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帅传(典藏版)/国学传世经典》精选了中国具代表性的将帅,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他们在治军方面的见识作为。我们力求以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尊重历史,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使其集科学性、丰富性、可读性为一体。
《中国将帅传(典藏版)/国学传世经典》:
姬旦 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叔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他分封的采邑在周(在今陕西岐山北),所以被称为周公。生卒年不详,约当公元前11 世纪下半叶,历仕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宰辅,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周武王灭殷,周公是重要的谋臣之一,武王的左右手。西周建立,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为鲁公,周公仍留京师辅政,另食采邑在周。武王临终,托孤于周公。周公辅佐成王,前后摄政七年。当成王长大,能够主持政务了,周公还政于王,自己回到臣位北面事君。周公是一位严于律己,没有权力欲的政治家。周公临终遗嘱说:“我死后,你们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以表明我不离开成王,不离开周国。”平淡的话语,感人肺腑。周公的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周公一生为了周王朝的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公□主要的政绩是辅佐成王,巩固周室。他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分封诸侯,兴建制度,制礼作乐,安抚天下,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
周公东征。周武王灭殷,虽然高奏凯歌回到关中,但东方殷商“顽民”及其盟族方国的残余势力并未彻底屈服,反抗周族的统治事件不断发生。武王忧心忡忡,夜不成寐,操劳国事过度,灭殷后两年死去,成王继位。成王这时还是一个小孩,于是周公以首辅宰臣之尊代行国政。这时,周人内部也不太稳定。因此,周公治国,十分小心,连洗澡、吃饭都不安心,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唯恐有人造反。尽管周公小心谨慎,周贵族中仍然有人怀疑他有野心。
尤其是周公的哥哥管叔鲜极为不满,他散布流言说,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言下之意,是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排行第四,管叔鲜排行第三,管叔自认为是兄长,应当取代周公的位置为宰辅。武庚看出周王室贵族内部的矛盾,认为有机可乘,他拉拢管叔、蔡叔,又联合了赢姓的徐、奄、盈、熊、薄姑等东方氏族邦国发动叛乱。一时间,整个东方地区沸腾起来。在这紧要关头,周公坦诚地说服成王和大臣召公等团结一致,整顿军队,率师东征。出发前,周公发布文告,以成王口气号召臣民团结起来,用武力去平定叛乱。
这篇讨叛文告,就是《尚书》中的《大诰》。周公亲自领兵东征。他集中兵力对准叛乱中心,向以武庚为首的殷人发动进攻。武庚叛军,遇到周师,一触即溃。叛乱被镇压下去后,周公诛管叔,杀武庚,将蔡叔流放。接着乘胜平定淮夷各邦国的叛乱,东方赢氏诸族和盈、奄、徐、熊、薄姑等被一一平定。周公东征用了三年时间,周人势力达到了海滨,扬威四方,国力大大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