年时间,精心打造《爱上北 京的100个理由》这本书, 力求做到书中的100篇文章 都能保证信息真实、史料详 实、语言平实。 我们全心倾注书稿,力 求把新品、精品呈现给亲爱 的读者,用生动活泼的文风 ,带着读者领略北京这99处 人文风物的美好和一个读者 你的想象;同时,也将这风 物背后隐藏的沉甸甸的历史 故事,娓娓道给读者。 亲爱的读者,不管您是 外地人还是新北京人,甚至 包括老北京人,如果您能够 阅读到此书的一些篇章,会 许您会感觉到: 这地儿背后的故事我怎 么不知道; 嘿,我天天打这儿过, 我怎么没发现这里有个 好吃好玩的地方; 这么个不起眼的物件居 然是件百年文物! 您若能有这种想法,作 为作者的我们就深感欣慰了 。 衣彩天 2018年4月15日初稿 2021年7月10日修订 精彩页 1.寻找北京文脉根 北京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四平八稳的城市建筑,有温和敦厚的人情风貌,有内涵丰厚的人文底蕴,有吸纳八方的气度胸怀,可以说,北京最能代表中国。北京城的文脉最能体现中国的精神。 北京的文脉,是由众多可见的历史文物印迹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以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为中心的北京“龙脉”,构成了北京文化地理的有形的文脉,画出来就是一幅北京的清明上河图一,演奏出来就是一部文化交响曲。以紫禁城为代表的皇城建筑,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苑囿,以“里九外七皇城四”为代表的城门文化,以前门大栅栏、西单、王府井为代表的商业文明,以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为代表的胡同文化,还有以地坛、厂甸、龙潭湖庙会为代表的市井民俗文化,构成了北京多样融合的城市文脉。这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的艺术瑰宝,是形成北京集体记忆的“内层”与“内涵”,是北京文脉的“根”。 作为京畿之地,它拥有一个大国首都全部的功能,包括朝仪、礼制、祭祀、行政、文化教育、宗教、后勤保障、作坊、仓储、警卫、娱乐、家居、市井商贸、金融与服务等,所有这些功能都有相应的建筑系统,每个建筑系统里有相应的典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老北京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底蕴厚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皇家文化、官场文化、士林文化、庶民文化和市井文化,带有浓郁北方特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及几乎在京城才独有的会馆文化和科考文化,它们共同融汇组成了北京的历史传统文化。这种厚重的历史及文脉为北京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外国人最想感受的北京形象诸要素中,文化名列第一,远高于社会、政治和经济要素,占77.8%。在中央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文件中,确定北京城市定位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历史悠久三千年 北京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内涵深邃,系统完备,举世无双,是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宝库和立体博物馆。 “北京人”,这是一个多义项的概念,其中之一就是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的周口店的“北京猿人”,人类学称为“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就是在周口店的龙骨山东北坡最大的洞穴“猿人洞”中发现的。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北京人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遗址这一带的低平小山主要由遇水易溶解的石灰岩构成,经过千百万年的溶蚀形成了许多溶洞和裂隙,“北京人”的遗骨、遗物与洞顶塌落的石块、洞外流入的泥沙,在洞内形成厚达40余米的堆积层。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200余件猿人化石、近10万件石器,大量的用火遗物以及近200种动物化石等。部分文物陈列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中。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飞跃,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2015年考古发现大量的原地烧结土、烧石、烧骨等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这些遗迹都表明“北京人”已经拥有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北京的历史绵延数千年,建城已有3000多年,而且地位不断上升,不断发展。史书上有记载,在周武王克商,把商纣王打败的第二年,就封他的弟弟召公奭于“燕”这个地方,这个遗址在房山琉璃河,在周朝就已经有一个小城了。把黄帝的后裔封于蓟,则在广安门一带。难得的是北京城的历史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北京作为一座有3000余年建城历史、860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积淀了文明与沧桑,而且展现出包容开放的姿态。 北京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少有哪个城市能与北京相比。文化学者们常说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实体博物馆。至2016年底,北京市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就有175座之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之雄厚。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