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训诂学入手,以生物学为依托,文本打通古今隔膜、疏通中外流变,让先民对生灵的认知落实于现代。
2. 每种生物都有作者亲自绘制图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让读者深刻理解诗经中的情感力量。
《诗经》中的动植物充满了象征蕴意,它们是诗的一部分,其象征意义、比兴效果,使诗意大增、意境丰满。如果没有这些生灵,没有了感知的对象,就缺乏灵感,就难以产生诗歌。
本书详细介绍了《诗经》中的114种动物和137种植物,作者从训诂学入手,借助现代生物学知识,对每种生物精心考订,力求做到名称的古今沟通、中外沟通,以真实可靠的图像展现风采,并介绍了相关的人文趣事,使读者既能理解、欣赏诗的优美,又能从生物学的视角去认识这些生灵,感受它们带来的比兴效果。
高明乾,河南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动植物古文化训诂研究。曾参加《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的编纂工作,任编委。著有《植物古汉名图考》《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诗经植物释诂》《诗经动物释诂》等。
王凤产,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曾参加《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的编纂工作,获河南省“优秀编辑”、全国高师学报系统“十佳编辑”等称号,并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论著银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