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漓江上,最适合乘一只竹筏,顺水而行。我会选择在兴坪的码头开始这一段的旅程。
江边的每一座山都温柔,像是画里走出来一样。用手指框成镜头,随便一个角度,随便一次定格,都比画册更美。
无论是晴空下的漓江,还是烟雨中的漓江,都叫人惊艳。而此时,我遇到了一场细雨,无声的,轻柔的。
烟雨里,漓江的水清澈依旧,白色青色的卵石铺满河床,一圈一圈的花纹,环抱着一抹化不开的雨丝在水底沉淀。坐在船头,细密的雨帘朦胧了视线,淡青色的天空,石青色的远山,孔雀蓝的近峰,薄荷绿的江水,这是一帧一帧用青蓝色调子铺陈开来的水彩插画,发光的颜色,明媚的忧伤,在云之彼端氤氲开来。
船上的游客,手上捏着一张20元纸币,我知道,他也在寻找那个记录在背后的画面。
江岸,一簇一簇的凤尾竹娇羞起舞。水中的倒影被融入水底的雨丝搅乱思绪。不用厚重油彩,艳俗脂粉,泼墨清淡的写意已经足够。岸上有村舍,农屋,岸边有闲暇的渔民,他们坐在竹筏上,望着天空的雨丝发呆。
涌动的春色,和着烟雨的雾岚一起润开。水面有鸬鹚低飞,岸边有红衫女子,牵引着我们的目光,是生动,还是惆怅,每个答案都不会一样。几串湿漉漉的鸟鸣,从绿阴丛中弹出,把临水的青峰,拭擦得几近透明。是不是变成岸边的一株草,一棵竹也很好,能够摇曳在这浓浓的春意里,沉溺在飘飘渺渺的梦境里。
脚下,有清浅的江水,咕噜咕噜地从竹筏的缝隙里冒出来。才发现,呵,还在现实里嘛!
撑船的船夫说,这里是斗鸡山、净瓶卧江、父子岩、磨盘山……每一个奇特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望夫石自然掩藏着关于凄美爱情的故事;群龙戏水就跟沉香潭和八月两岸飘香的桂花有关,这也是桂林的由来。这些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
船在碧波行,人在画中游。从前看到的那句话,让我惦念好久。半边渡的石壁险峻,每一簇峰峦都像一支支出水的莲花,濯清水而不妖,不需要顾影自怜,已然有妍丽的容貌。
听风听雨,雨声渐停。点点阳光洒向水面。
那里就是九马画山了。一大片的悬崖,交织着红、白、青和黑的纹理,组成了渐变的水墨画、九马图。
漓江从前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对它流连眷恋,徐霞客来过,大赞连赤壁也比不上漓江水的壮丽,清代的两广总督阮元也五次路过这里,却都没有数清画山的马。如今驳船上岸的话,你还能看见饮马泉边,有阮元题词的“清漓石壁画”的刻石。
一匹,两匹,三匹……你呢,数出了几匹马?身边的船工笑而不语。三番两次地请他指点,他只肯比划给你看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然后,就再也不肯说了。
听说,能看出来九匹马的人都很有慧根。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一个,他第一次来漓江上泛舟,就辨认出了九匹马的身姿。中间凌空而起的那只最清晰,石壁底下的两匹俯首饮水的马驹也算神似。那其他的呢?它们,始终是我心中的谜。也许未来的我们,会找到解答。
船,到这里折返。回程的水路,看到望夫石越来越近,阳光里,她等待着望穿秋水,望断天涯!远处,山峦勾勒出金色轮廓。
就这样,随水漂流,有一刹那,真想把人生的旅程都交给了这个竹筏,浪迹天涯。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