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党100周年重点图书
? 鲁迅文学奖得主铁流重磅新作
? 一部反映人民群众革命年代踊跃支前的厚重之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什么时代,人民都是最有力的靠山。
铁流新作《靠山》记述了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全书展开了上百个详细叙事,涉及上千人的真实故事,几乎浓缩了1921年至1949年间完整的百姓支前史述。《靠山》浓墨重彩地描摹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互为靠山,生死与共的动人故事。
虚构的东西,
远远没有现实生活更精彩。
也没有比那些已经发生
和正在发生的
真实事件
更能震撼人心的了。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在历史的长卷中,
有无数的画面
都值得今天乃至明天的人们
去不断追忆和抚摸。
1949年11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二战”著名的战地记者西蒙诺夫来到中国。他对中共指挥的60万军队战胜了国民党80万军队感到惊奇,特地提出要到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徐州进行实地考察。当听说还有543万民工为解放军织起了一条条强大的补给线时,他不禁大为感叹:“这是人类战争史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真正的人民战争!”陈毅元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本书全景式地呈现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作者自2007年3月开始,做了长达数年的深入采访和搜集资料工作,采访了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支前模范和他们的后人达数百人,记录笔记上千万字,搜集资料上亿字,很多史料、情节和场面都是第一次被披露。
1934年的11月初。
连绵的细雨已经持续了数日,随后的几天,雨中还夹杂了越来越密的雪花,这让即将迈入冬天门槛的潇湘一些地区,气温陡然下降了许多,让往日郁葱的灌木丛和挺拔的毛竹都透出了一股寒气。
在清晨寂静的山间,穿行着一支队伍,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水中,步履中带着疲惫和艰辛。他们都是衣衫褴褛,身上的穿着,在这样的日子,好像显得过于单薄了。脚上的草鞋,因为翻山越岭和长途行军的缘故,已经破乱不堪。虽然很多人都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可身上的衣服还是湿透了。
这是中下的中央红军一部。
中央红马从渡过于都河后开始,就突破了国民党设下的两道封锁线。1934年11月2日夜,红一军团二师六团接到师长陈光下达的战斗命令后,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带领六团官兵雨夜奔袭,攻克了国民党陈济棠部的广大仁化城口。中革军委原打算一举夺下仁化城口后,当夜再拿下湖南汝城,汝城与仁化接壤,陈济棠布下的80里封锁线就在两城之间地带。任务落在了红三军身上,军团长彭德怀亲自指挥,谁知汝城固若金汤,一时很难,彭德怀不信邪,骂了几句,跑到迫击炮前撸起袖子放了几炮,一发臭弹,那几发响过后,威力太小,也没能炸开城墙口,再手说没炮弹了。彭德怀道:“这小炮弹就像给他们挠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