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国内关于海外中国学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开始了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深入探索。本书尝试为构建世界中国学研究学科体系,做出一些科学的探索。本书结合历史学、经济学、跨学科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中国纳入全球视野中考察,对彭慕兰之问、李约瑟之问等国际关注中国的代表性问题做出回答,从世界中国学基础理论、中华文明传承、中西历史分流、康氏长周期、社会主义之路、中国现代化道路、文化和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等角度探索世界中国学的丰富内涵。 作者简介 褚艳红,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海外中国学专业博士,研究领域为海外中国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美国中国妇女史研究。曾在《历史教学问题》、《探索与争鸣》、《中国史研究动态》、《海外中国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多篇。译著包括《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主持翻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12月)和《山茂召日记》(独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世界中国学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兼答谭中之问 第一节 中国学研究相关概念与世界中国学 第二节 中国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我国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理论探索 第二章 中华文明传承:兼答汤因比之问 第一节 中西文明之差异 第二节 文明演进中的中西分化 第三节 中华文明的江南现象 第三章 历史大分流:兼答彭慕兰之问、李约瑟之问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汉唐盛衰 第二节 长子继承制与工业革命 第三节 人口迁徙与文明进步 第四章 康氏长周期律:兼答康德拉季耶夫之问 第一节 创新、革命与长周期 第二节 长周期与世界格局 第三节 长周期与中国 第五章 社会主义之路:兼答福山之问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跨越“卡夫丁峡谷” 第三节 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命题 第四节 历史终结: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章 中国现代化道路:兼答雷默之问 第一节 海外学者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 第三节 人地国情与复兴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第七章 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中国学:兼答李希霍芬问题 第一节 中华文明与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 第三节 海外社会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及评析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