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围棋史话(典藏版)/传媒艺苑文丛 |
分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其他运动 |
作者 | 薛克翘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小小围棋盘,上应天文,下象地理,深不可测,变化无穷,被列入“琴棋书画”,成为中国四大高雅技艺之一。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奇思妙想,一探其奥;吟歌作赋,以称其玄;文章小说,以传其道。 作者简介 薛克翘,1945年生于辽宁大连,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有专著《中印文学比较研究》、《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等,以及译著若干种。 目录 第一章 先 秦 一、祖述尧舜 二、举棋不定 三、国手弈秋 第二章 两 汉 一、汉宫秋月 二、法于用兵 三、班固弈旨 四、黄宪论机 五、覆巢之下 六、背碑复局 第三章 三 国 一、曹氏父子 二、功盖三分 三、东吴棋风 四、孙和毁弈 第四章 两 晋 一、张华推枰 二、孝子围棋 三、宫中棋影 四、王导父子 五、淝水之战 六、僧人雅好 七、裴遐雅量 八、劝人戒弈 九、围棋神话 第五章 南北朝 一、古弼上书 二、仆人劝学 三、把握分寸 四、棋手命运 五、当局者迷 六、王彧之死 七、千秋功罪 八、王抗品棋 九、齐高悔棋 十、梁武品棋 十一、到溉输石 十二、朱异不廉 十三、神童善弈 十四、烂柯奇缘 第六章 隋 唐 一、皇甫自责 二、李渊反隋 三、观棋相面 四、太宗咏棋 五、弈赚兰亭 六、与囚对弈 七、王绩棋诗 八、明皇好弈 九、神童李泌 十、仙姑授艺 十一、一行自悟 十二、新罗围棋 十三、杜甫好弈 十四、棋人参政 十五、枰上人品 十六、元白酬唱 十七、刘郎赠友 十八、橘中棋仙 十九、晚唐国手 二十、僧人棋诗 第七章 五代十国 一、逍遥先生 二、日月轮空 三、花蕊夫人 四、罢弈再弈 五、无德棋人 第八章 两 宋 一、宋太宗倡弈 二、徐铉术语 三、围棋五常 四、元之三黜 五、名相之弈 六、枰上探玄 七、东坡观棋 八、文士棋闻 九、山谷道人 十、饶天下先 十一、仲甫成仙 十二、宗泽退兵 十三、南宋棋待诏 十四、廿朋两范 十五、野战自得 十六、爱国棋人 十七、楼钥诗资 十八、妇女之弈 十九、村童娶亲 二十、佛道之弈 第九章 元 明 一、似我棋心 二、吴女遗恨 三、玄玄棋经 四、太祖开先 五、成祖继之 六、相楼新风 七、宰辅之功 八、吴中才子 九、永嘉鲍生 十、京派颜李 十一、少年成名 十二、输棋输德 十三、明末棋风 十四、自知之明 十五、拐卖棋手 十六、仙女教弈 第十章 清 代 一、围棋谋杀 二、边弈边读 三、东侯西侯 四、黄徐血泪 五、代父胜客 六、随园老人 七、十人联弈 八、梁程风范 九、范施国弈 十、围棋轮回 十一、寄驴扬州 十二、让与不让 十三、陈周颉颃 十四、思棋碰壁 十五、末代传奇 十六、文士之弈 十七、僧道之弈 十八、妇女之弈 十九、高官之弈 二十、民间趣闻 后记 序言 引言 一张正方形的棋盘,上 面画着横竖各19条直线, 形成361个交叉点,再加上 一些黑白两色棋子,这就 是围棋。 从表面上看,围棋不过 是一种很简单的游戏;而 实际上,这是世界上最复 杂的棋类,是最变化多端 、最神妙莫测、最富于魅 力的棋类。为什么?因为 围棋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 。在至少2500多年的发展 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体 验与认知,使它具备了极 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围棋充满中国古老的思 辨哲学,包含朴素的宇宙 观和辩证的方法论。围棋 不仅能与军事紧密结合, 体现出精妙的战略、战术 ,还能与日常生活中各种 事物相联系,开阔人们的 心胸和视野,陶冶人们的 情操与精神。 小小的围棋盘,居然能 上应天文,下象地理,其 无穷的变化连现代科技的 代表——计算机都难以穷尽 。此外,围棋以自身的审 美价值和下棋人的闲情逸 致,早已登堂入室,被列 入琴棋书画——中国四大高 雅技艺之一。古往今来, 有许多文人雅士为之倾倒 ,他们覃思妙想,以探其 奥;吟歌作赋,以称其玄 ;文章小说,以传其道。 围棋,起源于中国,承 载和蕴含着中华文明深邃 而厚重的精华,是名副其 实的中华瑰宝,也是中华 民族赠予人类的智慧献礼 。 下面,就简要谈谈中国 围棋发展的历史。 本书尽量以讲述故事为 主,以议论为辅,夹叙夹 议,雅俗兼及,尽量做到 轻松而不失信实,谐趣而 不失庄重。 导语 一张正方形的棋盘,上面画着横竖各19条直线,形成361个交叉点,再加上一些黑白两色棋子,这就是围棋。《中国围棋史话(典藏版)/传媒艺苑文丛》以故事形式讲述中国围棋发展的历史,夹叙夹议,雅俗兼及,内容轻松而不失信实,谐趣而不失庄重。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专家揭开围棋的文化密码,书写棋艺的古今奥妙。 后记 我的家乡在辽宁金县( 现为大连市金州区)的乡 下。我小的时候,没有见 过围棋。后来,我到县城 去上中学,直到高中毕业 (1964),也不知道围棋 是什么样子,倒是会背诵“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我老家那一带的确不大 有人下围棋。后来,我考 上了北京大学,但我头几 年也没看见同学中有谁下 围棋。说话间,“文化大革 命”开始了。到1968年,大 家闹腾了一阵子后就老实 下来了,因为工军宣队进 了学校,学生成为被改造 的对象。这时,来自杭州 的同学张晓明(小说《末 代大学生》的作者)把围 棋带进了宿舍,传授给了 几个同学。于是,在接受 再教育的业余时间,便不 时地有人下棋,工军宣队 也没制止。我在这个过程 中也看会了围棋,而且越 来越喜欢,觉得这东西比 下象棋和打扑克好玩多了 。当时,自由活动的时间 并不多,而且只有一副棋 ,大家抢着下,我很难上 手。即便上了手,我也完 全处于“野战”状态,没有路 数。所以,所谓会下也就 是刚刚知道死活而已,至 于定式之类则从来没有听 别人讲授过。后来,我到 农场锻炼,又到工作岗位 ,极少有机会下棋,但心 里始终对围棋念念不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又 回到学校,开始读研究生 ,才有了较多的下棋机会 ,也有了几个比较固定的 棋友,他们是方广锠(现 为我国著名佛学家)、刘 曙雄(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和尚会鹏(现为北京大 学教授)。研究生毕业后 ,我被二次分配工作,单 位里也有几位棋友,主要 有赵晨(现为国际问题专 家)、韩锋(现为中国社 科院研究员)、苏军(现 移居加拿大)、崔工(英 年早逝)和陈接旗(英年 早逝)。其间,我买过一 些关于围棋的书看,但我 的棋艺已经不可能提高了 。直到今日,50多年过去 了,我的棋艺一直没有什 么长进,但我就是打心眼 儿里喜欢围棋。 因为喜欢,自读研究生 起,凡是在读书中遇到关 于古代围棋的记载,我就 抄录在卡片上。多年下来 ,竟抄了100多条。其间, 正好有中日围棋擂台赛,“ 聂旋风”(聂卫平)在前两 届比赛中过关斩将,大长 了国人志气。我在感奋之 余突然萌生了编一本古代 围棋故事的想法。经友人 唐孟生(现为北京大学教 授)、谷向阳(现为北京 大学书法家)帮助联系,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的杨 再春(书法家)表示愿意 出版。于是,我就进一步 找资料,还从友人刘曙雄 那里借来刘善承先生编的 《中国围棋》一书,这本 书让我大开了眼界。很快 ,一本小册子就凑成了, 时在1987年10月。交稿后 ,没有校对清样,我便去 印度进修了。1988年,这 本小册子就以《围棋故事 精萃》的名字出版了。我 拿到书一看,发现错误较 多,但已经来不及修改了 ,但我心中始终留有遗憾 。多年过去了,中国国际 广播出版社又给了我一次 弥补过失的机会,同意我 编写一本“围棋史话”类的书 。我把小册子中的大部分 故事拿出来,按照年代的 顺序重新编写,又补充了 一些材料,订正了一些错 误。即便如此,这本书中 仍难免存在错误,只好祈 望方家指正了。 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 ,我参考了一些关于围棋 的书,现列于下: (1)刘善承主编:《中 国围棋史》,成都时代出 版社,2007年版。 (2)殷伟:《中国围棋 史演义》,云南人民出版 社,2001年版。 (3)何云波:《黑白之 旅》,山西出版集团书海 出版社,2008年版。 (4)何云波:《弈境》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5)冯建林:《中国历 代棋王传》,作家出版社 ,2005年版。 (6)廖永红编著:《围 棋春秋》,中国社会出版 社,2008年版。 应当说,在这几本书中 ,我看得最多的还是前两 本。 其中,《中国围棋史》 一书堪称巨制,内容丰富 ,资料齐全,编排合理, 论述精审,语言简洁,学 术性强,读后收获颇丰。 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存在 颇多失校之处。望再版时 能得到订正。 《中国围棋史演义》一 书写得轻松自如,资料翔 实,读来趣味横生。由于 是“演义”,此书难免有所枝 蔓,但丝毫不失学术价值 。书中不足之处是,仍有 少量失校,对个别史料有 误读。 无论如何,我都非常感 谢这些书的作者,尤其对 已故的刘善承先生表示由 衷的敬意。 精彩页 一、祖述尧舜 围棋起源于何时?这是一个谁都不能确切回答的问题。中国古代文献里虽然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有多种说法,下面列出其中的几种:战国末年出现了一本书,叫作《世本》,相传是先秦史官记录的档案资料汇编,记录的是三皇五帝时期至春秋时期的事。这本书到宋代就失传了,但它的一些内容因被别的书引用而保存了下来。到了清代,有人将这些内容汇集起来,重新以《世本》的名字刊印出来。有幸的是,其中的《作》篇提出:“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也就是说,尧发明了围棋,他的儿子丹朱善于下围棋。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一方面承袭了《世本》的说法,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也就是说,到了晋代,关于围棋的起源就有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显然都是传说。尧也好,舜也罢,为了教导儿子就发明了围棋,这不符合常理。任何人,即便是圣贤,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发明一个那么复杂的游戏方法。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游戏的发明都有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围棋这样复杂的游戏,它的发明过程必然是比较漫长的,也必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于一时的。 不过,我们从《世本》《博物志》的记载至少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古人肯定了围棋开发智力的功能。如果谁家的儿子不太聪明,父亲不妨用下围棋来开发他的智力。这至少是晋代一些人的看法。第二,围棋的起源是非常早的,即便不能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至少也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关于围棋的起源,历代还有一些说法,但大都站不住脚。人们大多愿意把它说得早一点儿,这就出现了祖述尧舜的情况。 唐代末期有一位文学家名叫皮日休。他创作了一篇文章,叫作《原弈》,其中说道:“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皮日休对围棋的看法似乎有些偏颇,认为围棋使用的着法都是想让对方受骗上当,损人利己,巧取豪夺。但他的看法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下围棋时要想赢对手,自然要用心计,如同作战一般。这自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纵横家使用计谋有共同的地方。不过,如果由此便断定围棋的发明必然在战国时期,就未免出错。 进入21世纪,关于围棋起源的讨论仍在进行中,不断有人提出新鲜的见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杨晓国的《围棋溯源》一书①,不仅提出了中国围棋的来源——占卜,还界定了发明时间——商末周初,并指出了确切的发源地——山西陵川县棋子山。这一观点虽妙于联想,但推论有些牵强,这种精神受到学界鼓励,观点却未被认同。至于其他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是看看历史上的可靠记载吧。 二、举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卫献公在位。他得罪了某些大臣,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发动政变,二人于公元前558年推翻了卫献公而立卫殇公为君,卫献公逃到齐国避难。11年后,宁殖的儿子宁喜当了卫国的左相,卫献公也在齐国的支持下占据了夷仪这个地方。卫献公从那里派人去找宁喜谈判,要求他废掉卫殇公而拥护卫献公,条件是卫献公复位后让宁喜独揽国政。宁喜犹犹豫豫,最后总算同意了。卫国的大夫太叔文子听说了这件事,便发表了一通议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卫献公从夷仪地方派人同宁喜谈复位的事,宁喜同意了。太叔文子听说了,就说:‘……现在宁喜看待国君不如下围棋,他怎么能免于祸难呢?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胜过对手,更何况安置国君而不能决定呢?他必定不能免于祸难了。九代相传的卿相,一旦被灭亡,可悲啊!””太叔文子运用了“举棋不定”的比喻,意思是说宁喜在拥护卫殇公还是拥护卫献公这样大的问题上都拿不定主意,那他将来必定要大祸临头。太叔文子的预言被证实了,后来宁喜果然被杀了。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