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2020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建平//郜峰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文集,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张建平和皓峰的作品,主题围绕2020年初开始的这一场疫情,作者在思考这场疫情最终将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怎样的烙印。本书作品直接记述疫情时期生活的内容并不多,作者张建平定居的苏州,作者郜峰生活的无锡,都未成为疫情的高发区,这或许让他们对于疫情造成的危难,少一些直观的感受。两位作者浓墨重彩抒写的,是绚丽多姿、趣味横生的小日子。 作者简介 张建平,女,1968年8月出生于上海,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擅长散文随笔写作。现居苏州。 目录 张建平作品 茶事 酒事 筷子头上的酒 小舅舅的零拷啤酒及其他 醉在“混酒”中 和冷水鱼共天地的酒 我的“酒化合物” 春节日记 一月 二月 野蔷薇 八宝鸭 寒食青团子 神游文成记 西行记 引子 到达武威 飞翔在张掖 敦煌:旅游的终结地 俄博梁 水中青海 幸福来得太突然 德令哈 起点,终点,起点 昆明避暑漫记 初冬的大别山 琐见 春 夏 秋 冬 喝羊汤 郜老师的烟酒茶 郜峰作品 茶食小志 一、闲话吃饭 二、玉兰饼 三、茶事小记 四、2020年酒簿流水账 五、“杏花楼”的鸡仔饼 六、无锡大馒头 七、梅花糕 八、无夕小笼 九、月饼里的热度 十、南瓜与山芋 十一、嗑瓜子 十二、寻味儿 十三、雪浪山饮茶记 十四、两只黄蝴蝶 十五、甘露早面 写生 一、黄田 二、濯缨泾川上 三、婺源古村——理坑 四、水墨汀溪 五、桃花潭 六、阳山八角古井 七、韩国大邱 八、洪泽湖 九、万荷叶上听秋声 艺林寻访 一、庚子画相 二、高适题字赠画 三、寻访王右军庄 四、兰亭文化的雅俗 五、董老师书箱里的好东西 六、观宜兴吴冠中画展 七、访南明山刻石 八、访莱州刻石 九、遗貌取神 十、不作名人,宁作高人 读书偶拾 一、沿着大先生的足迹 二、《我心归处是敦煌》读后 三、关于黄宾虹 四、九龙山人的逸格 五、《小山画谱》与《桐阴论画》 庚子临池日记 后记 序言 率性,是一种姿态,更 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禀赋。之 于文学,若想让人们从文字 的表述中感受到这种率性, 则需要一定的素养,尤其是 对文学本质的领悟。 看《我的2020年》书稿 ,我是很漫然的,因为这部 书稿本身会引你进入一种很 漫然的状态。没有约束,不 拘规则,无从而来,无向而 去,闲云野鹤又杂色纷呈, 正所谓从心所欲,一切由然 。我不知道张建平和郜峰是 否是在完全自知且自为的状 态下写作的,但至少,这部 书稿的实际呈现有这样的效 果。有效果就好。特别是效 果还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 印象。文学就是在各种不同 效果的文字表达中不断丰富 着永无止境又没有定规的内 涵。 张建平的率性在程度上 似乎要更彻底些,某些地方 近乎天真——此处的天真是 指性格与心情不加矫饰地展 示。她的文章大多是写自己 的经历——尽管书稿名为《 我的2020年》,但是那其 实只是一个触发的由头—— 确切些说,是回顾自己在某 个特定阶段或特定处境下的 一些心理感受。文章写得很 放松,很坦然,也很流畅, 带点女性该有的自恋和对生 活的感恩与感悟,这率性是 有快慰感和自足感的——对 童年与亲人的记忆,对茶、 酒、青团子、八宝鸭等联结 着乡愁与亲情的诸多食物的 描述,包括南极——很华彩 地津津乐道乃至喋喋不休中 无不满溢出这种快慰和自足 ,也让人得到被感染的享受 。 我没去深究这部合集的 由来,只是从《郜老师的烟 酒荼》中看出一些端倪。张 建平此文既道出了其中的脉 络,也给下半部的郜峰的文 章提供了引子,其中转述的 两旬郜峰的话甚至可作为整 体的注释:“他常常自我宣 称,一切都是玩玩的,没有 什么无上追求。”“观点怎么 是小事呢!观点,是生命一 样重要的事情。” 这两句话表面看是矛盾 的。“一切都是玩玩的”很出 世,“观点,是生命一样重 要的事情”则非常入世。但 往深里探究,恰恰很真切地 反映了有着普遍意义的中国 “文人”心态。中国的文人往 往都是在“一切都是玩玩的” 和“观点,是生命一样重要 的事情”这两个貌似悖逆的 意识界域里盘桓。“一切都 是玩玩的”带有自谦性,也 有防御性;“观点,是生命 一样重要的事情”带有进击 性,更带有自持性。盘桓, 则是将自谦、自持、防御、 进击做各种审时度势的搭配 和调整,以获得较为适合的 处境和心境。 郜峰的处境和心境应当 是比较好的,这能从他的文 章中看出来。他涉猎颇广, 诗文书画都有研究,“植兰” 之类特别具有古雅标识的玩 意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张建 平说他“具有老派的文人范 式”是很对的。好处境、好 心境能将“一切都是玩玩的” 与“观点,是生命一样重要 的事情”这两者处置得比较 协调。由于“一切都是玩玩 的”,所以他能放低身段, 随遇而安,松弛又漫散地与 各色人等融洽相交而广获乐 趣;而“观点,是生命一样 重要的事情”,则能让他孜 孜不倦地探赜索隐以求真谛 ,即便步登殿堂也可心存主 见不显张皇。《读书偶拾》 《写生》《庚子临池日记》 等章节中的许多文字都是对 这状态的很率性的反映。 就说这些吧。总之,这 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率性 的文字表达理应能够给人带 来会心的喜悦与启迪。 陆永基 导语 时至今日,2020年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有关它的种种,都深深烙在了我们心灵深处…… 本书收录的是和2020年有关的文字。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张建平和皓峰的作品。 《我的2020年》直接记述疫情时期生活的内容并不多,两位作者浓墨重彩抒写的,是绚丽多姿、趣味横生的小日子。 后记 去年疫情紧急,居家时 间较为充裕,舞文弄墨,心 无旁骛,积累了不少东西。 我与好友建平通过微信,在 网上互动,当然还有一些其 他朋友,等于过去的鸿雁传 书,只是形式变化了一下, 视之为新瓶装旧酒也无不可 。我们都好美食写作,于是 在某平台上编了一本“杂志” 《安静土》,催生了一批美 食小品随笔。配以图片、书 画,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印了六期,但志在博趣,无 任何功利色彩,只是印数本 玩玩而已。这一年,大部分 时间窝在家里“忙世人之所 闲”。但也没有减少我们各 自外出的频率,到了仲春外 面开始可以走动的时候,我 们还是在比较谨慎的前提下 ,与朋友搭伴,到外面去活 动。当时工厂大部分还没有 复工,因此人们的闲暇时间 比较多,朋友在一起,过起 了比较“看穿”的日子,让人 联想到一千六百多年前《兰 亭序》中描绘的情景来,“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 取诸怀抱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只有到了大自然的怀 抱中,人方可“仰观宇宙之 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一切停摆之后,人反而 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中国人 有好玩的天性,农耕时代留 下的痕迹,在这一特殊的年 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集 群的机会少了。活动的半径 大大缩短了,但是三三两两 、小范围聚聚的还是有之, 关键是在心态上,不如以前 那么功利,充满了烟火气息 。不能围在一起搓麻将、打 掼蛋、喝酒行乐,就单独或 少数几个人,看看书、追追 剧、喝喝茶、到空旷处走走 、把玩把玩古物……总之, 比以前好像看穿、通透、洒 脱。 人们活得更像哲学家 了,建平初夏去了一趟甘肃 、青海,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她 在《西行记》中做了详尽的 记述。这一年中这样的苦行 ,更带有诗哲的意味。江南 四季分明,钟灵毓秀,但是 如今城市化程度很高,待久 了会产生厌倦的情绪,特别 是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 遁迹远郊、荒野的情况,屡 见不鲜。因此趁疫情放缓, 我们动了外出的心思,追寻 那份心存已久的远方和诗意 。 时至今日,2020年已离 我们渐行渐远,但有关它的 种种,都深深烙在了心灵深 处,以文学表达的方式,保 留在笔下,似乎成了我们的 责任。在编辑过程中,得到 了数位师友的鼎力相助,如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 席、《太湖》杂志主编陆永 基老师和著名作家、学者薛 冰老师分别写了序;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 会副会长周国忠先生,在百 忙中抽出时间认真审读,逐 字逐句校对,并提出修改意 见。他们对待文字虔诚、严 谨,对于文学爱好者提携扶 植、毫无保留,具体到书的 封面设计、章节布局,甚至 是标点、错字别字的勘误, 都亲力亲为。在此不再一一 列举,一并致以深深的谢忱 。 时间匆匆,由于我们编 著经验有限,难免尚有不足 之处,希望圈内外朋友不吝 赐教,以便于我们在将来继 续著述的过程中加以改进, 把自己的真诚奉献给更多的 读者。 精彩页 2020年一场疫情,使很多事情都停了摆,可有些事情,只要活着,就没法停,比如饮水,比如吃饭,而在我,就是还有,比如喝茶。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除了吃,还有不得不做的,就是喝。而我这样酒量不行,咖啡只是拿来玩玩的人,那就只有喝茶了。喝着喝着,突然起念:等到开禁了,要自己做一次茶。 说起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小时候五六岁时。那时候,我很皮,尽和男孩子一起,玩一些滚铁环、拍香烟壳子的游戏,偶尔还爬上弄堂口的大梧桐树。玩到傍晚,别家的孩子满头大汗地回家后,往往是端起一搪瓷缸的白开水一饮而尽,而我,奔进房门,却是端着个玻璃杯发呆,半天喝不进那一小杯白开水,嫌弃它寡淡无味。而且我对饮料也没什么兴趣,觉得它们太甜过腻,这样一来,我的“水资源”成了大问题。还好,有一次,外婆实在没有办法之下,放了几片炒青在水里,聊胜于无地哄我,估计她当时肯定在心里拜托了神灵一百遍,我居然咕咚咕咚把那一杯茶水喝了个光。外婆怜爱地把我童花头密密的刘海捋开一点,给我额头透透风,笑了。以后我每天回家,都会看到,在桌上,凉着一大杯茶水,看见我进门,外婆就会兑上点开水,把一杯不冷不热的茶,端到我手上,哄着招呼说:“来来来,小茶客,请吃茶!”然后站在一边,给我扇着风,微笑着看着我喝下去。 就这样,喝茶几乎变成了我生存的必需。但说实话,这么几十年的茶喝下来,其实我也只不过把它当水在喝。每天早晨,一杯淡茶醒醒胃口;上班了,到办公室,一杯浓茶提提神;工作结束回到家,一杯红茶启动晚饭;晚饭过后,添点水,煮一下,喝几杯消消食,陪着我看看书,送我睡觉。它似乎形影不离,不可或缺,却总也成不了主角,做不了头牌。我也有几个像我一样把茶当口粮的同学、朋友。每当春天来的时候,我们都会交流一些各自地方的茶,不过我们很少会去追究茶叶是不是头茬,是不是明前,更很少因此吟诗作赋,有别的丰富的联想。只要一杯茶,喝起来很清香,喝进嘴里,没有麻舌,喝起来顺畅,就觉得很不错了,有时候,因为工作的不顺,或者手头上事情比较烦琐,还会希望茶苦一点,甚至涩一点。至于精神上的附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想都没想过。 我的高中、大学都是在合肥完成的。所以,我的同学,多半都散落在安徽。其中有两个同学,和我聊茶聊得最多。一个是高中时的男同学,他和我一样,属于不可一日无茶之徒——其实生活中很多男性都这样,只是有些人追求茶的口感好坏,有的人只在意其基本功能:解渴提神。我的这个同学,大致属于后一种。他在合肥有一家自己的小公司,给国外建筑设计公司提供建筑结构图,每天的工作烦琐细致,需要耐心,更要集中注意力。他却偏偏是一个急性子的胖子,粗枝大叶,对细节尤其嫌烦。所以每天一上班,往往就有一大堆客户对他昨天发出的图纸的挑剔、投诉,有时候被骂粗话,也是免不了要受着的,按他的说法,如果每天早上没有一大杯茶喝下去,根本灭不了他头上顶着的这一堆雷。他喝茶很单纯,就是绿茶。虽然在我再三再四的鼓吹下,也会喝一些红茶,但那只是却不过情面的应一声而已。不过,他有一个特长,那就是他的超敏感的味觉,那真是“靠天吃饭”,绝对天赋。绿茶不用说,即使他不太喝的那些岩茶、黑茶之类,只要喝一下,高下立判,往往十之八九准,很少失察。他对那些茶界流行的专业名词不屑一顾,也不会说一些比喻、形容词什么的,在他那儿,就两个词——好、不好,偶尔给个面子,勉强说一句——还行,那基本就是让你自动知趣,不要再追问了。大概因为平时的工作实在是太烦了,所以他喜欢开着车一个人乱转,尤其喜欢往深山里走,皖南、大别山.大多留下了他的“车”迹。他有时也会说几句他到过的地方和那里的茶。他是不会去买那些毛峰、猴魁的,基本都是路上经过的农家的茶。开车累了,看见一处干净整洁的小院,便停车,歇脚,坐在摇摇晃晃的小竹椅上,给屋主丢一支烟,让他泡一杯茶,默默地坐一会儿,山风吹来,白云飘来荡去.抽得放松了,喝得舒服了,就会买几斤,带回家。他给过我他在舒城小兰花产区的山里农家买的茶,那真是一个兰花香,冲泡之下,叶芽秀丽,汤色明亮.滋味十足。 当他听我说想自己做茶时,没有说什么,可过了几天,我就收到了他从霍山快递过来的茶青。皖南春早,五月份当口,青叶已经开始老了,他特意开车去了更北一些的霍山,那里深山桃花始盛开,,可以赶上买到刚上市的鲜叶。不过,尽管他买了以后马上从当地寄给我,但毕竟外面的天气已经热了,收到的时候,有一些青叶已经开始发酵泛红了。好在我原本就打算做红茶,只当它是提前自我预热,也算歪打正着。于是,我趁着大好的天气,把它们摊薄晾在竹匾里,放在阴凉处。打开窗,一阵阵专属于江南的仲春的微风吹过,若有若无的茶叶的芬芳的气息,带着大别山的花香、草香,围绕着我。闭上眼睛,我好像能看到乌米尖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和夹杂其间的茶树,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相依的山峰和散落各处的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