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跨越30年的全新随笔集,于异乡之地与时光深处,记录被遗忘的人与故事。
作者以挚情深刻的文字,于字里行间频频回首,重构出记忆里一段昔日成长的经历,及纯真岁月里的故人故事。他更以贴近现场的方式,写下属于个体的真诚感。
全书文字时而细腻动人,时而幽默率真,令人低回不已。记忆中的人与物被他呈现得鲜活生动,更有野草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野草疯长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陈九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陈九跨越30年的全新随笔集,于异乡之地与时光深处,记录被遗忘的人与故事。 作者以挚情深刻的文字,于字里行间频频回首,重构出记忆里一段昔日成长的经历,及纯真岁月里的故人故事。他更以贴近现场的方式,写下属于个体的真诚感。 全书文字时而细腻动人,时而幽默率真,令人低回不已。记忆中的人与物被他呈现得鲜活生动,更有野草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陈九,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经系。1986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系,纽约石溪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现任职纽约市政府,主任数据师。从事华文创作多年。主要著作包括:诗集《偶然》《漂泊有时很美》,散文集《车窗里的哈迪逊河》《域外随笔》《纽约第三只眼》以及小说选《纽约有个田翠莲》等。其作品《老史与海》《挫指柔》分别荣获第14届百花文学奖和第4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居纽约。 目录 Part 1 野草疯长 日子就这么过着,秋霜起了,金黄的槐树叶落下来,扫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觉不出在长大,可裤子短了,吃得多了,连 头发都越来越硬。 昨晚,汤姆叔叔跟我告别 美国同学艾立克 好狗亨利 汪班长 石山山 一把京胡 Part 2 错认他乡 我想把每根细丝首尾相接,连呀连呀,连到海角天涯,连到所有干渴的鱼和期盼春天的人们身边。 青萝卜丝之恋 年轻的国旗 每逢中秋倍思亲 在纽约戴口罩的不同感受 Part 3 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辈子最让人满足的不是财富也不是地位,而是遇到的好人,爱你的人,欣赏你帮助你的人,还有那些美好的时光和情 感,只有感恩他们才能印证自己没白活一场。 跟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四年级开始失眠与我的写作 我是美国伐木工 我的老师赵遐秋 我那些消遁的朋友 Part 4 先生们 名人不光是灿烂的,也是平凡的,只有平凡才真实可信,让你明白,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精彩。 带阎连科回纽约 马尔克斯的文学良知 难忘毕飞宇 恩师董鼎山 与王小波的童年往事 Part 5 流浪到故乡 多少步履打此踱过,留下传说或湮没人海,在浩渺的时间长河里隐现着。今天一个地方,明天可能就到另一个地方,为 生计奔波,随情感起舞。 把漂泊变成相遇 漂泊三重唱 漂泊与畅饮 漂泊中的写作 Part 6 琐碎与思考 正是心中鲜活的爱意驱动着生命引擎,从未停顿,一路前行。爱意是美好的情感,当丰富的阅历遇到美好的情感,生命 便成为一种艺术。 生命不老的真谛 何谓“美国主流社会” 如厕与读诗 也谈“河东狮吼” “井底之蛙”责任在井 语言在语言之上 春风拂面,女人涅槃 Part 7 有种尴尬叫归乡 从年少到年老,从异乡到故乡,仿佛一位自认为熟悉却从未谋面的朋友,一旦真出现在你面前,除了感受,还能做什么 呢? 感受巴黎 从什刹海穿越的童年 天津一日 我的绍兴女司机 铁一号的灿烂日子 跋 序言 自序 有说我文字一往情深的 ,也有说风趣幽默的,撒 酒疯一样肆无忌惮,不按 常理出牌。我觉得挺有道 理,有些文字我的确写于 酒后,我喜欢纳帕山谷的 红酒,浓郁醇厚,三杯过 后开始微醺,潜意识被释 放出来,这时写什么都比 较放松,直抒胸臆。当然 这不是什么诀窍,“李白斗 酒诗百篇”不过是艺术夸张 ,而我的幽默却有点儿家 传。我有个大哥从小坐科 学相声,他母亲阻止也没 用,非学不可,后来他还 成为侯宝林先生的学生。 听他聊天跟看演出一样, 全是包袱,表情丰富,节 奏感很强,可惜我俩不是 一个妈,他老防着我,但 我忘不掉他的谈吐方式。 然而细想之下这不是重 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幽 默感源于从不快乐中追求 快乐的冲动。内因才是根 本。不是有这么句话吗?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改动 一下,幽默的内核是寂寞 ,倒十分贴近我的心境。 我记得大哥曾说,老先生 们只在观众面前才嘻嘻哈 哈,下了台往往寡言少语 ,更别提幽默了,个别的 还是暴脾气,三句话没说 好茶壶就拽出去,瓷片子 碎一地。我倒不至于拽茶 壶,咱没喝茶的癖好,我 会端坐窗前发呆,说好听 点儿叫沉思,其实既不沉 也没思,只有空荡荡。 以前倒是有思,出国头 些年总思念家乡往事。那 时英文不大好,跟老外接 触浅尝辄止,不走心,情 感寄托仍依赖对往事的思 念。有人说怀旧是因为衰 老,这话不对,他肯定没 尝过像野草一样在他乡的 漂泊滋味,在一个三亿人 的国度里找不到任何你认 识或认识你的,回到家独 自面壁,只有厨房的龙头 叮咚作响,幽灵般与我交 谈。 往前想吧,学位问题、 就业问题、还没成家的问 题,什么都是未定之数, 想不出所以然,只好摸石 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 那就往回想,唯有家乡的 消息能抚慰漂泊的孤独, 满足着所谓“出国留学”的虚 荣感。那时朋友问我如何 申请美国奖学金,耐心解 答之余,我心情很复杂, 不管你在国内多牛,多金 枝玉叶,漂泊也会把你变 成平凡的野草。出国的挑 战不是需要艰苦奋斗,我 们不怕苦,而是如何熬过 一个个漫漫长夜。我曾于 黑暗中如滴漏般等待时间 一秒秒地过去,给窗外的 小鸟起名字,陪它们说话 。 久而久之,思乡之情深 入骨髓,蜕变为深刻的寂 寞,即便结婚生子高朋满 座也无法缓解。感觉这东 西就是这样,日久天长会 形成惯性。并非听不到家 乡的声音,也不存在所谓 的地缘隔绝,我们天天都 有国内的消息,空中时常 飘来故乡的云,可不一样 ,时间越久越感到家山遥 远可望不可及。特别是近 些年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 ,在创造庞大物质财富的 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着 东方古国的文化习俗、价 值观、语境和交往方式。 当年谁也没想到五千年历 史会被三十年华丽转身, 你只要打开国门,让我知 道别人在做什么,我就能 做得比别人还好! 而更加让人刻骨铭心的 是,面对如此令人震撼的 山河巨变,国内朋友们居 然说这不算什么,一切都 是无缝对接,天命使然。 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是社 会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所以理解不了我们为何 会如此诧异,甚至笑我们 少见多怪。这种巨大反差 对我们来说,绝非习惯或 不习惯那么简单,而是难 以释怀的失落,我们毕竟 没有亲身投入这个伟大的 历史进程,错过了无数的 施展才华的良机。韶华难 再。当年“世界这么大,我 想去看看”的简单抉择,竟 变成时光之果,吐不出咽 不下。这种巨大的落差将 固有的漂泊与寂寞推入海 底,并永无安放的一刻。 女中音歌唱家钟丽燕有一 首原唱歌曲《飘落》,“飘 落飘落,远去了你的欢乐” ,飘落的关键是飘,飘而 不落,我一失眠就听见这 首歌悠悠响起,我的寂寞 已无法诉说,不可救药。 在漫长的漂泊中,我把 思念交给了寂寞,据说下 一步就是抑郁,似乎抑郁 正步步逼近,像新冠病毒 ,藏在看不见的角落里。 我想洁身自好,我在一首 诗里写道,“把心变成一块 化石、一首歌曲,一部不 再发动的发动机”,于是养 猫养狗,跑出去旅行,或 努力当个优秀的互联网技 术人员,再不行喝洋酒、 吃洋餐、搞角色扮演,但 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做作, 虚构的满足感只能让我更 加明确:唯有中文表达, 才是我的情感寄托和精神 家园。心理学家说得没错 ,既然幽默源于追求快乐 的本能,那就让我的本能 满血复活,我必须好好活 着追求快乐,再把不懈的 追求变成与君同悦的幽默 文字呈现于世人,只有你 快乐我才快乐。这是我的 宿命,我认了。无论漂泊 让我错过什么错过多少, 也错不过我对远方的血浓 于水的情感和美好祝愿。 我会哭泣,只是不想让你 看见。 导语 我们是尘埃,是野草,是岁月微不足道的痕迹,是自己的神! 著名作家陈九沉淀30年全新随笔。于异乡之地,记录被遗忘的人与故事。 作者曾荣获第14届文学百花奖,第4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第五届中山文学奖。 文学泰斗王鼎钧、诗人翟永明、作协书记邱华栋联袂推荐作家。王鼎钧高度评价其文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在隔绝和封闭的时代,我们都是漂浮在孔隙里的异乡人。 2020年末以“昨晚,汤姆叔叔跟我告别”再次火爆全网,作者个人公众号阅读量破万,被粉丝多次点赞、分享、自行阅读并发布各大有声平台。 “《散文》编辑部”权威推荐并入选《散文2020精选集》。作品多次入选中高考语文真题,常年入选历届中高考模拟试题。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等媒体竞相转载! 两代中文创作联袂呈现,故乡怀旧与时代的碰撞,青年画家全彩跨页画作+多幅单色钢笔画,反色拟拓印设计,完美呈现质感。 后记 我多次谈到自己写作的 特点,比如形容自己是“第 三只眼”,以第三者角度观 察海内外的文化现象。或 者像清教徒,没太多功利 追求,只是有话想说有感 而发,才义无反顾地写起 来,写下去。不过也有读 者问,为什么非要用中文 表达呢? 是啊,为什么呢? 1 三十多年前我来美留学 ,一个主观愿望就是把英 语说好,说得越棒越好, 天真地以为只要英语过关 ,表达绝不是问题。为此 我竭尽全力,险些把听力 室的“牢底”坐穿,因为在国 内学的英语到了这边没人 听得懂,我只有把听力提 高才能改进发音,否则尽 等着闹笑话。有一天女老 师带我们留学生看电影《 侏罗纪公园》,我觉得恐 龙这个词“dinosaurs”眼生 ,就按读音规则,第二音 节重读,“歹拿扫斯”。话音 未落,女老师笑得前仰后 合,什么“歹拿扫斯”,是“ 呆呢扫斯”!她一笑别人也 笑,好像都比我懂,臊得 我哟。还有一次,刚出公 寓门遇到查理教授,他同 我打招呼:“你住在这JL?” 我觉得听懂了,连忙把地 址告诉他,请他过来玩。 公寓是“apartment”,我突 然想起另一个词“suite”( 套房),发音是“似卫特”, 如果我说的是“似卫特”人家 也能懂,结果我把“suite” 与“suit”(西装)搞混了, 后者发音是“素特”,我说我 住在“素特”里。查理教授满 脸狐疑,你确定住“素特”里 ?确定确定,我的“素特”欢 迎您。 时间长了我的英语能力 自然有所提高,听课、考 试、做论文,没太大问题 ,感觉越来越自如。我跟 荷兰来的马克住一屋,他 说他爸是海牙商业法庭的 法官,他讲英语口音很重 ,但词汇量大,连马路用 语都知道,给我不少启发 。荷兰人善饮,一到周末 我们就去酒吧喝酒,跟周 围人插科打诨,原来美国 人也讲“黄段子”,口味重得 无法形容。不过我也帮过 马克,那天他在买二手车 ,马上要付款,我正好路 过让他等一下。我打开化 油器一看,上面有很多黑 色积碳,马上判断是某个 气缸的油环磨损,严重烧 机油。我耐心解释,服得 他手舞足蹈,说:“走,咱 喝酒去!” 后来马克买了辆一九七 九年的沃尔沃,他还是喜 欢欧洲车。我俩四处兜风 ,到湖边裸泳,去阿巴拉 契亚山里会私酒贩子,跟 农场主的女儿学骑马。那 小、r头恶搞我,她给马克 的马有鞍子,我的没有, 说这样更舒服。我哪懂, 看她一掐出水儿的样子就 信了。结果不一会儿屁股 就被磨破,汗水一浸痛得 我哟,以后千万不能以貌 取人!不久马克交了女友 ,我也快有了。 我的英语交流的范围突 破校园局限,进入生动的 生活,表达也随之丰满起 来,甚至俗文、俚语我用 起来也得心应手,再矜持 的人也免不了本色呈现, 感觉到哪儿,表达就跟到 哪儿,情不自禁。我被人 家带起节奏,感觉有些不 太真实,像看翻译片,看 着看着自己进去演,却发 现台词不熟手忙脚乱地应 对。比如周末烤肉。知道 BBQ是烤肉,真烤起来一 大堆细节呢,工具、香料 、火候……特别是香料,五 花八门,如不亲身感受是 很难搞清楚的。 我还发现美国人对力量 的推崇无处不在。我们把 钥匙锁在了屋里,邻居路 过说小事一桩,转身一把 将大门撞开,锁也坏了。 诗人木心说,tt你锁了,人 家就懂了”,这边是“你锁了 ,一撞就开了”。俄亥俄河 谷的嘉年华上有砸汽车比 赛,两条汉子抡大锤,比 谁先把眼前的车砸扁。我 还发现他们随性而为的习 惯,自己开心就是硬道理 ,做什么可能,也都不奇 怪。这些发现让我豁然领 悟天地人伦的份量,突然 发现自己的另类,表达反 倒更不好拿捏了。 …… 3所以说,中文表达的 冲动正源于英文表达的不 够充分。对我而言,当英 文表达难以尽兴缺乏共鸣 时,中文表达便脱口而出 。表达是刚需,是硬道理 ,此处不表达自有表达处 。人文情感是经历的积累 ,是条连续的曲线,包括 过去和现在,祖国和他乡 ,像晚霞一样丰富绚烂, 像河水一样潺潺流淌,根 本不需要什么额外动机。 记得约三十年前我开始 写诗时,最初是把在俄亥 俄写的英文诗翻译成中文 。当时纽约的“海外华文作 家笔会”经常举办中文诗歌 朗诵会,该组织由董鼎山 、夏志清、唐德刚、李金 发、郑愁予等人发起,董 先生任会长。他们都是英 文能力超强的学者,却在 中文表达方面寄托了深厚 情感,我也从这里开始与 董先生及其他名士们的多 年交往。承蒙他们的感召 ,当年纽约中文文坛可说 是“云蒸霞蔚”,我的中文写 作便由此开始,深感庆幸 。我们沉浸在创作的快乐 里,也分享着朗诵的欢悦 。纽约诗会那时影响很大 ,甚至有人乘飞机从外州 赶来参加,地址就选在当 年胡适和杜威教授共同创 办的“华美协进社”,曼哈顿 东六十五街,也就是梅兰 芳、老舍光临过的那间小 礼堂。董鼎山、夏志清、 唐德刚、王鼎钧、郑愁予 、赵淑侠、王渝……各界名 流都赶来参与,那是中华 文化在纽约的一件盛事, 我们承蒙天顾,难得共享 了人生一段珍贵的“唐宋遗 风”。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 诗歌到 精彩页 昨晚,汤姆叔叔跟我告别 今天早上天蒙蒙亮,对面的玛丽婶婶就来敲我家门,她不喜欢按门铃,我家门铃挨着大门不会看不到,可她还是把门敲得咣咣响:“九啊,快起来,汤姆走了,汤姆走了呀!”我一阵悲哀,非常浓缩的悲哀,缺氧似的压得我不能动弹,我对着天花板大喊:“知道了,玛丽婶婶,我马上下来!” 汤姆叔叔到底没撑过去! 昨晚我去看过他,他家跟我家隔着两栋房子。自他染上新冠肺炎后,我们几个邻居轮流送水送饭,由玛丽婶婶牵头,她跟汤姆叔叔做了一辈子邻居,感情很深。几年前汤姆婶婶因肺癌去世后,她就隔三岔五给汤姆叔叔送吃的。这次又是这样,她来敲我的门:“九啊,知道汤姆染上新冠肺炎了吗,他一个孤老头怎么办哪?我们准备轮流给他做吃的,你加入吗?”“加入加入,我加入,他喜欢我做的炸春卷呢!” 汤姆叔叔是犹太裔,八十来岁,一辈子没儿没女。我叫他“叔叔”是跟着孩子们叫,日子一久成了习惯。 他曾是《时代》周刊的摄影记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一张著名的黑白反战照片,在俄亥俄州某大学的草坪上,一个长发女生搂着被子弹击中的男同学哭泣,那就是汤姆叔叔的杰作。这张照片来美之前我就见过,没想到我竟和拍摄者成为邻居。那年月的中国留学生很多都有类似经历,有个朋友在长岛石溪镇买的房,几天后碰到邻居觉得很眼熟,定睛一看那不是杨振宁吗?汤姆叔叔后来因腿伤转到纽约市政府工作,还是搞摄影,为政府的宣传品拍照。几乎与此同时,我也从美国运通调到纽约市政府做数据主管,所以三十年前一搬到这条街我就和汤姆叔叔成了朋友,我们乘同趟火车上下班,一路聊。 或许因为我是新移民,汤姆叔叔总爱强调他也是移民,只不过比我早来几年而已。其实他出生在纽约,他父母小时候随家人自欧洲来美,当时正逢美国的“镀金时代”,用他的话说,那时的美国非常像今天的中国,电力铁路普及,石油被发现,整个北美魔幻般高速发展,曼哈顿今天的格局就是那时定下的。于是大量欧洲移民蜂拥而至,汤姆叔叔说,他祖父母一家最早就住现在的唐人街一带,当时那里聚集着大量新移民,意大利人、爱尔兰人、犹太人和部分中国人,他们既没钱又不懂英文,全靠出卖体力过活,他爷爷奶奶给人家缝衣服,每天早上承包商送来成堆的布料,他们没日没夜地缝,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听汤姆叔叔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在他家钢琴上看到的一张老照片,一对夫妇坐在椅子上,女人手中拿着一件未缝完的衣裳。“对啦,汤姆叔叔,我看过那张照片,你奶奶干吗照相时都不肯放下手上的活计?”“九啊,她是故意那么照的,就为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怕后人遗忘。” 我下楼开门时,玛丽婶婶戴着口罩已退至十步之外,远超纽约州州长科莫规定的六英尺社交距离。纽约是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大都市。该如何形容这种严重呢?纽约市卫生局搞过一个调查,在不同地点随机抽样做新冠肺炎检测,结果查了三千多人竟有三分之一的是阳性!这下当局紧张了,马上颁布居家隔离令,不许扎堆儿,不许聚会,关闭公园、海滩、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要保持社交距离六英尺以上,等等。即便如此还是十分被动,很难立竿见影刹住成势的病毒,比如汤姆叔叔,他说他是在超市染上的,开始发烧时叫过救护车,附近的北岸大学医院口碑不错,几天后病情缓解他又回到家里。 玛丽婶婶带领大家给他送饭送水,我们穿戴齐全,口罩手套防护服应有尽有,都是我国内朋友寄来的。我们把做好的饭菜放在门口,由汤姆叔叔自己取用。就这样好好坏坏,瑞得西韦、羟氯喹都用过,没想到还是不行。玛丽婶婶要把他再送回医院,他拒绝了。 玛丽婶婶的眼里淌着泪水,声音也在颤抖。她比汤姆叔叔小几岁,也是犹太裔,举手投足间流淌着昔日的风采。她是这条街的主心骨,什么事都可以找她商量。美式英语有个词叫“犹太妈妈”,指主意正、能力强,又有担当的已生育女性,玛丽婶婶就是典型的“犹太妈妈”。她对我哭诉着刚才的事情,天没亮她去看汤姆叔叔时发现人已经走了。她打电话叫来救护车,眼睁睁看着救护车拉走了汤姆叔叔。 “汤姆真不该这时候走,连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她不断重复着,仿佛要把汤姆叔叔唤回来。玛丽婶婶这样做自有道理,按常情不少美国人都选择在家去世,一般是先找一家殡仪馆,由殡仪馆保存遗体,安排追思仪式,直到下葬,殡仪馆工作人员是送你上天堂的那个人。而疫情却把人生最后一场有尊严的告别抹去了。纽约市规定,所有因新冠肺炎在家去世的人都必须叫救护车,由救护人员做防护处理后,出具证明带走遗体,并交由指定地点焚烧,再通知家属领取骨灰。汤姆叔叔已经没有家属了,他说他有个弟弟,我们从没见过,汤姆叔叔的墓地早就安排好了,在松树陵园,汤姆婶婶旁边。按说他弟弟是间接继承人,如果没有直接继承人,汤姆叔叔的房子应该就是他的,他会为哥哥举行一场体面的安葬仪式吗? 说起这座房子,我便感觉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