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樋口一叶的作品精选集,收录《青梅竹马》《十三夜》《大年夜》等代表作品。樋口一叶(1872-1896)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职业女作家,也是第一位印在纸币正面的日本女作家,在日本具有极高的国民知名度。 樋口一叶的作品多以出身卑贱、生活困苦、命运凄惨的女性人物为描摹对象,将女性在社会中的悲哀、无奈和愤怒凝结在作品中,笔调清新、韵味醇厚,仿佛铺展开来一幅幅明治时代女性群体的浮世绘,为当时的日本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淳朴的气息。 时至今日,樋口一叶的作品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辉,随着时光的流逝更显厚重凝练、耐人寻味,读来仍心有所感、情有所动。 青梅竹马——美登利是妓院花魁的妹妹,信如是寺院方丈的儿子,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怀隐隐的爱慕,却无法改变自己既定的命运。最终,美登利踏入人生苦界、步入姐姐后尘,信如走进了寺院、穿上了袈裟。 十三夜——阿关出身平民,嫁入官吏家庭后,饱受凌辱,于九月十三日返回娘家,希望能在父母的帮助下离婚。遭到父亲反对,阿关乘坐人力车离开娘家,没想到人力车夫竟是阿关的初恋,两人感叹命运的不幸后,各奔东西。 暗夜——阿兰的父亲破产自杀,曾与阿兰订婚的波琦漂另攀高枝,抛弃了阿兰。阿兰决定复仇,为阿兰所救、爱慕阿兰的直次郎决定替她刺杀波琦漂,刺杀失败后,阿兰与直次郎一起消失。 大年夜——女仆阿峰为了维持生活忍受着主人家的刻薄,大年夜这天,答应借钱的女主人抵赖反悔,阿峰只得偷拿两元钱以帮助贫病交加的舅舅一家。阿峰坦白之时,却发现玩世不恭的大少爷无意中帮助了她。 浊流——阿力是菊井楼的招牌妓女,源七因为迷恋阿力而变得一贫如洗,妻子也带着儿子离开了家。阿力被逼殉情,与源七双双殒命。 岔路——善良、孤苦的女裁缝阿京与伞店的学徒吉三感情要好,两人以姐弟相称。阿京选择嫁给有钱人家做姨太太,吉三毅然决绝而去。 埋没——籁三偶遇被逐出师门的师弟辰雄,在辰雄的花言巧语下,二人冰释前嫌。辰雄表面慷慨解囊资助籁三,实则计划将籁三的妹妹阿蝶嫁给富商做小老婆。籁三与辰雄决裂,而深爱辰雄的阿蝶选择自杀。 行云——桂次是地主家的养子,在东京读大学期间与阿缝相爱,后来桂次归家。二人依依不舍,约定鸿雁传情。二人如天上的行云,偶然相遇,注定错过。 自焚——阿町出身富裕之家,她与丈夫的婚姻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丈夫包养情人、生育私生子的事早已人尽皆知。丈夫为霸占财产,借口她有出轨行为,将她赶出家门 作者简介 樋口一叶(1872~1896),日本明治初期主要的女性小说家,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开拓者之一,被日本文坛称为“明治紫式部”。 樋口一叶以描写女性生活的短篇小说闻名,被誉为“古日本最后的女性”,代表作包括《青梅竹马》《十三夜》《大年夜》。2004年11月,她的头像被印在5000元面额的日元纸币上,成为日本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 目录 青梅竹马 十三夜 暗夜 大年夜 浊流 岔路 埋没 行云 自焚 序言 1872年(明治五年), 樋口一叶出生于日本东京都 的一个下级官吏家庭,是五 个孩子中的二女。她的本名 是樋口奈津和樋口夏子。父 亲樋口则义鼓励喜爱读书的 一叶念书,但在母亲的反对 下,十一岁便退学了,直到 十四岁,她才在父亲的安排 下进入特权阶级的私塾—— 萩舍,学习和歌、书法和古 典日文。 然而命运多舛,一叶先 后经历了长兄辞世、二哥出 走、父亲病逝、未婚夫毁婚 等变故。十七岁的她不得不 为生计奔走,做起洗衣、缝 补等杂工。此时,她的一个 女友因发表小说而赚得丰厚 的稿酬。这启发了一直酷爱 文学的一叶。1891年,十 九岁的一叶跟随后来与她相 知相恋的《朝日新闻》记者 半井桃水学习写作,以一叶 的笔名发表了处女作,并以 《雪天》《琴声》《暗樱》 等小说登上文坛。然而与半 井桃水的这段恋情却为保持 名节而结束,一叶再一次经 历了爱情的苦楚。 二十一岁的一叶一度中 止写作,搬到贫民区经营杂 货店。这段经历让她结识了 许多下层民众,她的写作风 格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 转变。此间她经常到图书馆 借阅《万叶集》《古今集》 《新古今集》等古典文学作 品,为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1894年,一叶搬回故居 ,开始创作备受赞誉的《青 梅竹马》。 1896年4月,一叶感觉到 身体有恙。8月,她被确诊 为肺结核。11月23日,二 十四岁的一叶辞世,被安葬 于东京都杉并区的家族墓地 中。 才华横溢的一叶十九岁 立志从文,在“一叶的奇迹 十四月”(1894年12月到 1896年1月)中写出了《大 年夜》《青梅竹马》《浊流 》《岔路》《十三夜》等笔 调清新、韵味醇厚的珠玑之 作,轰动了日本文坛。她有 着“明治紫式部”的美誉,感 情在她笔下是平淡隐忍、不 可言说的。她的文字里极少 有激烈的控诉,更没有大喜 大悲和生离死别,只是在素 淡的笔墨中渲染出氤氲的诗 意境界,铺展开一幅幅明治 时期的风俗画卷。然而她热 闹的浮世绘中却始终弥漫着 淡淡的忧伤,仿佛有人在热 闹的街市中哼唱着一曲哀而 不伤的和歌,而就在忧伤到 达即将爆发的时刻,她却硬 生生地把这感情按了下去, 这一按,便足以让人回味一 生,也正是这一按,成就了 她瑰丽哀婉的文风。 一叶并非天才,然而她 和她的作品却是日本文学史 上真正的奇迹。出身贫苦的 一叶与同时期有影响力的、 大多是贵族出身的“闺秀文 学”流派的女作家们不同, 成名后她也一直未能摆脱贫 困的纠缠,逆境中的苦苦挣 扎令她的目光更加冷静深邃 ,将“女性在社会中的悲哀 、无奈和愤怒”的主题凝结 在作品中,揭示出女性悲剧 命运的深层社会原因。然而 天妒红颜,才华还未及完全 展露,她二十四岁的短暂灿 烂却又饱经忧患的生命就逝 去了。一叶如同富士山下凄 美的樱花,尽管柔弱不堪, 却在最美好的季节傲然绽放 得宁静热烈,又在最美丽的 时刻洒脱地绝尘而去,安然 接受命运的无常。读她的作 品,如同品她的人生;读她 的寂寞,仿佛在熙熙攘攘的 红尘烟海中浮沉。 与她贫病交加的一生形 成巨大讽刺的是,若干年之 后,她的头像被印在了五千 日元纸币上,以此缅怀她对 日本文学、文化的卓越贡献 。如此的哀荣,或许可以算 是对她的一种安慰和补偿吧 。如今,纸币上的她重返凡 尘,用看透人世的慧眼,凝 眸打量世间悲欢离合。 导语 樋口一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职业女作家,她的文学才华得到了许多文豪的称赞,当《青梅竹马》发表时,当时被尊为“文坛之神”的森鸥外称之为“当代名作”,著名作家幸田露伴也因自己没有写出如此出色的作品而叹息、遗憾。 樋口一叶的作品多以出身卑贱、生活困苦、命运凄惨的女性人物为描摹对象,将女性在社会中的悲哀、无奈和愤怒凝结在作品中,揭示了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对女性的生存方式、生存价值进行了探索。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一位导演将樋口一叶的三部作品——《大年夜》《浊流》《十三夜》中的女性故事进行改编,拍摄了一部名为《女人的命运》的电影。 2004年,日本发行新版纸币,樋口一叶的肖像出现在五千元纸币上,成为第一位印在纸币正面的日本女作家,这是对樋口一叶文学贡献的最高赞誉,充分反映了她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书评(媒体评论) 观察有灵,文字有神, 天才至高,超绝一世。其来 何迟,其去何早。 ——周作人 樋口一叶毫无疑问可以 进入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女作 家之一,她的《青梅竹马》 是我读到的最美丽的爱情篇 章。她深入人心的叙述有着 阳光的温暖和夜晚的凉爽。 ——余华 精彩页 青梅竹马 一 这条街名叫大音寺前巷——虽然名字跟佛教有些不解之缘,可附近的居民都说这里其实是个车水马龙的闹市。绕过大街,经过一段不短的路程,就到了吉原大门的回望柳①一带。三层妓楼灯火阑珊,绿柳低垂,铁浆沟②倒映出灯红酒绿的迷人盛况。人力车川流不息,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好一派喧嚣热闹的繁华景象。 绕过三岛神社的拐角,并没有像样的房子,大都是屋檐倾斜、十户或二十户连在一起的檐房。由于商业萧条,挨家挨户的门都半掩着,窗外晾晒着剪裁极不规整的古怪纸张,上面涂了白胡粉①,纸背面贴着竹签,仿佛彩色的串香豆腐块。晒这玩意儿的并非一家一户,几乎每家都是日出而晒,日暮而收,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可这究竟是干什么呢?一打听才知道每年十一月的酉日②都要举行庙会,那些虔诚的善男信女们都要买这种竹耙,然后去大鸟神社祈福求财,大伙儿正在忙活的就是制作竹耙的材料。 自从正月里撤下门松③之时开始,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着制作这种东西,虽说这是一项副业,可大伙儿都当作正经买卖来做。入夏以后更是无暇休息,人们忙得浑身上下都染上了五颜六色的染料,貌似指望着这项收入来买过年穿的新衣裳哩。 “大鸟大明神,如果您能保佑买福神竹耙的人大富大贵,那么也请您保佑我们这些造竹耙的人获得千万倍的利益吧。”虽然人们口中这样叨咕着,可人生中哪有那么多如意的事呢?从来还没有听说过哪家因此发了大财呢。 这一带的居民大多从事与妓院相关的生意。男人一般白天在茶馆做服务生,总是哐啷哐啷地弄响鞋牌④。可到了黄昏,男人就披着外套在门口招揽客人,女人则忙着在男人背后打火石消灾祈福求平安,那样子像要诀别似的,说不定今晚丈夫就会在“十人斩”①的刀下丢了性命,或者为了劝阻殉情而遭到了忌恨。这种活计可是性命攸关的,可是干这一行的却似游山玩水般自在逍遥,着实令人奇怪。 至于女儿会干什么呢?她们提着带字号的灯笼跑来跑去,不是在头等妓楼打杂当学徒,就是在那七家茶楼的某一个里忙着给高档妓院揽客。可姑娘们出了徒之后会做什么呢?不外乎盼望有朝一日当上大红大紫的花魁,在舞台之上崭露头角。当然这里还有三十多岁的俏徐娘,穿着干净整洁的条纹布和服,脚上配一双青色袜子,草履鞋上钉着铁片,走起路来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好不忙碌。她怀里抱着一个包袱,在路过的茶叶店的栈桥上砰砰砰地敲打两三下,喊道:“不绕到前面去了,我从这儿递给你们吧。”不难猜到,她就是这一带人家所说的裁缝娘娘。 这一带的风俗与别处略有不同:女人很少有规规矩矩地系好腰带的,喜欢将好看而华丽的内腰带露出来给别人看。若是年纪大些的倒也罢了,连嘴里含着酸浆果、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竟然也打扮得这样花枝招展,着实令某些人看不下去。然而,这地方的风气便是如此,谁也奈何不得。 还听说一个娘们儿叫“紫某”,名字起得跟《源氏物语》中的女子似的。她昨天还在河边那一带当妓女,可转天又跟着光棍老吉开了一家烤鸡肉串的烧烤摊,不料手艺太差赔了个精光,只好再次回到青楼干老本行。不过话说回来,她当老板娘的架势还真比一般女人像样。既然大人都是这副德行,孩子们自然也耳濡目染地效仿起来。 再看看九月秋季里上演仁和贺滑稽戏①时的大街吧。七八岁的男孩子像模像样地学着露八②的口技和荣喜③的做派,进步之快恐怕连孟母在世都会吓一跳哩。由于受到人们的欢迎,孩子们表演得更加起劲儿了,后来索性把手巾往肩上一搭,用鼻子哼唱起风流小调,在花街里四处游荡。十五岁的小小年纪竟然这么早熟,真让人有些担心,就连在学校里唱歌也打着“嘿哟嘿哟”的拍子;运动会上说不定会手舞足蹈地唱起歌妓唱的运木号子呢。这些孩子实在不好管教,老师们可要多费苦心了。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