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对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及改革展开探讨。首先,厘定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的核心概念,并论述志愿失灵理论、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在本文中的运用;其次,考察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历史,以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主体为标准,将1954年以来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阶段分为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供给期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供给期,进而探讨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再次,分析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侧现实问题及诱因,基于对全国多个行政村农村人民调解服务需求侧与供给侧现状实地调研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侧存在供给主体单一、供给经费缺乏、供给意愿偏低、供给能力有限和供给监督不力等问题,主要诱因为村民和政府参与组织构建意识不强,调解经费来源途径与落实程度有限,调解员激励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合理,农村人民调解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农村人民调解监督体系设计存局限;最后,设计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侧改革方案,将改革原则确立为依法改革、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风险规避和效益最优,将改革目标设立为供给主体层面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供给经费层面应确保服务有序运作,供给意愿层面应形成积极参与氛围,供给能力层面应满足解纷专业需要,供给监督层面应落实监督实际功效,进而制定改革对策,希望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和通过政府外部扶持方式构建新型调解组织促进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以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募捐活动、将人民调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落实村委会对人民调解经费支持方式保障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经费,以实施人民调解员物质奖励制度、制定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审制度和扩大农村人民调解员表彰规模方式增强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意愿,以鼓励乡村贤能人士积极参与、跨区域配置专职农村人民调解员和落实农村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方式提高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能力,以细化服务供给过程监督规则、公开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费收支和引入政府评估服务供给实效方式落实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监督。总之,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培育供给主体,保障供给经费,增强供给意愿,提高供给能力,落实供给监督,才能更好地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服务视域下农村人民调解研究缘起 第二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村庄底色与资料处理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共服务视域下农村人民调解供给概念考证 第二节 志愿失灵理论及其运用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运用 第四节 治理理论及其运用 第三章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的阶段划分 第二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的演变特征 第三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演变的驱动因素 第四章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需概况与问题诊断 第一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概况 第二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需求概况 第三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问题的重要诱因 第一节 意识缺位:构建和扶持新型调解组织的意识弱 第二节 经费制约:经费的来源途径与落实程度有限 第三节 激励不足:调解员激励制度优势未有效转化 第四节 专业素养欠缺:法律知识与调解技能较匮乏 第五节 监管体系局限:监管行为未形成系统性规范 第六章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问题的解决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问题的解决原则 第二节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问题的解决目标 第七章 农村人民调解服务供给问题的解决路径 第一节 增强村民和政府构建调解组织的意识 第二节 拓宽经费来源途径与落实执行 第三节 完善农村人民调解员激励制度 第四节 提高农村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素质 第五节 构建政府评估人民调解绩效制度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未来展望 附录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附录 附录2 访谈纲要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