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法律和规范的视角,采用比较研究等方法,观察我国银行业近期重要的发展举措。书中着重选取了次级债、混业经营、保底理财、基金业务、资产证券化、国际化、不良资产处置等七个方面,结合对国外相关情况的讨论,剖析变化进程中遭遇的法律障碍,就完善规则、强化监管提出建议和主张。
加入WTO以来,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持续提速,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书主要从法律和规范的视角,采用比较研究等方法,观察我国银行业近期重要的发展举措。书中着重选取了次级债、混业经营、保底理财、基金业务、资产证券化、国际化、不良资产处置等七个方面,结合对国外相关情况的讨论,剖析变化进程中遭遇的法律障碍,就完善规则、强化监管提出建议和主张。研究发现:我国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向进一步得到确认;《商业银行法》等的修订为业务创新预留了空间,但围绕营业性信托的行业与监管割据仍令各主体的理财、资产证券化等活动难以圆畅;金融集团内部如何真正实现法人分业、风险隔离,防止账户混同、利益输送,继续成为银行业改革成败的最大疑问之一;对待不良资产,要从防止生成和有效处置两方面入手,在坚持基本原则和给予特殊待遇之间掌握平衡;创新过程中对于利润的追求必须与对风险的控制相匹配,政府应当培养市场参与者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导言 1
第一章 次级债 6
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热” 6
一、次级债与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7
二、次级债的市场约束功能 13
三、次级债券发行的相关问题 19
第二章 混业经营 24
金融控股公司还是全能银行?
——《商业银行法》第43条修订之思考 24
一、中国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及其修订25
二、美国与日本:从“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到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30
三、欧盟:一体化与互动 40
四、中国:亦步亦趋? 43
第三章 保底理财 55
金融机构保底理财服务法律问题研究 55
一、信托投资公司的“保底”理财 55
二、基金管理公司的保底(本)基金 58
三、证券公司的“保底”资产管理业务 61
四、保险公司的“保底”理财性质产品 65
五、商业银行的“保本保息”代客理财业务 66
六、现实需求与法律困局 68
第四章 基金业务 73
银行试水基金管理谨慎为之 73
一、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规范与疑虑 73
二、美国基金业黑幕 79
三、监管改革与政策博弈 84
四、公司治理与监管主体 90
第五章 资产证券化 99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思考 99
一、资产证券化规则初定 100
二、围绕证券化的思考与疑问 106
第六章 国际化 118
银行国际化有关法律问题初探 118
一、境外银行机构 118
二、离岸银行业务 130
三、美国对外资银行机构的法律规制 138
四、信用证业务中审单的法律和实践 147
第七章 不良资产处置 154
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中的法律问 154
一、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债务重组中面临的法律障碍 154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中面临的法律和现实困难 163
三、法律规范调整完善的相关建议 173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自律与监管 178
结语 180
参考文献 184
致谢 193